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错误的是( )

              A.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标志重捕法
              B.对于有趋光性的昆虫,可以用黑光灯诱捕法调查它们的种群密度
              C.制作生态缸需要采用透明的材料如玻璃缸,并放置于散射光环境观察
              D.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时,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前要先震荡试管
            • 2. 关于下列四幅图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部位是④
              B.乙图是在缺镁培养液中长期培养的番茄叶片叶绿体中色素的层析结果
              C.丙图中⑤处溶液浓度一定大于细胞液浓度
              D.丁图中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中格内有酵母菌23个
            • 3.

              已知0.5mg/ml范围内的二氯二乙胺可抑制癌细胞增殖,且效果与浓度正相关。又有科研发现二氯二乙胺与药物H同时作用效果更加明显。现提供下列材料,请对上述现象进行验证。

              材料:小鼠肝癌细胞、0.5mg/ml二氯二乙胺溶液、a浓度药物H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培养瓶、全营养培养液及相关培养和计数设备。

              (1)完善实验思路:

              ①取培养瓶若干,编号1、2、3……

              ②分组及加样:请用表格表示,并注明添加的成分,用“+”表示添加,空格表示不添加;(注:若各组添加某一相同成分时,应注意“等量且适量”。)

              ③将上述培养瓶置于        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

              ④从各培养瓶中取等量的培养物,用         对其进行计数。若发现压在方格上的细胞,应         

                        
              实验结果:见下

              (2)结合所学知识,请分析:

              ①研究表明二氯二乙胺作用一段时间后,可使细胞停留在G1/S临界处,则其可能干扰了一种酶的作用,这种酶是          

              ②再经药物H作用后,又发现有部分细胞中染色体数与核DNA的比值为0.5,则药物H的作用机理可能是         

            • 4.

              下图表示某兴趣小组在室温下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的研究实验,其中发酵瓶中的混合液未采用石蜡等进行液封,各装置连接后,实验持续一定的时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加入的酵母菌和葡萄糖混合液应占发酵瓶容积的2/3左右
              B.一段时间后集气管中能收集一定的气体,主要是需氧呼吸的导致的
              C.实验过程中葡萄糖的能量有部分转移到了小分子有机物中

              D.实验过程中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接近于“J”型
            • 5.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操作、材料、条件等方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设计并制作生态缸,观察其稳定性”实验中,生态缸应放在直射光照下,以保证有足够的能量来源
              B.“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调查”实验中,利用了土壤小动物趋光、趋热的特点。
              C.“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将稀释的样品滴在计数板上,再轻轻盖上盖玻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计数。
              D.“用样方法调查某地某植物种群密度”实验中,求出所有样方该植物的总数,除以所有样方的面积之和,可为该地该植物的种群密度
            • 6.

              甲、乙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利用图Ⅰ、图Ⅱ装置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利用图Ⅰ装置探究酵母菌在有氧与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放出的热量多少。

              材料用具:500 mL保温桶、温度计、活性酵母菌、0.1 mol/L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步骤:

              ①取A、B两套装置按下表的设计进行实验。则X是________;Y是________。

              ②B装置中步骤一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这是控制实验的________变量。

              实验结果:略

              (2)乙利用图Ⅱ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请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如何设计?___________。

              ②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CO2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产生的颜色变化是________。

              (3)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时,定期用显微镜检查得到相关数据绘成如图,则第4时段酵母菌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答两点),若镜检3时段得到酵母菌细胞平均数为M个,则此时段活酵母菌个数应________。

            • 7. 某研究小组探究10 mL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利用血球计数板(规格为0.1 mm,1/400 mm2)进行计数.甲图是某天显微镜镜检结果(视野中每个黑点含2个酵母菌),乙图是7天内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图甲                                                     图乙
              A.甲图中酵母菌数量过多,需加水稀释后再统计
              B.甲图中的酵母菌数量对应于乙图中的第3天
              C.相同条件下再次实验,酵母菌种群数量的K值基本不变
              D.酵母菌自身代谢状况也会影响实验数据的统计
            • 8.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用双缩脲试剂对苹果匀浆进行检测,可出现紫色反应
              B.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将培养液滴于计数室,然后盖上盖玻片
              C.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后再染色
              D.制作生态缸时.放置的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生态缸越稳定
            • 9.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计数,统计发现血球计数板的小方格(2mm×2mm)内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为13个.假设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那么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个数约为(  )
              A.5.2×104
              B.3.25×105
              C.5.2×103
              D.3.25×104
            • 10.
              回答下列与种群和群落有关的2个实验的问题:
              实验一:血球计数板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大方格(含400个小方格)的长和宽各为1mm.深度为0.1mm.计数室有甲和乙两种规格.甲大方格内分为16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25小格;乙大方格内分为25中格,每一中格又分为16小格.
              (1)从1ml稀释到10ml后到酵母菌静置液试管中,用吸管吸取一滴置于盖玻片的边缘,使菌液缓缓渗入,多余的菌液用吸水纸吸取,马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请纠正该同学实验操作中的2处错误:
              ① ______ ② ______
              (2)如果使用的是甲规格的计数板,计数结果是每个中格平均含b个酵母菌,则原1ml酵母菌培养液中含 ______ 个酵母菌.
              实验二:小明准备对学校土壤中的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进行研究.请回答:
              (1)进行这类调查常采用 ______ 法,而不适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原因是 ______ .
              (2)丰富度的统计方法通常有 ______ 和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