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失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配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关系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 2. 下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种群的密度,第一次捕获60只,全部标志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中,未标志的80只、标志的3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A.110只      
              B.220只      
              C.330只    
              D.440只
            • 3. 下列生物学研究所选择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的丰富度时,应防止标志物脱落

              B.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可用目测估计法统计各个种群的数量

              C.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四边上的菌体

              D.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时,应将样方中的其它植物全部拔除
            • 4.
              下列关于科学研究与所用科学方法对应错误的是(  )
              A.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同位素标记法
              B.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抽样检测法
              C.调查作物植株上蚜虫的密度--样方法
              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取样器取样法
            • 5.
              假如要调查一块农田中蚯蚓的种群密度,应采用下列哪一种方法(  )
              A.样方法
              B.灯光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以上都不行
            • 6. 下列不属于种群密度调查方法的是
              A.样方法    
              B.黑光灯诱捕法   
              C.标志重捕法  
              D.取样器取样法
            • 7.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

              (1)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褐家鼠的种群密度时,若标志物脱落,将使实验结果偏小。

              (2)使用血细胞计数板时,要先盖上盖玻片,再滴加样液

              (3)色素的提取和分离——提取色素时加入无水乙醇越多,纸层析时色素带的颜色越浅

              (4)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未来几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 8. 实验或调查是生物学各种理论建立的基础,下列关于生物实验或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人.鼠细胞的细胞膜,经融合后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B.若将有活性的紫色洋葱内表皮细胞置于0.3 g/mL的蔗糖溶液中会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
              C.为获得能稳定遗传优良性状的水稻新品种,可利用连续自交或测交的方法选育
              D.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由于标志过于醒目会导致调查结果偏小
            • 9.

              下列关于实验材料选择或实验方法的描述,错误的是( )

            • 10. 在对某种鼠的调查中,调查范围为1公顷,第一次捕获并标志25只鼠,第二次捕获30只未标志的鼠和10只标志的鼠,则该鼠种群密度大约为()
              A.125只/公顷               
              B.100只/公顷        
              C.75只/公顷                
              D.50只/公顷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