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十三五”和今后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年。

              材料一 “十二五”期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年份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预计)

              国内生产总值/万元

              48.41

              53.41

              58.80

              63.61

              68.23

              财政收入/万元

              10.37

              11.72

              12.92

              14.04

              15.4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

              21810

              24565

              26955

              844

              31398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

              6977

              7917

              8896

              9892

              11108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获累累硕果,13亿人民的奋斗目标正加速变成现实,国家不断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多渠道增加低收入者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努力缩小收入差距;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广大人民群众普遍感受得到了实惠。

              (1)材料一中图表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收入与分配”的相关知识,分析说明如何实现社会公平?

            • 2.

              材料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指出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理清政府与市场权力在收入分配领域内的边界,逐步形成市场化机制和效率导向的初次分配格局,公平正义的再分配格局,一体化发展的城乡收入分配格局,规范化透明化导向的分配秩序格局,科学高效导向的分配管理格局,激励化导向的分配制度格局,最终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结合材料分析政府如何运用分配政策和财政政策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 3. 材料一  “十二五”规划纲要,第一次明确追求“民富国强”。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中共首次明确提出居民收入倍增目标。

              材料二  “十二五”期间,国家将遵循“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这一重要原则,更加关注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与此前发展中较多追求“国强”相比,将更加追求“民富”。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分析我国注重“民富”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请你就如何实现“民富”为政府建言献策。

            • 4.

               

              (1)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呼唤和平、渴望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

                材料一:2015年9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70年前的今天,中国人民经过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取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和平,我们要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材料二: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主席在2015年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主旨演讲中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消除贫困始终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任务。经过中国政府、社会各界、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以及国际社会积极帮助,中国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当前,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全面小康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不能出现有人掉队。未来5年,我们将使中国现有标准下7000多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是中国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的重要一步。

               (1)请说明材料一中习主席讲话所蕴涵的辩证唯物主义道理。(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说明我国为什么十分重视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6分)

               

              (2) 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就国家“如何解决我国的贫困人口问题”写一篇建议性报告。(6分)

                 要求:①论点紧扣论题,叙述全面深入,合乎逻辑。

                       ②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分析、论证。

                       ③学科术语使用规范,字数控制在300字左右。

            • 5.

              目前,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了“新常态”,经济将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须由中低端水平迈向中高端水平。这要求政府不断深化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扫除体制机制弊端,为市场注入新的动力,以实现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李克强总理在“两会”的报告中提出要打造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双引擎”,即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决定作用,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培育打造新引擎;另一方面要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改造升级传统引擎。

                 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指通过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打破市场经济体制机制障碍,让每个有创业愿望的人都拥有自主创业的空间,让创新创造的血液在全社会自由流动,让自主发展的精神在全体人民中蔚然成风。

                请结合材料,运用经济常识,从生产关系的角度,阐述政府应如何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培育打造新的引擎?

            • 6.



              材料一:农历马年年初,国务院分批出台了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方案,调整央企高管过高的薪酬分配方案,推进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员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建设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材料二:农历马年年末,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决定对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这标志存在了近20年的养老金“双轨制”的终结,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和企业职工一样缴纳养老金。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经济意义及相应的经济学依据。(6分)




              (2)有观点认为:加大国家的财政投入,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就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问题。请运用《经济学常识》的相关知识分析上述观点。(6分)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