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以下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经选择培养后直接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在鉴别培养基中需要加入刚果红染液
            • 2.

              下列关于刚果红染色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不需用氯化钠溶液洗去浮色

              B.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可在培养皿中先加入1mlCR溶液后加入100ml培养基

              C.纤维素分解菌菌落周围出现明显的红色透明圈

              D.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长期培养刚果红有可能被其他微生物分解形成透明圈
            • 3.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A.土壤取样 →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 4.

              下列关于分离纤维素分解菌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经选择培养后将样品涂布到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
              B.选择培养这一步可省略,但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会较少
              C.可通过定时测定葡萄糖产量的变化来衡量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中的纤维素酶产量
              D.对照组可将等量的纤维素分解菌培养液涂布到不含纤维素的普通培养基上
            • 5. 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实验设计,正确的是       (  )。*
              A.土壤取样→梯度稀释→平板划线操作→挑选菌落
              B.土壤取样→选择培养→稀释涂布平板→挑选菌落
              C.土壤取样→梯度稀释→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D.土壤取样→梯度稀释→稀释涂布平板→选择培养→挑选菌落
            • 6. 筛选出纤维素分解细菌后还需要用什么实验来确定( )
              A.发酵产生纤维素酶
              B.发酵产生纤维素
              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
              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
            • 7. 分离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试验中选择培养的结果,培养液变
              A.清澈
              B.浑浊
              C.红色
              D.产生透明圈
            • 8. 筛选出纤维素分解菌后还需要用下列哪一实验来确定(  )
              A.发酵产纤维素酶
              B.发酵产纤维素
              C.纤维素酶分解滤纸
              D.纤维素分解产生葡萄糖
            • 9. (8分)多环芳烃菲在染料、杀虫剂等生产过程中被广泛使用,是土壤、河水中常见的污染物之一。下图表示科研人员从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中分离获得能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菌株Q的主要步骤。请回答:

              ⑴ 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加入多环芳烃菲作为唯一碳源,目的是   ____。

              ⑵ 步骤①~③的培养过程中,需将锥形瓶放在摇床上振荡,一方面使菌株与培养液充分接触,提高营养物质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还能   __________________

              ⑶ 步骤④用平板划线法纯化菌株Q过程中,在做第二次以及其后的划线操作时,总是从上一次划线的末端开始划线,原因是   ____________   ;采用固体平板培养基培养细菌时要将盖和底倒置来培养的目的是防止   ____________  

              ⑷ 接种环通过灼烧来灭菌,完成步骤④中划线操作,共需灼烧接种环   ____  次。

              ⑸ 为了获得分解多环芳烃菲能力更强的菌株,研究人员又对菌种Q进行诱变处理,得到突变株K。为了比较两种菌株降解多环芳烃菲的能力,设计了下列实验,请补全实验步骤:

              ①取9只锥形瓶均分成三组,编号为A、B、C。

              ②向9支锥形瓶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向A、B、C三组培养液中分别加入等量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28 ℃ 恒温培养3天后,测定锥形瓶中多环芳烃菲的降解率。

              ⑹ 土壤有“微生物的天然培养基之称”,某一实验小组想鉴定从土壤中筛选出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其通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 

            • 10.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15分)

              下图是工业上利用微生物由纤维素生产乙醇的基本工作流程,请回答相关问题:

              (1)上述工作流程中①环节需要的微生物大多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的土壤环境中,要从土壤中分离获取这种微生物,应采用具有________作用的培养基,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_。为了筛选出微生物,还应向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染料。

              (2)从生物体提取的酶首先要检测________,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衡量此酶这一指标可用__________________表示。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被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

              (3)生产中可以满足④环节的常见菌种是__________________,④过程要注意对接种器材进行________。为了确保⑤环节成功,后期的发酵装置要保证______________条件。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