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们希望能借助纤维素酶将地球上最丰富、最廉价的可再生资源纤维素转化为能直接利用的能源和资源。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分离土壤中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      )→鉴别培养。

              (1)请补充题干“( )”中的实验流程:          ;找不到合适的取样环境,可采取的办法是                   

               (2)选择培养的目的是            ;研究人员用纤维素、硝酸盐、磷酸盐以及微量元素配制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其中加入的纤维素为微生物的生长提供     

               (3)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培养基上加入刚果红染液,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4)扩大培养过程中需要对微生物进行计数。取0.2mL样品,用固体培养基对其培养,最后统计三个平板,菌落数分别是180、200、160。则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为     个/mL。该统计结果      (低于、高于)实际值。

            • 2.

              实现生态农业,让秸秆转化成工业酒精是一个较好的选择,而选择的关键是获得能够高效分解秸秆的微生物。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秸秆的主要成分易被纤维素酶分解,而该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认为它至少包括三种组分,即C1酶、________和葡萄糖苷酶,在这三种酶的协同作用下,秸秆的主要成分最终被水解成________。

              (2)下表格是某同学配置的两种培养基,若要筛选出能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应选择________(填“A”或“B”)培养基,加入刚果红(CR)的目的是________。

              培养基

              硝酸铵

              无机盐

              淀粉

              纤维素粉

              琼脂

              CR溶液

              A

              B

              注:“+”表不有;“-”表示无;CR为刚果红。

              (3)该同学对目的菌进行扩大培养时,先制备1mL菌液(母液),接着稀释100倍后,在3个平板上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在1个平板上不接入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4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是56、52、66和0,据此推测该1mL母液中活菌数为________个。该同学将稀释液接种到平板上的方法是________。整个过程中需进行无菌操作,培养基采用________法灭菌,如何判定培养基没有被污染?________。

            • 3.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甲、乙、丙三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按如下三个流程进行课外探究活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兴趣小组乙  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试管苗


              兴趣小组丙

               
              计数

               

              (1)甲组同学在制作腐乳过程中,先将切好的豆腐块放置在笼屉内,为使毛霉发酵充分,必须提供适宜的温度和          等条件:豆腐块上生长的毛霉菌丝来自于                          ;密封腌制时添加卤汤,卤汤中的酒的含量应控制在12%左右,酒精含量过高会导致                      。               

              (2)乙组同学欲按此原理生产蝴蝶兰组培苗,在诱导丛芽和诱导生根的再分化培养过程中,培养基的不同之处主要是                                       

              (3)丙组同学欲按上述流程统计被苯酚污染的土壤中能高效降解苯酚的某菌株的数量。其流程中土壤样品稀释后应该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于以         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上。该组同学在稀释倍数为104的培养基中测得平板上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0.4,则每毫升样品中的菌落数是          个(涂布平板时所用稀释液的体积为0.2毫升)。实验结束后,使用过的培养基应该进行             处理后,才能倒掉。

            • 4.

              不同的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各不相同。下列有关一种以CO2为唯一碳源的自养微生物营养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氮源物质为该微生物提供必要的氮素
              B.碳源物质也是该微生物的能源物质
              C.无机盐是该微生物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D.水是该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之一
            • 5.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谷氨酸棒状杆菌可用于微生物发酵工程生产谷氨酸,从而制取谷氨酸钠(味精)。下表是生物兴趣小组探究发酵条件对微生物数量和产物生产的影响。

              组别

              发酵条件

              谷氨酸棒状杆菌繁殖速率

              单个菌体产谷氨酸量

              第一组

              通入无菌空气

              C/N=4︰1

              较快

              较少

              第二组

              通入无菌空气

              C/N=3︰1

              较慢

              较多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的培养基中主要营养物质有________,该培养基是一种________培养基。

              (2)得到谷氨酸棒状杆菌数目可采用的计数方法是________,用该方法计数过程:取第一组的102倍的稀释液0.1mL滴加到计数板(由25×16=400个小室组成,容纳液体总体积为0.1mm3)上,记录到5个中方格(80个小室)共有菌体44个,则1mL的第一组发酵液中有

              菌体________个。用该方法测定的微生物数量大于实际的活菌数,原因是________。

              (3)在无氧条件下,谷氨酸棒状杆菌代谢产物是乳酸或琥珀酸,由此说明谷氨酸棒状杆菌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由上述探究可知,通过发酵得到大量谷氨酸的发酵条件是________。

            • 6.

