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1.生物乙醇是以生物为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国利用农作物废弃物(秸秆)生产乙醇,其技术流程为:纤维素酶分解→酵母菌发酵→蒸馏→成品。纤维素酶可以从能分解纤维素的细菌培养液中提取。某同学设计了从土壤中分离纤维索分解菌的实验流程:土壤取样→选择培养→梯度稀释→鉴别培养。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最好选择       环境采集土样。

              (2)配置培养基时,各种成分在熔化后分装前必须进行       ,接种前要进行       

              在整个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中,一定要注意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在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的倒平板操作时,平板冷凝后,应将平板       放置,这样做的目的是       

              (3)以下是A、B两种培养基配方:

              A培养基配方:

              KH2P04

              Na2HP04

              MgS04.7H20

              葡萄糖

              尿素

              琼脂

              1.4克

              2.1克

              0.2克

              10.0克

              1.0克

              15.0克

              B培养基配方:

              KH2P04

              NaN03

              Na2HP04.7H20

              MgS04.7H20

              KCl

              纤维素粉

              酵母膏

              水解酪素

              0.9克

              l克

              1.2克

              0.5克

              0.5克

              5克

              0.5克

              0.5克

              如果要分离提纯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应选择   (填编号)培养基配方,从功能看该培养基属于___   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能增加样品中纤维素分解菌的浓度,其原理是                  

              (4)为了鉴别纤维素分解菌和进一步纯化菌种,可以在鉴别培养基中加入       ,将筛选获得的菌液稀释后用      法接种到鉴别培养基上,然后挑选产生     的菌落作为菌种进行扩大培养。

              (5)乙醇是酵母菌的发酵产物,发酵时酵母菌直接利用的物质是               

              2.科学家从某些能无限增殖细胞的细胞质中分离出无限增殖调控基因(prG),该基因能激发许多动物细胞分裂,这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促进动物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是       ,植物体细胞杂交在细胞融合之前要用           处理。

              (2)利用细胞融合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时有两次筛选,第1次筛选的目的是       ,第2次筛选的目的是           

              (3)有人提出,可以直接通过基因工程导入该调控基因来制备单克隆抗体,其思路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酶A是指       ,酶B是指       

              ②.对已导入重组质粒的Ⅱ进行“检测”的目的是         ;题目中Ⅱ所指的细胞是       ,Ⅲ所9指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4)也有人提出用细胞核移植技术构建重组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试用相关的图示及文字表示该过程:(图中·和▲代表细胞核,○代表细胞质)

            • 2. 27、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害黑腐病,野生黑芥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再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部分遗传物质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以获得抗黑腐病杂种植株。流程如下图。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酶是           。过程②中PEG还可以用               等物理方法替代,全部过程用到的生物技术的原理是                        

              (2)过程②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融合的活细胞中有供体的                存在,这一特征可作为初步筛选杂种细胞的标志。原生质体经过            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

              (3)若分析再生植株的染色体变异类型,应剪取再生植株和                 植株的根尖,通过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等过程制成装片,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比较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

              (4)采用特异性引物对花椰菜和黑芥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得到两亲本的差异性条带,可用于杂种植株的鉴定。下图是用该引物对双亲及再生植株1—4进行PCR扩增的结果。据图判断,再生植株1—4中一定是杂种植株的有              。

            • 3. 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病毒既可应用于基因工程,又可应用于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和植物体细胞杂交都可以定向改变生物遗传的特性

               

              C.体外受精胚胎的工厂化生产即早期胚胎发育和受精过程均在体外进行

               

              D.限制酶和DNA连接酶作用的部位相同,但解开DNA的双螺旋结构必需用解旋酶
            • 4. 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在植物细胞工程中,通常用CaCl2处理植物细胞,以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B.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就是以单克隆抗体为抗癌药物定向杀死癌细胞
              C.某一种效应B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获得特异性强的单克隆抗体,但当相应抗原位于靶细胞内时,该抗体不能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
              D.用聚乙二醇处理大量混合在一起的两种植物的原生质体,所获得的融合细胞都具有双亲的遗传性
            • 5.

