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从青蒿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如图为青蒿叶肉细胞中两结构及物质转移示意图,下表为生理状况相同的幼苗在黑暗或3 klx光照、不同温度条件下O2的变化速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叶绿体中的色素分布于结构乙的_____________上。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时,为保护色素,要加入的化学药品是___________,图中结构甲中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a代表的物质是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代表葡萄糖,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表推测,图中结构甲中酶的最适温度____________(填“低于”“等于”或“高于”)结构乙中酶的最适温度。

              (4)在3 klx光照、30 ℃条件下幼苗叶肉细胞中物质b的转移途径是________。若每天用3 klx的光照射幼苗12 h,当温度为表中_________℃时,幼苗生长最快。

            • 2.

              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S1;随后有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层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_____。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部分。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部分。

              (4)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____部分。

            • 3. 在低温条件下,将叶片置于研钵中,加入某种溶液研磨后,将细胞碎片和细胞器用离心法进行分离,第一次分离成沉淀P1(含细胞核和细胞壁碎片)和上层液S1;随后又将S1分离成沉淀P2(含叶绿体)和上层液S2;第三次离心将S2分离成沉淀P3(含线粒体)和上层液S3;最后一次将S3分离成沉淀P4(含核糖体)和上层液体S4
              (1)含DNA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____。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部分。

              (3)与呼吸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部分。

              (4)蛋白质含量最多的部分是_____________。

              (5)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存在于____________部分。

            • 4.

              图表示动物、植物细胞二合一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根据图回答:(在[ ]填序号,在      上填中文名称)

              (1)图中结构1是              ;图中结构7的化学成分是              

              (2)提供细胞能量的“动力车间”为[  ]          

              (3)结构5为          ,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4)B图中含有少量DNA的细胞器是[  ]          和[  ]          

              (5)B图细胞中没有,且与A图所示细胞有丝分裂有关的结构是[  ]          

              (6)12所示的结构的化学组成为        ______,它与染色体的关系为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7)细胞中膜面积最大,联系最广泛的结构是[  ]            

            • 5.

              酵母菌的线粒体在饥饿和光照等条件下会损伤︰线粒体产生的一种外膜蛋白可以引起其发生特异性的“自噬”现象,含该蛋白质的线粒体会成为“自噬体”,与溶酶体结合形成“自噬溶酶体”最终被降解。请作答。

              (1)为观察正常细胞中的线粒体,可用___________染色,被染色的细胞一般___________(“是”或“不是”)处于生活状态。

              (2)线粒体内膜结构的基本支架是___________,“自噬溶酶体”形成的过程说明生物膜具有___________特点。

              (3)若某酵母菌的线粒体均遭“损伤”,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氧化分解的终产物是________,对其检测时,所用试剂是__________。

              (4)线粒体生长到一定大小就要开始分裂,形成两个新的线粒体。研究人员将胆碱缺陷突变型脉孢菌培养在含有3H标记胆碱(一种磷脂的前体物)的培养基中,使其带上放射性3H标记,然后收集细胞,转入不含放射性物质的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分别在不同时间收集细胞,再通过放射自显影检查培养时间长短不同的细胞中同位素的分布和含量。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具有放射性的线粒体的数量____________,放射性均匀分布到新的线粒体中,并且随着分裂次数增加每个线粒体的放射性____________,证明新的线粒体是分裂而来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