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苯酚及其衍生物广泛存在于工业废水中,对环境有严重危害。小明同学准备依据下图操作步骤,从处理废水的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苯酚降解高效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酚降解菌富集培养基含有蛋白胨、K2HPO4、MgSO4、苯酚和水,其中可作为碳源的有_____________。

              (2)将采集到的样品接种培养,苯酚用量应随转接次数增加而逐渐_____________,以达到富集苯酚降解菌的目的。若上图平板中菌落过于密集,应进一步_____________,以便于菌落计数与分离。制备平板培养基时除了需要水、营养物质外,还必须添加_____________。

              (3)下图为连续划线法示意图,在图中_____________ (填图中序号)区域更易获得单菌落。


              (4)采用比色测定法(使用苯酚显色剂)检测降解后的废水中苯酚残留量。先制作系列浓度梯度并进行显色反应,下表中1~5号比色管的苯酚浓度应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单位省略)。

              管号

              1

              2

              3

              4

              5

              6

              苯酚浓度(mg/ L)

               

               

               

               

               

              1

              如果废水为50 mg/ L 苯酚溶液,降解后约有21%的苯酚残留,则需将残留液稀释____________(填序号:①5   ②10   ③20)倍后,再进行比色。

            • 2.

              某同学为验证pH对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请回答:

              实验方案:①取5支试管,标上A、B、C、D、E。

              ②在A、B、C、D、E 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 mL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③然后再向5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0 mL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④在A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2%的盐酸,B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C试管中加入2 mL蒸馏水,D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2%的氢氧化钠溶液,E试管中加入2 mL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摇匀。

              ⑤实验进行5 min后测定试管中可溶性淀粉含量。

              (1)请指出上述实验方案中存在的两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对上述实验方案修正后,重新进行了实验,记为实验一。同时还做了如下实验二:将加入5支试管中的淀粉酶溶液的量减半,重复上述实验。在相同时间内,分别测得两次实验中淀粉含量变化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曲线



              ①曲线甲是第____次实验的结果,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曲线甲和乙中,淀粉含量的最低点位于横坐标同一位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造成a、b两点不同的原因是实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人工瘤胃模仿了牛羊等反刍动物的胃,可用来发酵处理秸秆,提高秸秆的营养价值。

              为了增强发酵效果,研究人员从牛胃中筛选纤维素酶高产菌株,并对其降解纤维素能力进行了研究。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样品稀释和涂布平板步骤中,下列选项不需要的是     (填序号)。

              ①酒精灯 ②培养皿 ③显微镜 ④无菌水

              (2)在涂布平板时,滴加到培养基表面的菌悬液量不宜过多的原因是                        

              (3)向试管内分装含琼脂的培养基时,若试管口粘附有培养基,需要用酒精棉球擦净的原因是   

              (4)刚果红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与纤维素降解产物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研究人员在刚果红培养基平板上,筛到了几株有透明降解圈的菌落(见下图)。 图中降解圈大小与纤维素酶的       有关。 图中降解纤维素能力最强的菌株是           (填图中序号)。

              (5)研究人员用筛选到的纤维素酶高产菌株J1和J4,在不同温度和pH条件下进行发测得发酵液中酶活性的结果见下图,推测菌株       更适合用于人工瘤胃发酵,理是                         

            • 4.

              生物技术实践]某生物兴趣小组试图探究牛和山羊的瘤胃中的微生物对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设计了以下实验,并成功筛选到能降解尿素的细菌(目的菌).培养基成分如表所示,实验步骤如图所示。请分析回答:

              (1)培养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原理是                                  

              (2)实验需要振荡培养,原因是                             。转为固体培养时,常采用                的方法接种,获得单菌落后继续筛选。

              (3)在实验过程中:①培养基、培养皿;②玻棒、试管、锥形瓶、吸管;③瘤胃中液体。其中需要灭菌是                 (填序号)。

              (4)分离分解尿素的细菌实验时,甲同学从培养基上筛选出大约150个菌落,而其他同学只选择出大约50个菌落.甲同学实验结果差异的原因可能有        

              ①取样不同    ②培养基污染    ③操作失误    ④没有设置对照

              (5)以上表培养基培养“目的菌”后,加入指示剂酚红后变红色,说明“目的菌”能分解尿素。得出该实验结论的理由是                    

              (6)为进一步确定取自瘤胃中液体的适当稀释倍数,将接种的培养皿放置在37°C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48h,观察并统计具有红色环带的菌落数,结果如下表,其中           倍的稀释比较合适。

            • 5.

              一种广泛使用的除草剂(含氮有机物)在土壤中不易被降解,长期使用可污染土壤.为修复被该除草剂污染的土壤,可按下面程序选育能降解该除草剂的细菌(已知该除草剂在水中溶解度低,含一定量该除草剂的培养基不透明).



                 (1)制备土壤浸出液时,为避免菌体浓度过高,需将浸出液进行稀释处理.现有一升土壤浸出液,用无菌吸管吸取1mL液样至盛有9mL无菌水的试管中,依次稀释103稀释度.各取0.1mL已稀释103倍的水样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升原土壤浸出液样中菌体数为______.

