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 2hm2 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 100 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 50 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 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 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 42 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 13 只.由于灰苍鼠被捕一次 后更难捕捉,因此推测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可能(  )
              A.小于 92 只
              B.大于 92 只
              C.小于 161 只
              D.大于 161 只
            • 2.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标志重捕法
              B.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C.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放置于散射光环境观察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震荡试管
            • 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Nt=N0λt中,λ表示该种群数量是一年前种群数量的倍数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 4.

              对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种群密度不能准确地反映种群数量变化的趋势
              B.原来存在过植被的地方只能出现次生演替
              C.人工鱼塘生态系统中消费者同化的能量可能会大于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

              D.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可来自无机环境或生物群落
            • 5.

              下列有关为减少实验误差而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减少实验误差采取的措施

              A.

              调查某草地上蒲公英的种群密度

              增加样方的数目,随机取样

              B.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酶与底物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C.

              调查人群中红绿色盲发生率

              调查足够大的群体,随机取样

              D.

              比较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不同时期时长

              观察多于装片、多个视野的细胞并统计

              A.A
              B.B
              C.C
              D.D
            • 6.

              下图表示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共捕获未标志的60只,标志的20只。则下列数字最接近K值的是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 7.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斐林试剂检测不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 8.

              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与“观察有丝分裂”两个实验中都需要用到HCl且作用相同

              B.醋酸洋红、改良苯酚品红溶液都可以对染色体染色

              C.“脂肪鉴定”实验中用苏丹III或苏丹IV染液染色后需用清水洗去浮色

              D.“调查草地中狗尾草的种群密度”与“调查植株上蚜虫的密度”所用调查方法相同
            • 9.

              生态护坡是综合生态学、工程学和系统学等的知识,利用植被对斜坡进行保护的综合技术。下图为某种海岸生态护坡及部分食物示意图,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在建造海岸生态护坡前,采用____________法调查此地的植物丰富度和种群密度,运用此方法要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坡地生态系统中,人们在中低潮带引种一些耐盐的植物如互花米草、白茅等,在高潮带和超高潮带种植柽柳、樟毛等相对耐干旱的植物,这主要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__结构。

              (3)经观察和测定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同化量 (图中字母代表)如图。图中沙氏变色蜥与小型地面肉食性动物之间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_;沙氏变色蜥在食物中所处的营养级为_________________。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是还可帮助人类建立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4)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系统某种大型飞行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部分被标记的生物被捕食,则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_________(大于、等于、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5)假设沙氏变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动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两条食物链(其他动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中的能量不变,将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沙氏变色蜥的能量是原来的_________倍。

            • 10.

              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法很多,某同学采用样方法对一种植物进行计数,下面是其中一个样方中该植物的分布情况(注:图中黑点表示该种植物),对该样方中该种植物进行计数时,应记录的数目是( )


              A.5个
              B.7个
              C.8个
              D.11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