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在我国,生物氧化塘是实施城市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是我国着力推广的一项生态工程技术.该技术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对进入氧化塘的有机物进行处理,同时塘中种植水生植物,进行水产和水禽养殖,既实现了对生活污水的有效地处理,又能获得经济效益.请分析回答:
              (1)该技术的应用属于______生态工程的实例.
              (2)流入氧化塘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该生态系统利用种植水生植物、养鱼、鸭、鹅等能形成多条食物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原理.
              (3)在氧化塘的建设中,每种生物的种植或投放量都不宜超过______,各种生物间还要有适当的______关系,这遵循了生态工程的______和______原理.
              (4)流出氧化塘的水与流入污水相比,明显减少的元素主要有______;氧化塘每天处理污水的量是一定的,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是有限的.
              (5)氧化塘技术在处理污水的同时,能使人们获取经济效益,原因是______;该技术是人类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智慧”的结晶,它体现了研究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具有______的意义.
            • 2. 生态环境的改变与生态农业有关。“桑基鱼塘”是我国古代发展的简单的生态农业生产方式:桑叶喂蚕,蚕沙(蚕粪)养鱼,鱼塘泥肥桑,在桑、蚕、鱼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回答下列问题:
              (1)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桑基鱼塘”体现了生态农业的______原理。蚕摄食桑叶后,桑叶中的能量去向:一是______,二是______,其中前者除用于呼吸消耗以热能形式散失外,其余用于______。有同学认为“鱼塘泥肥桑”的道理是鱼塘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能量可以被桑树直接吸收利用,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______。请简述理由______。
              (2)上述生态系统中的CO2被桑同化后碳元素的直接去向是______,从中可看出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不同于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
              (3)某兴趣小组对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表。
              同化能量 呼吸消耗 分解者利用
              7.5×l05J/(cm2•a) 4.25×l05J/(cm2•a) 2.84×l05J/(cm2•a)
              2.25×l04J/(cm2•a) 1.3×l04J/(cm2•a) 5.5×l03J/(cm2•a)
              1.8×l04J/(cm2•a) l.l×l04J/(cm2•a) 1.4×l03J/(cm2•a)
              根据上述调查结果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是生物同化的能量大部分用于自身呼吸消耗,还有一部分因未被吸收而被______利用。从提高经济效益和维持生态平衡的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需改进的做法是______。
            • 3.

              奶牛场每天排放大量的粪便、饲料残渣,如不处理会严重影响周边人、畜的饮水安全等。下图是某奶牛场废水处理流程图,请回答:

              (1)输入此氧化塘的能量有______________。氧化塘后部的溶解氧含量比前部的________(高,低)。

              (2)废水流入厌氧池前,需经稀释处理,是为了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氧化塘后部种植莲等挺水植物,有利于减少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控制废水流入氧化塘的速率,除有利于氧化塘中有机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氧化塘,说明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柴静的纪录片《穹顶之下》,引发了全国人民对雾霾的关注;将天津港爆炸事故遗址彻底清理后建设海港生态公园,再次把生态环境与生态经济推上舆论的焦点。生态工程的建设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请回答下列问题:

              (1)山西省为产煤大省,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该省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工程的关键在于________,具体实施的措施有________等。

              (2)某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用各类植物的秸秆、枝叶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用人、畜、禽的粪便作原料生产沼气,剩下的沼渣水返还农田、菜园、果园、苗圃、鱼塘,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建设该生态过程中,鱼塘中每种鱼苗的投放量都不宜超过其________;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果园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________原理;在上述的生态工程中,种植不同的农作物、果树,饲养多种禽畜,这体现了生态工程的________原理。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_______进行修复,对已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已被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 5. 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
              (1)与传统的工程相比,生态工程是一类少消耗、 ______ 、可持续的工程体系.
              (2)“无废弃物农业”是我国古代传统农业的辉煌成就之一,也是生态工程最早和最生动的一种模式,该模式主要遵循生态工程的 ______ 原理.我国西北一些地区年降雨量少,适宜种植灌木和草,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致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状,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其失败的原因主要是违背了 ______ 原理.
              (3)甘肃陇南地区的“九子登科”模式是哪种生态工程建设的实例? ______
              A.草原生态恢复工程            B.城市环境工程    C.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工程      D.湿地生态恢复工程.
            • 6.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某城市在建设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如利用人工建立的湿地公园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形成藻菌共生的污水净化系统,还可以利用藻类蛋白养鱼、养鸭等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人工湿地的能量为______________。 

              (2)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______________结构。该人工湿地的建设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至少写出2个基本原理)。

              (3)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

              (4)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是净化污水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分解的效率,可采取的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地调查了该人工湿地后,在大力赞赏利用湿地对生活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同时,还向相关部门提出了应加强对重点污染源的控制这一合理的建议,其依据的生态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在缤彩纷呈的生物世界,微生物似乎显得过于微小与沉寂,然而它们在生态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如处理生活污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污水流经某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中的“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 ______ 呼吸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分解.
              (2)生态工程中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有 ______ 、 ______ 、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与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等.
              (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破坏的 ______ 进行修复、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追求 ______ 、经济、社会效益的统一.
              (4)很多微生物只能分解某一种有机物,如果想培育出能分解生活污水中多种有机物的“超级微生物”,理论上可以采用 ______ 技术对现有微生物进行改造,该技术的核心是 ______ .如果在个体水平上检测改造的微生物是否符合要求,可采用的检测方法是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