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面的问题。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 2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中的“古人”“来者”具体指代的是什么人?

              (2) 23.赏析《登幽州台歌》中“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 2.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3分)
            • 3.

              对《使至塞上》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征蓬”两句,既表述了诗人前往边境慰问将士之事,又描写了边塞独特之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B.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明媚秀丽的塞外风光,其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更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C.诗中的“圆”字与“直”字,都用得逼真传神,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充分体现了王维“诗中有画”的特色。
              D.“都护在燕然”和前面的“属国过居延”遥相呼应,点明了诗人此次出使路途之远。
            • 4.

              下列选项中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B.“夜阑卧听风吹雨”一句中“风吹雨”既写实,扣题“风雨大作”,又象征了南宋朝廷风雨飘摇。
              C.《秋词》前两句是记叙,直接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看法,后两句把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
              D.《潼关》“河流大野犹嫌束,……”两句都是在写山水,写的却是诗人感觉中的山、感觉中的水,把山水写活了,读来很有冲击力。
            • 5.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塞下秋来风景”的独特之处。
              (2)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运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6.

              山坡羊 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山坡羊”是词牌名,“潼关怀古”是标题。

              C.“宫阙万间都作了土”,直接描写战争,使历代改朝换代的惨烈图景跃然纸上。

              B.“望西都,意踌躇”中“西都”即长安,这句写了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D.这首曲借凭吊长安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因此,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无一例外地感到失望。他们有的坐火车旅行漫长的路程,有的从图拉驾车赶来,在客厅里正襟危坐地等待这位大师的接见。他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希望从他身上找见威严非凡的东西,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父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象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门终于开了,进来的却是一个矮小敦实的人,由于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一位惊呆了的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来访者一边与他握手,一边深感疑惑和惊讶。什么?就这么个侏儒!这么个小巧玲珑的家伙,难道真的是列夫·尼克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吗?这位客人不无尴尬地抬起眼皮直勾勾地打量着主人的脸。

              突然,客人惊奇地屏住了呼吸,只见面前的小个子那对浓似灌木丛的眉毛下面,一对灰色的眼睛射出一道黑豹似的目光,虽然每个见过托尔斯泰的人都谈过这种犀利目光,但再好的图片都没法加以反映。这道目光就像一把锃亮的钢刀刺了过来,又稳又准,击中要害。令你无法动弹,无法躲避。仿佛被催眠术控制住了,你只好乖乖地忍受这种目光的探寻,任何掩饰都抵挡不住。它像枪弹穿透了伪装的甲胄,它像金刚刀切开了玻璃。在这种入木三分的审视之下,谁都没法遮遮掩掩。——对此,屠格涅夫和高尔基等上百个人都作过无可置疑的描述。
              (1) 选文第一段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对“那些第一次见到他的人,一开始都感到失望”的原因有下列两种说法,其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托尔斯泰丑陋的外貌令拜访者感到失望. B. 托尔斯泰的精神面貌不像一位伟人.
              (3) 选文第一段中加点词语“美髯公”一词在我国古典文学中经常出现,其中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找出选文这两个自然段中客人的不同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指出所采用的写法。
              (5) 托尔斯泰的名声与相貌令人联想到哪一句俗语?从这句话中你受到什么启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