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农村有大量人员外出务工,导致很多农田弃耕。下图表示某弃耕农田中,某种草本植物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其中A点农田弃耕,C点出现灌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草本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可采用样方法,调查时要注意随机取样
              B.D点之后可能会出现乔木,演替过程中物种的丰富度不断增加
              C.BC段该植物种群密度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天敌数量增加、种内斗争加剧等
              D.地表生满杂草、灌木等植被有利于防风固沙,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 2.

              下图是某野牛种群迁入到一个新环境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据图判断种群数量最接近“J”型增长的区间是( )

              A.ab段    
              B.bc段    
              C.ac段    
              D.cd段
            • 3.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保持不变
              B.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C.通过年龄结构图可以得知每个年龄组的雌雄个体比率
              D.水生群落的垂直结构由光照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
            • 4.
              某种动物迁入新的环境后,其在8年间的种群增长速率如表所示,据表分析可知(  )
              年份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第6年 第7年 第8年
              增长速率 0.66 1.52 2.83 3.69 2.91 1.20 0.03 0.01
              A.在这8年间,该动物种群的增长曲线大致呈“J”型
              B.第5年时该动物的年龄组成为衰退型
              C.与第2年相比,该动物在第8年时的种内斗争比较激烈
              D.第4年时,该动物的种群数量很可能为该种动物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
            • 5.

              科研人员对某封闭小岛连续两年社鼠种群的数量和性比(♀∶♂)进行研究,结果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社鼠雌性个体在秋冬季环境中生存能力低于雄性个体

              B.第二年 9 至 11 月份有利于社鼠种群密度恢复

              C.决定该岛屿社鼠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主要是迁入、迁出、出生率和死亡率

              D.若研究该岛物种丰富度可在种群层次和群落层次上进行
            • 6.

              科研小组对某地两个种群的数量进行了多年的跟踪调查,并研究Nt+1/Nt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如图所示(图中Nt表示第t年的种群数量,Nt+1表示第t+1年的种群数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乙种群在0~t1段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甲种群在0~t3段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C.乙种群在t2时数量最少
              D.甲种群在t3后数量相对稳定可能是生存条件比较理想
            • 7.

              图a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种群间的食物关系,图b为甲、乙两种群数量变化曲线图.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甲、乙为生产者           
              B.甲、乙是竞争关系
              C.甲种群呈“S”型增长     
              D.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群落
            • 8.

              某生物兴趣小组应用微生物显微计数法,开展温度对乳酸菌种群密度(个/mL)影响的研究,实验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研究过程中若培养液被杂菌污染,则实验结果可能会偏大
              B.研究中需要使用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滴管等实验工具
              C.可以预测,20℃条件下乳酸菌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一定比10℃下大
              D.根据实验结果推测,酸奶制作的发酵温度应控制在20℃左右
            • 9. 如图是某种兔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第3年时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兔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50只全部标记后释放,一个月后进行第二次捕捉,在第二次捕获的兔中,未标记的有60只、标记的有20只。估算该兔种群在这一环境中的K值是( )

              A.150只      
              B.200只      
              C.300只      
              D.400只
            • 10. 关于如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数量不再发生变化
              B.种群增长过程中出现环境阻力是在d点之后
              C.防治蝗灾应在害虫数量达到c点时进行
              D.如果用Nt=Noλt表示,则其中λ是一个变化值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