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 2.

              下面图1为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一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中碳以    形式通过过程①固定在绿色植物(如玉米)中。若过程②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       稳定性越强。

              (2)如果过程②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关系,当E种群的能量为5.8×109 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 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获得的能量为           kJ。

              (3)过程③表示  。参与过程④的生物与同区域中其他生物共同构成

              (4)由图1可见,碳循环的特点是                           

            • 3. 下表是某河流干涸后,群落经历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中,部分物种的种群密度变化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该群落演替为_________________演替。从第3年起,艾蒿种群密度下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白杨林的出现既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创造了____________,物种丰富度进一步提高。

              (3)用_____________法调查鼠的种群密度时,由于鼠对捕鼠器有记忆,重捕获的机会减少,则所得数据比实际结果_______________。几年后,鼠害日益猖獗,能有效降低鼠种群密度的生物防治措施为_______________。

              (4)图表示该生态系统第6年植物被植食动物利用的有关情况。图中数据表示各部分有机物中的含碳量,单位kg/(hm2•a).

              若将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折合为葡萄糖进行计算,已知1kg葡萄糖储存的能量为1.6×104kJ,该生态系统总面积为100hm2,则第6年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___________ kJ,第一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

            • 4.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氧化塘中的风车草、圆田螺、细菌等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

              (2)植物细胞吸收的磷酸根离子用于合成的生物大分子主要是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

              (3)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

              (4)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下列问题。

              (1)A瓶中微生物、浮游藻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同组成了一个 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 。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 ;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 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 

            • 6.

              某农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hm2·a).

              植物

              田鼠

              固定的太阳能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摄入量

              同化量

              呼吸量

              2.45×1012

              1.05×1010

              7.50×109

              7.15×109

              2.44×108

              2.25×108

              2.18×108

              (1)此地形成的群落是_______演替的结果。如果该农田由于经营不善而被废弃,则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_______和________上与人工经营时存在很大不同。

              (2)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_____,鼬同化的能量中_______%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

            • 7.

              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①②③为特定的生理过程,图乙表示该系统中部分生物间的食物关系。请据图分析回答:



              (1)在图甲①③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_____形式进行循环。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中的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图乙中,若鼠和昆虫粪便中的能量为M,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R,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的能量为N,则图中第二营养级的同化量可表示为_________。


              (3)该生态系统中每种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地与其他生物进行着信息交流,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生态系统的功能除图甲所示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如图一是某森林植物的景观,图二是物种数与面积的关系。请分析回答:

              (1)物种组成是决定群落性质的最重要因素。为了登记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在群落的中心部位选取样地,用随机法取样,首先要确定样方面积。一系列取样统计结果如图二。

              ①试写出该研究的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研究方法叫做________。

              ②图二显示:在一定范围内,随样方面积的增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查该森林物种数的样方面积最好是________m2

              ③若选取3个合适的样方对某种乔木计数的结果分别是n1、n2、n3,则该乔木的种群密度为________________株/m2

              (2)森林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农田的主要原因是森林具有复杂的________结构。

            • 9. (每空2分,共18分)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后,据不完全统计,植被毁损达到30%以上。图1为该地区在人为干预下恢复过程的能量流动图[单位为103 kJ/(m2·y)],图2表示恢复过程中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请回答:

              (1)如图1所示,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 (保留一位小数)。

              (2)图1中A表示________,图中未利用部分的能量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是_____________。

              (3)如图1所示,除生产者外其他营养级需要补偿能量输入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计算可知,肉食性动物需补偿输入的能量值至少为_______________×103 kJ/(m2·y)。

              (4)由图2可知,种群密度在____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5)随着时间的推移,地震毁损的自然保护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恢复的过程属于________演替。

            • 1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回答问题:

              (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______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

              (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_______。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______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__所固定的________能。

              (3)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整体性、协调与平衡、和________等原理。

              (4)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