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建立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图坐标系中的曲线可表示生态学中相关研究对象的变化规律,以下描述最准确的是( )


              A.①和②可分别表示某增长型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
              B.②可表示种群数量的“S”型增长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的曲线
              C.若x和y分别表示年龄和数量,则②表示的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①可表示使用性引诱剂诱杀某害虫种群的雄性个体后的种群数量变化
            • 2.

              温带草原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请回答相关问题:

              (1)草原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物种______________。研究某区域草地土壤中小动物数目多少常用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

              (2)草原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这种结构特征被称为群落的___________________。

              (3)某片草原在草原与森林过渡带,近百年来逐渐有了森林群落特征。在这个过程中,群落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力显著提高了。

              (4)草原上狮子与羚羊可根据对方的气味进行猎捕和躲避猎捕,说明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传递的特点。当草原遭受蝗虫的采食后,草原植被就会增强其再生能力,尽可能减缓种群数量的下降,这种能力叫做草原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将该草原开垦成农田,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_____________。

              (6)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上的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4 hm2(1 hm2=10 000 m2),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1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见下表。

               

              捕获数/只

              标记数/只

              雌性个体数

              雄性个体数

              初捕

              32

              32

              14

              18

              重捕

              36

              4

              18

              18

              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___只/hm2。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______。 

            • 3.

              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可以通过样方法调查鼠洞来分析草原鼠害情况。三个调查人员各自随机布设样方如图甲所示(图中阴影带为水泥小路,其他处为草地),调查中某个样方内鼠洞分布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三个调查人员布设样方最合理的是图甲中的①   
              B.该样方的鼠洞数应记为6或7
              C.调查鼠的种群密度可采用五点取样法取样,然后利用标志重捕法
              D.在牧民的努力下,该生态系统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说明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
            • 4.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后,群落经数十年演变发展为森林.如图甲、乙、丙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优势种群是哪种生物”属于种群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B.第3个阶段后期,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初期,退耕地中多是杂草,高度差不多,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D.从山麓到山顶的群落分布属于水平结构,是由地形起伏造成的
            • 5.

              下列有关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受灾的水稻呈斑块性的稀疏分布属于群落水平结构特征

              B.人工制作的生态缸中所发生的演替与弃耕农田上所发生的演替的演替方向往往相反

              C.种群性别比例的改变会影响其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使种群密度发生变化

              D.动物的同化量不包含其排出的粪便、尿液中含有的能量
            • 6.

              下列关于生态学问题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是缓解温室效应的最佳途径
              B.被有机物轻度污染的流动水体中,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N、P等无机盐也越多
              C.从废弃的农田到芦苇湿地的变化,体现了人类的活动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当水和土壤被重金属污染时,营养级越高的消费者体内的重金属含量越高
            • 7.

              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a~b段,三类植物呈斑块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b~d段,由于森林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增加
              D.b~d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 8. 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变化趋势
              B.建立自然保护区,可提高该区域珍稀动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C.建立人工群落可将群落的演替方向和速度置于人为调控之下
              D.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分别是调查群落中植物和动物丰富度的常用方法
            • 9.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草原的黄鼠的丰富度

              B.次生演替可以在弃耕后的农田和冰川泥上发生

              C.一棵树上不同高度的喜鹊巢,反映了动物群落的垂直结构

              D.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强于三北防护林
            • 10. 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种群研究的核心问题是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
              B.“S”型曲线表示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关系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D.群落分层现象是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