                 (2)要从长期使用该除草剂的土壤中分离目的菌,从用途方面来看,上述培养皿中培养基的特点是______.

                 (3)接种技术的核心是______.在划线接种时,连续划线的目的是将聚集的菌种逐步______,培养时,只有很少菌落出现,大部分细菌在此培养基上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______或有氧条件抑制了这些细菌的生长.

                 (4)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中,无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有透明圈菌落利用的氮源主要是______,据此可筛选出目的菌.实验结果如图显示的A~E五种菌株中,______是最理想菌株.

            • 6.

              (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水污染是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微生物降解是水污染治理的有效手段之一。聚乙烯醇(PVA)是存在于化工污水中的一种难以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PVA分解菌能产生PVA酶分解PVA,PVA与碘作用时能产生蓝绿色复合物,当PVA被分解时蓝绿色复合物消失,形成白色透明斑,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表是筛选出能高效分解PVA的细菌的培养基配方,从物理性质来看,该培养基为         培养基,表中X物质最可能为_______________。实验中还应设置完全培养液对照组,将菌液稀释相同的倍数,选择培养基上生长的菌落数目应明显__________(填“多于”或“少于”)对照组培养基上的数目,从而说明选择培养基具有筛选作用。

              (2)要测定土壤稀释液中微生物的数目,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计数板直接计数。若将100mL含有PVA分解菌的土壤样品溶液稀释105倍后,取0.1mL稀释液均匀涂布在选择培养基表面,测得菌落数的平均值为160个,空白对照组平板上未出现菌落,则100mL原菌液中有PVA分解菌_______个,该方法的测量值与实际值相比一般会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相等”),原因是                       

                                

              (3)要鉴定分离出的细菌是否为PVA分解菌,培养PVA分解菌的培养基中除了加入必需的营养物质外还需要加入_________________用于鉴别PVA分解菌。

            • 7.

              茶饮料中含较多的天然成分。回答下列问题:

              (1)红茶菌液是一种传统的活菌饮料,由酵母菌、醋酸菌等微生物利用蔗糖等营养物质共同发酵产生。在接种活菌前,将红茶糖液煮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在发酵的过程中,发现先出现酒味后出现醋味,从物质代谢的角度分析,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茶饮料所用的胡萝卜素,通常采用______________法提取,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茶饮料所用的茉莉芳香油的提取流程如下:茉莉花+水→过程A→油水混合物→油层分离与粗提取→过程B+过滤→茉莉油。过程A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过程B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8.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

              反刍动物如牛,具有特殊的器官——瘤胃。在瘤胃中生活着多种厌氧微生物,其中许多微生物能以尿素作唯一氮源。某同学成功地从瘤胃中分离出能够分解尿素的细菌,其实验流程图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分离出能够分离尿素的细菌,用于接种的培养基应含有葡萄糖、Na2HPO4、KH2PO4、MgSO4·7H2O、化合物X和琼脂等成分,其中加入的化合物X应是__________________。从用途上进行分类,这种培养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过程需要进行两次接种,其中取稀释液转至固体培养基时间,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取初步筛选出目的菌菌落进一步纯化,常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菌之所以能分解尿素,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了鉴定出尿素分解菌,可在固体培养基中加入__________________(试剂)。

              (4)尿素分解菌的培养不仅需要适宜的温度、pH,还需要在_________的环境下进行。

              (5)下列材料或用具中需要灭菌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培养基和培养皿 ②玻璃棒和锥形瓶 ③接种环 ④操作者的双手

            • 9.

              微生物连续培养时,一部分旧的培养基以一定的速度流出,同时不断有等量的新鲜培养基流入以保证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需要。研究人员将大肠杆菌JA122菌株接种到葡萄糖含量受到限制的培养基中,连续培养多代,然后取样分析其中存在的新菌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连续培养JA122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从物理性质看属于                  。培养基中除了含葡萄糖作为             外,还应该含有                            

              (2)样品中共发现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产生新菌株的原因是由于JA122大肠杆菌发生了

                                    导致的,产生三种不同类型的新菌株说明         

              (3)下图表示将CV101、CV103、CV116三种新菌株混合在一起培养的生长情况,三者之间互为竞争关系,并保持稳定生长水平,没有出现一种菌株生存而另外两种菌株灭绝的现象,说明它们已经具有了不同的适应能力,这是              的结果。

               

              (4)对三种菌株的代谢差异进行分析发现,CV103对葡萄糖吸收率最高,代谢终产物是醋酸盐。进一步研究表明,CV101可以在过滤的培养过CV103的培养基中生长,据此作出的推测是:                   。请设计并完成下列实验步骤,来验证你的观点。

              ①配制                    的固体培养基(A组);和不含碳源的固体培养基(B组);

              ②将等量的适量稀释的CV101菌液分别接种到A、B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并观察记录菌株的生长情况。实验过程应在          条件下进行。

              ③预期实验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