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І.某生态系统总面积为250km2,假设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甲种植物→乙种动物→丙种动物,乙种动物种群的K值为1000头。回答下列问题

              (1)某次调查发现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种群数量为550头,则该生态系统中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当乙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时,其种群增长速度最快。

              (2)若丙种动物的数量增加,则一段时间后,甲种植物数量也增加,其原因是______。

              ‖.冻原生态系统因其生物的生存条件十分严酷而独具特色,有人曾将该生态系统所处的地区称为“不毛之地”。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温度的限制作用,冻原上物种的丰富度较低。丰富度是指______________。

              (2)与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相比,通常冻原生态系统有利于土壤有机物质的积累,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3)通常,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不会很长,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2.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 3.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 4.

              调查昆虫卵和跳蝻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 )

              A.样方法   
              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
            • 5.

              某研究小组以酵母菌为对象探究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每隔24小时定时取样,再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计数,并以多次计数的平均值估算酵母菌种群密度,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法。取样前,要将培养液摇匀,目的是______。制片时,首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将___________,让其自行渗入,最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的培养液。计数室不能有气泡产生,如果有会导致计数结果________


              (2)下图表示将样液稀释10倍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观察到的计数室细胞分布见图,则培养液中藻细胞的密度是_ 个/mL



              (3)该同学将试管中的培养液摇匀后取样并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下图所示的现象,则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探究“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请你简要写出实验的主要思路。

            • 6.

              下表为三个稳定草原生态系统植物调查的统计数据,据表可以确定是

               
              A.在植物丰富的区域采用样方法获得数据 
              B.典型草原中各种群密度均大于荒漠草原  
              C.流经草甸草原的总能量大于典型草原
              D.表中荒漠草原旱生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 7.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  )
              A.因为标志物容易脱落,所以用标志重捕法测得的种群密度往往相比实际偏小
              B.宜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酵母菌的密度
              C.种群密度是进行害虫预测预报及研究种群动态的基础
              D.种群密度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 8.

              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
              B.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2.45×1011J/(hm2·a)
              C.第一次捕获并标记40只田鼠,第二次捕获30只,其中有标记的15只。该种群密度是80只
              D.田鼠和鼬都是恒温动物,同化的能量中只有3%~5%用于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 9.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第一次捕获了50只灰苍鼠,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第二次捕获了52只灰苍鼠,其中有标记的个体13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可能(  )
              A.小于50只/hm2
              B.小于100只/hm2
              C.小于200只/hm2
              D.大于200只/hm2
            • 10.

              下列是高中生物实验的相关图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色素带I是叶绿素a,它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大

              B.如图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置于清水中,不一定能观察到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C.如图利用样方法调查得该植物种群密度为10株/m2

              D.如图中①②④处细胞都不分裂,③处细胞都处于分裂期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