              某小组同学为了调查湖水中细菌的污染情况而开展了一个探究实验,实验过程包括制备培养基、灭菌、接种及培养、菌落观察与计数等。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制备培养基时,配方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________。

              (2)接种环在接种前必须________灭菌,然后待其冷却后在进行接种,冷却的目的是________。

              (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计数细菌个数时,为使估计值更接近实际值,应保持待测样品稀释度足够高,原因是________。

              (4)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后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46、40、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________。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________。

              (5)可通过观察平板上菌落的特征,如________(写两个),来判断湖水样品中细菌的种类。

              (6)为了使实验结果可靠,应同时在另一灭菌的空白平板上接种________作为对照组.

            • 7.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大肠杆菌是人和动物肠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兼性厌氧菌,在无氧条件下,大肠杆菌通过发酵能将葡萄糖转变为多种有机酸并产生CO2等气体。某研究机构使用“滤膜法”对受污染的河流水体进行了大肠杆菌活菌数目的测定。请回答:

              (1)研究人员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溶液颜色的变化为________,并且在倒置的小管中出现________。

              (2)测定大肠杆菌活菌数目时,需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该培养基中为细菌提供氮源的物质是________。为了鉴别大肠杆菌菌落,可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作为指示剂。

              (3)为了便于统计污染严重的水体中活菌的数目,需将水样进行适当稀释,例如取水样2mL加入无菌水________mL制备稀释倍数为101的稀释液,并照此依次制备更高倍数的稀释液。每个稀释倍数的菌液取10mL进行过滤,然后将滤膜放置在培养基上。为了防止杂菌污染,稀释、过滤和放置滤膜等操作都应该在________进行。

              (4)如果经过培养后稀释倍数为102的4个平板上菌落数分别为43、47、42、48,那么每升河水中约含大肠杆菌________个。用这种方法测定的细菌数量比实际活菌数量要少,这是因为________。

            • 8.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生物技术实践与人们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无菌技术主要通过消毒和灭菌来避免杂菌污染。常用的灭菌方法有灼烧灭菌、________灭菌和________灭菌。某实验小组欲从豆油污染的土壤中筛选出能高效降解脂肪的菌株,应将土壤样品稀释液接种于以________为唯一碳源的同体培养基上,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___培养基。进行微生物的计数时,运用活菌计数法统计的菌落数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原因是________。

              (2)提取天然胡萝卜素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从植物中提取,二是从养殖的岩藻中获得,三是________。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新鲜的岩藻干燥。

              (3)胡萝卜素是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乙醚、四氯化碳和石油醚三种有机溶剂中,应选择石油醚来提取胡萝卜素,不选择乙醚的理由是________;不选择四氯化碳的理由是________。

            • 9. (7分)为了检测某桶装纯净水中的细菌含量,某研究小组测定了水样中的细菌含量,并进行了细菌的分离等工作。下图A、B是实验过程中的部分操作步骤,C、D是经过培养后的实验结果。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中,首先要配制培养基,培养基中一般应含有                 等四类营养物质,配制好之后,应该用        灭菌法进行灭菌。

              (2)操作A的目的是        ,操作B的接种法培养出的结果应该如图         所示。

              (3)为了检测水样中的细菌,在接种前,随机取若干灭菌后的空平板先行培养了一段时间,这样做的目的是                   ;然后,将1mL水样稀释100倍,在3个平板上用涂布法分别接入0.1mL稀释液;经适当培养后,3个平板上的菌落数分别为39、38和37。据此可得出每升水样中的活菌数为         个。

               (4)该小组将得到的菌株接种到液体培养基中并混匀,一部分进行静置培养,另一部分进行振荡培养。结果发现:振荡培养的细菌比静置培养的细菌生长速度快。其原因是振荡培养能                   

            • 10. 【生物——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科学家发现家蝇体内存在一种抗菌活性蛋白。分别在加入和未加入该抗菌蛋白的培养基中接种等量金黄色葡萄球菌,培养一定时间后,比较两种培养基中菌落的数量,可确定该蛋白质的抗菌效果。
              (1)抗菌实验所用培养基中的牛肉膏和蛋白胨主要为细菌生长提供         。灭菌与调节pH的先后顺序是     。抗菌蛋白需在灭菌        (填“前”或“后”)加入。
              (2)对新配制的培养基灭菌时所用的设备是             。实验前需对超净工作台进行             处理。
              (3)该实验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方法是            
              (4)实验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            
              (5)有人认为抗菌蛋白本身具有极强的抗菌能力,因此,该实验操作不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请你谈谈自己的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