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一)、(二)小题:

              (一)转基因抗病香蕉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图中PstⅠ、SmaⅠ、EcoRⅠ、ApaⅠ等为限制酶,质粒和抗病基因上的箭头表示限制酶的切割位点。下表表示四种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及酶切位点。

              (1)若要获得抗病基因,不能用限制酶SmaⅠ对图中对应的位点进行切割,因为若在SmaⅠ位点进行切割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获得含抗病基因的重组质粒可用___________和_____限制酶切割质粒。它们能使特定部位的两个脱氧核苷酸之间的____________________ 断开。

              (2)卡那霉素会抑制香蕉愈伤组织细胞的生长。欲利用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筛选已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细胞,重组质粒中应同时含有_________________基因,作为标记基因。

              (3)将重组DNA分子导入香蕉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_____法。

              (4)图中导入抗病基因的香蕉组织块一般需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可培育成能表现新性状的植株,该方法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图甲是抗寨卡病毒(一种RNA病毒)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图,图乙是克隆羊培育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所示的过程中,应该都会用到的动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_______。

              (2)图甲中②过程常需要借助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其过程中动物细胞融合所特有的方法是使用____________诱导细胞融合。

              (3)利用基因工程生产寨卡病毒的疫苗时,需要将重组DNA导入细菌细胞中,这一步骤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4)核移植时受体应选用_____________期的卵母细胞。

              (5)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进行了两次筛选,第一次筛选是利用HAT______(填“选择”或“鉴别”)培养基,由于骨髓瘤细胞无法在HAT培养基上生存,故只有____________细胞能长期存活;第二次筛选获得____________。

              (6)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 2. 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实践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倒平板操作中,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B.利用平板划线法分离纯化大肠杆菌时,只能分离大肠杆菌但不能对其进行计数
              C.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向腐乳表面喷水有利于毛霉菌丝的生长
              D.配制植物组培的培养基时,用等量葡萄糖代替蔗糖不会影响细胞的分裂分化
            • 3.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__________(细胞器名称)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

              (3)融合的原生质体经过__________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

              (4)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_________________植株的根尖,通过______、漂洗、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5)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 进行PCR 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 进行PCR 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 1—4 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___________(请填写数字编号)。

              (6)对杂种植株进行_________________接种实验,可筛选出具有高抗性的杂种植株。

            • 4.

              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分生状态,因此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如射线、化学物质等)的影响而产生突变。根据植物组织培养的这一特点可以( )

              A.获得突变体                   
              B.利用突变体培育新品种

              C.人工诱导培养细胞发生突变,获得固氮植物

              D.人工诱导愈伤组织发生突变,然后从愈伤组织中提取目的产品
            • 5.

              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错误的是

              花粉植株A植株B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前期
              B.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C.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相比较,培养基中特有的营养物质是蔗糖和植物激素

              D.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6.

              为了探究6-BA和IAA对某菊花品种茎尖外植体再生丛芽的影响,其研究小组在MS培养基中加入6-BA和IAA(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配制成四种培养基(见下表),灭菌后分别接种数量相同、生长状态一致、消毒后的茎尖外植体,在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再生丛芽外植体的比率(m),以及再生丛芽外植体上的丛芽平均数(n),结果如下表。



              (1)按照植物的需求量,培养基中无机盐的元素可分为                         两类。上述培养基中,6-BA属于                类生长调节剂。回答下列问题:

              (2)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           

              (3)从实验结果可知,诱导丛芽总数最少的培养基是               号培养基。

              (4)为了诱导该菊花试管苗生根,培养基中一般不加入                 (填“6-BA”或“IAA”)。

            • 7.

              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1和2的成分在比例上具有差异  
              B.植物组织培养获得的植株是可育的
              C.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单倍体  
              D.利用此过程获得的试管苗可能为杂合体
            • 8. 下图示“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其中①~⑤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细胞、组织或植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表示低渗溶液中用酶解法处理植物细胞获得原生质体
              B.e是一团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薄壁细胞
              C.可根据质壁分离现象鉴别杂种细胞的细胞壁是否再生
              D.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的标志产生含有细胞壁的杂种细胞
            • 9.

              下列育种不需要使用生物工程技术的是( )

              A.高产青霉素菌株              
              B.能分泌含抗体乳汁的母牛
              C.生长较快的脱毒马铃薯
              D.利用人工种子繁殖桉树
            • 10. 从基因型为Aa的绿色植物某器官中获取组织,显微观察如图.下列对该图所示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将X细胞离体培养成完整植株,此过程要涉及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B.若将Y细胞离体培养成幼苗后用秋水仙素处理,目的是使其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
              C.X与Y两个细胞进行杂交,形成杂种细胞,发育成基因型为AAaa的杂种植株是不可育的
              D.如果X与Y细胞所含蛋白质种类有明显差异,其根本原因是信使RNA的不同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