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被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且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群落

              A

              B

              C

              D

              植物种类

              150

              121

              69

              0

              有机碳储

              量(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

              2.0

              3.5

              5.4

              0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1)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表中数值应是植物种类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是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调查研究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2.

              下表列出了四项实验方法及其原因,正确的是

              选项

              方法

              原因

              A

              酵母菌计数取样前需振荡

              使死的酵母菌沉降

              B

              用解离液处理洋葱根尖细胞

              维持细胞处于生活状态

              C

              在探究温度影响酶的活性实验中,将各组淀粉与淀粉酶分别在相应温度下处理后再混合保温

              使酶充分发挥作用

              D

              调査某物种种群密度时,各小组调査的数据要汇总

              保证调查的群体足够大

              A.A
              B.B
              C.C
              D.D
            • 3.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样方法、标志重捕法、黑光灯诱捕法、血球计数板计数法都属于对种群密度进行估算的方法
              B.采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双子叶植物较单子叶植物更容易
              C.种群密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在调查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时,可采用逐个计数的方法
            • 4.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大的是(  )
              A.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丹顶鹤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用样方法调查稻田中稻飞虱的种群密度
              C.用样方法调查银杏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
              D.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 5.

              下列研究方法与目的对应有误的是

              A.样方法:估测棉花植株上蚜虫的密度
              B.标志重捕法:估算田鼠的种群密度
              C.抽样检测法: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D.取样器取样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统计
            • 6.

              样方法是生态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调查方法。下列关于样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样方法调查森林乔木丰富度时应对各样方数据求平均值
              B.蚜虫呈集群分布,不宜采用样方法调查蚜虫的种群密度
              C.调查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应在植物生长密集处取样
              D.调查蝗虫幼虫种群密度应根据地段形状确定取样方法
            • 7.

              下列有关生物群体内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其数量不可能再下降
              B.标志重捕法适合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的动物
              C.依据种群年龄组成可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
              D.果园中适当增加昆虫种类能提高果园物种丰富度
            • 8. 你认为下列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
              B.可采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野兔的种群密度
              C.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的种群密度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昆虫卵的种群密度
            • 9.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研究和分析中,正确的是
              A.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采用的是抽样检测法
              B.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要低
              C.对土壤小动物的种群密度进行调查时,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一定要采用样方法
              D.某同学决定以校园内的池塘为对象进行物种丰富度调查,应在同一水层取样

               

            • 10. (7分) 滨州市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湿地。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该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实验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海蓬子

               互花米草

              47

              20

               14只/m2

               2.3只/m2

               对照区

               海蓬子

              海蓬子

              47

              40

               13只/m2

              11只/m2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图回答: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_________。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