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弃耕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 45x1011

              1. 05x109

              7. 50x108

              7. 15x108

              2. 44x107

              2. 25x107

              2. 18x107

              A.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3%
              B.调查田鼠种群密度时,若标记的田鼠有部分被鼬捕食,则种群密度估算结果偏高
              C.田鼠同化的能量中一部分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等生命活动,还有一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其余以热能形式散失
              D.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 2.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甲图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_______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____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3. (7分) 滨州市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湿地。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该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实验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海蓬子

               互花米草

              47

              20

               14只/m2

               2.3只/m2

               对照区

               海蓬子

              海蓬子

              47

              40

               13只/m2

              11只/m2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图回答: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_________。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 4. 34.蚯蚓是森林中的土壤动物之一,主要以植物的枯枝败叶为食。为探究蚯蚓对森林凋落物的作用,研究者做了如下实验。

              (1)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称为_______。用样方法调查白桦植物的种群密度时,为尽量减少实验误差,保证数据的科学性,应注意做到__________。从生态系统的成分角度看,蚯蚓属于______,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看,蚯蚓的行为促进了_____。

              (2)研究者选择4个树种的叶片做了不同处理,于6~9月进行了室外实验。每种叶片置于两个盆中,与土壤混合均匀,将数目相等的蚯蚓置于其中饲养,统计蚯蚓的食物消耗量,结果如下表。单位体重蚯蚓日平均食物消耗量(mg/(g.d))


              不同处理

              蒙古栎

              红松

              白桦

              未分解叶

              2.44

              5.94

              4.79

              7.30

              半分解叶

              7.20

              9.42

              8.71

              5.23

              ①为排除蚯蚓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所选择蚯蚓要       ,为了排除土壤中原有动物和微生物对实验的影响,应该在实验前对土壤进行________ 处理。

              ②据表分析,蚯蚓对半分解叶的消耗量明显____未分解叶的消耗量,在不同叶片中,对_______最为喜好。由此说明___________是影响蚯蚓摄食偏好的主要因素。

              (3)依据上述实验分析,若在红松林和蒙古栎林中种植一些杨树,有利于增加_________的数量和种类,从而增加整个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