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薇甘菊是珠三角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某科研小组对薇甘菊入侵红树林的有关状况进行研究,他们选取未被入侵的红树林群落、轻度入侵的“红树林—薇甘菊”群落、重度入侵且以薇甘菊为主的群落和无植被覆盖的光滩(分别编号为A、B、C、D)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如下表。

              群落

              A

              B

              C

              D

              植物种类

              150

              121

              69

              0

              有机碳储

              量(吨/公顷)

              植被

              56.2

              50.9

              43.5

              0

              凋落物

              2.0

              3.5

              5.4

              0

              土壤

              161.9

              143.2

              117.7

              86.1

              总计

              220.1

              197.6

              166.6

              86.1

              (1)研究人员采用样方法调查各群落的植物种类,选取样方的关键是________,表中数值应是植物种类________。

              (2)调查结果显示随薇甘菊入侵强度增大,群落中植物丰富度的变化是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

              (3)薇甘菊入侵使植被凋落程度________(“增大”、“减小”、“不变”),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________(“升高”、“降低”、“不变”),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

              (4)调查研究说明外来物种的入侵能改变群落演替的________。

            • 2.

              回答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问题。

              (1)草原上不同地段上分布着种类和密度不同的牧草,在水平方向上它们通常呈________分布。草原上的植被能防风固沙、保持水土,对于缓解相邻地区的沙尘天气有一定的作用,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2)蝗灾已成为草原农牧业生产的重大危害之一。图甲示研究者对草原上四种主要蝗虫密度对牧草产量(牧草产量=牧草补偿量-蝗虫取食量)影响的实验结果;图乙为农业部门对某次“亚洲小车蝗”的爆发和防治过程中种群密度的调查结果。

              ①由图甲可知,该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甲图为研究者依据实验结果建立的________模型。当狭翅雏蝗密度为5头/m2时,牧草产量增加,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蝗虫只有达到一定量才会导致危害,因为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

              ②若图乙是对蝗虫的幼虫跳蝻进行调查所获得的结果,则该调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由图乙可知,农业工作者在图中________点进行了农药防治,随农药使用次数的增多防治效果变差;图中________点是引入害虫的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利用生物间的________关系,使防治效果持久而稳定;从种群特征考虑,致使“亚洲小车蝗”的数量在e→f点变化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严重的草原火灾会破坏生态系统,但适当的“地面火”能烧掉枯枝落叶,加速生态系统的________,还可使部分位置获得更多光线,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利于植被生长。火灾后的草原演替的过程中,生物种类、数量及有机物含量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 3.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            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              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       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          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                           

            • 4.

              红树林生态系统是一种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价值,如表为某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的能量值,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三位):

              某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t·km2·y1

              营养级

              输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

              未被利用的能量

              流入分解者的能量

              呼吸散失的能量

              总能量

              2.789

              1.402

              10.98

              35.95

              51.121

              55.63

              17.38

              X

              68.42

              Y

              101.9

              2549

              452

              748

              3850.9

              (1)分析图中数据,若该生态系统中第二营养级向第三营养级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9.78%,则图中X的数值为________t·km2·y1,第Ⅲ营养级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总能量为________t·km2·y1

              (2)红树林是一道海上的绿色长城,能抵御风浪的侵袭,护卫海岸和堤防,使沿海的农田和村庄避免或减少损失.被誉为“海岸卫士”,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价值。

              (3)红树林生态系统正经受着大范围的破坏,人们可以通过物种选育和培植、物种引入等技术使破坏的生态系统得以恢复,恢复生态学主要利用了群落________理论,特别强调生态系统的________能力和生物的适应性,充分依靠生态系统自身的能力,辅以物质和能量的投入,从而尽快使生态系统的________恢复到受干扰前的状态。

            • 5. (9分)某农田的主要食物链由植物→田鼠→鼬构成。生态学家对此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表,单位是J/ (hm2·a)。

              (1) 此地形成的群落是       演替的结果。如果该农田由于经营不善而被废弃,则之后的群落演替将在                         上与人工经营时存在很大不同。
              (2)流经该农田的总能量              (大于/等于/小于) 生产者固定的能量。

              (3)能量从田鼠传递到鼬的效率是        ,鼬同化的能量中        J/ (hm2·a)用于生长发育繁殖。

              (4)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的过程。

              (5)调查该农田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统计常用方法是                        
              (6)田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___            (生态系统成分),

            • 6. (7分) 滨州市北部沿海有广阔的湿地。近几年来,工业污染使得该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此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根据调查结果,分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

              昆虫种类数

              昆虫密度实验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区

               海蓬子

               互花米草

              47

              20

               14只/m2

               2.3只/m2

               对照区

               海蓬子

              海蓬子

              47

              40

               13只/m2

              11只/m2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 。

              (2)调查该湿地中互花米草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_________法。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下图回答:①a、b、c过程中碳的流动形式 _________。②若鸟的食物有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变为原来的_________(传递效率按20%计算)。③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_________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作用。

            • 7.

              33.(10分)养猪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养猪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⑴氧化塘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      ,芦苇、绿藻、黑藻分布于不同水层,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在    结构上有明显的    现象.

              ⑵初期,氧化塘藻类大量繁殖,氧气过度消耗,水生生物因缺氧而死亡,其尸体被微生物分解,加剧氧气消耗并产生有毒物质,污染进一步加剧.上述污染进一步加剧的过程属于      (填“正”或“负”)反馈调节,       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后来,氧化塘后部大量种植莲等挺水植物,使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减少,一段时间后,群落结构趋于稳定,群落的这种变化过程属于        .碳在这个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

              ⑶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输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有                       

            • 8. (9分)

              回答下列生态相关的问题:

              (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           ,某大型植物的种子传播困难,所以该种群的空间特征常呈               分布。

              (2)群落的演替是               之间在相互作用中发展变化的过程。在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次生演替,最初的阶段往往是         。相对于次生演替,在光裸的岩地上发生的初生演替速度慢,主要是因为            ,所以演替的最初阶段是       

              (3)生态系统需要不断的         (选填“物质”、“能量”、“物质和能量”)输入,以便维持其正常的结构和功能,生态系统的各组分正是通过                 紧密联系在一起。

            • 9. 图1表示某草场上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草场的丙种群进行生态研究时绘制出的丙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t3时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

              (2)在图2中15~20年间,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

              (3)乙、丙两种群,种群密度最大分别在________时、________年时。

              (4)若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

            • 10. 我国南方某地环保部门向遭受严重污染的南湖中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图为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的部分生物的营养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修复该生态系统时要控制污水流入的速率,除了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植物对________的充分吸收,防止水体富营养化。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________。

              (2)调查野鸭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法。当螺蛳数量增加时,草鱼和罗非鱼数量也会增多,这样,螺蛳种群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这是生物群落内部________的结果。

              (3)苦草等沉水植物大量繁殖后,部分浮游植物的生物量下降,大型底栖动物的数量有所增加,这是在________水平上研究的结果。沉水植物通过一定的信息传递吸引浮游动物栖息在其叶表面,从而抚育出高密度的浮游动物群落。浮游动物能够大量捕食浮游藻类,也间接地控制了藻类的数量。这体现出信息传递的作用是能调节生物的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该修复工程可将有机污染物充分地分解利用,这主要符合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一个集污水净化、休闲、养鱼为一体的新型人工生态系统,其主要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