              既可用于DNA重组技术又可用于细胞融合技术的是(  )。

              A.病毒
              B.纤维素酶
              C.聚乙二醇
              D.质粒
            • 6.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花椰菜易受黑腐病菌的危害而患黑腐病,野生黑芥则具有黑腐病的抗性基因。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处理黑芥原生质体可使其染色体片段化,并丧失再生能力。利用此原生质体作为抗性基因的供体与完整的花椰菜原生质体融合,可培育出抗黑腐病的杂种植株。请据下图所示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过程①所做的处理是________。原生质体培养液中需要加入适宜浓度的甘露醇以保持一定的渗透压,其作用是________。

              (2)过程②常用的诱导剂是________,融合后在显微镜下选取有________(填细胞器名称)的融合细胞,经过________再生,进而分裂和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经过________可形成丛芽等。

              (3)愈伤组织还可生成[A]________,包裹人工种皮可制成人工种子。

              (4)从杂种植株中筛选出高抗性个体的方法是________。

            • 7.

              科研人员利用野生二粒小麦(AABB)和节节麦(DD)培育普通小麦(AABBDD)。A、B、D表示三个不同的染色体组,每组有7条染色体。请回答:

              (1)野生二粒小麦的体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        个四分体。

              (2)普通小麦是由野生二粒小麦和节节麦远缘杂交形成的后代,经            方法培育而成;还可用             方法进行培育。

              (3)科学家常用           方法将抗除草剂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中,育成抗除草剂的小麦。检测小麦组织是否具备抗除草剂能力的措施是            。若对抗性的遗传基础作进一步探究,可以选用抗性小麦与              杂交,如果后代            ,表明抗性性状是由隐性基因控制的。

            • 8.

              红豆杉能产生抗癌药物紫杉醇,为了培养产生紫杉醇的柴胡,科研人员将红豆杉(2n=24)与柴胡(2n=12)进行了不对称体细胞杂交。

              (1)科研人员剥离红豆杉种子的胚作为外植体接种于经过灭菌处理的培养基上,诱导形成愈伤组织。选用胚作为外植体是因为胚的分化程度低,易于___________。

              (2)将红豆杉愈伤组织和柴胡愈伤组织用___________酶分别处理,各自获得有活力的原生质体。用一定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红豆杉原生质体,破坏部分染色体,与未经紫外线照射的柴胡原生质体用化学诱导剂___________诱导融合,得到融合细胞。

              (3)诱导融合后,科研人员只统计了7组染色体数目不大于24条的细胞,如下表所示。

              材料

              融合细胞组合

              染色体数(条)

              1

              2

              3

              4

              5

              6

              7

              9~11

              12

              12~14

              12~16

              13

              14

              24

              ①科研人员筛选的目标细胞不包括染色体数目大于24条的细胞,因为柴胡细胞染色体数为12条,并且红豆杉细胞____________。

              ②实验时,科研人员判断组号为________的细胞为杂交细胞,并进一步采用PCR方法鉴定这几组细胞。PCR扩增DNA时,需要分别以________为引物,扩增红豆杉、柴胡和杂交细胞的DNA,观察并比较扩增DNA的电泳结果。

              (4)红豆杉和柴胡的_____较远,两种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间排斥较为明显,应在能够高效合成紫杉醇的杂交细胞中选择_______的核基因含量较低的杂交细胞进行培养。

            • 9.

              下面的简式表示植物组织培养的大致过程,据此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若①是来自不同植物体细胞融合的杂种细胞,则④可能出现不同植物的遗传特性
              B.若①是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则④是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后可得到稳定遗传的品种
              C.若①是人参细胞,对②进行扩大培养可提高细胞产物人参皂甙的产量
              D.若①是具有杂种优势的农作物细胞,则用③进行繁育会发生性状分离
            • 10.

              现有甲、乙两种植物(均为二倍体纯种),其中甲种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高于乙种植物,但乙种植物很适宜在盐碱地种植,且相关性状均为核基因控制.要利用甲、乙两种植物的优势,培育出高产、耐盐的植株,有多种生物技术手段可以利用.下列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中,理论上不可行的是( )

              A.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有可能获得满足要求的四倍体杂种目的植株
              B.将乙种植物耐盐基因导入甲种植物的受精卵中,有可能培育出目的植株
              C.两种植物杂交后,得到的F1再利用单倍体育种技术,有可能较快获得纯种目的植株
              D.诱导两种植物的杂交并培育成幼苗,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后可能培育出目的植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