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人的红细胞是两面凹的平扁盘状,红细胞中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由4条多肽链组成,其中2条α链各有141个氨基酸,另2条β链各有146个氨基酸),能携带O2。哺乳动物的成熟的红细胞都没有细胞核,但红细胞发育早期是有核的,以后细胞中血红蛋白分子迅速增加,达到红细胞干重的90%,细胞核以及众多的细胞器从细胞中排除出,红细胞变成一个富含血红蛋白的无核细胞而进入血液循环中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合成一个血红蛋白分子。共产生            个水分子。若把人的红细胞置于生理盐水中,结果红细胞形态基本不变,原因是                                

              (2)将膜成分中的磷脂提取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为S,那么该细胞膜的表面积约为            

              (3)红细胞寿命只有120天左右,最好的解释主要是缺少细胞核,细胞核的功能可概括为:细胞核是_______________库,是细胞                                   中心。

              (4)早期红细胞的生物膜系统,除细胞膜外,还包括有               等结构,各种生物膜的基本骨架是       ,O2进出红细胞与水进出植物细胞一样,都是物质分子           的跨膜运输过程。

            • 2. 如图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______
              A.黑藻的叶肉  B.硝化细菌  C.洋葱根尖分生区  D.蓝藻
              (2)如果图甲细胞为高等植物根尖的分生区细胞,不具有图上的哪些标示部分?(填序号) ______ .若这是根毛区细胞,正处于营养液中,则在正常情况下,与其吸收Mg2+、K+等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 (写序号).
              (3)图乙所示的细胞膜结构模型是 ______ 提出的,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的厚度变小,说明其具有 ______
              (4)图丙所示的是用35S标记一定量的氨基酸来培养某哺乳动物的乳腺细胞测得放射性强度出现的变化曲线,则a、b、c表示的细胞中有膜的结构是 ______
            • 3. 如图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请分析回答:
              (1)曲线a代表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______ ,判断的依据是 ______ -
              (2)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  的转运速率有影响.曲线b中转运速率不能无限增大的原因是 ______
              (3)图中能体现细胞膜功能特性的曲线是 ______ .神经细胞能维持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与图中方式 ______ 有关.
              (4)细胞膜功能的复杂性与 ______ 有关.除图示相关功能外,细胞膜还有 ______  和 ______ 的功能.
            • 4. 现有人的成熟红细胞、人的口腔上皮细胞、蛙的红细胞、鸡肝研磨液等生物材料及相关用具,请根据以上材料,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应选取上述材料中的 ______ 做实验.
              (2)将选取的上述材料放入蒸馏水(清水)中,由于 ______ 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生物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请根据以下材料设计实验,验证膜的选择透过性.
              材料:红玫瑰、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蒸馏水、培养皿、量筒.
              实验步骤:
              ①取适量的玫瑰花瓣, ______ ,分别加入培养皿中;
              ②A组加入适量的蒸馏水,B组加入 ______
              ______
            • 5.

              科学家在进行细胞膜化学成分的分析时,需制备较纯净的细胞膜。

              (1)从真核细胞分离出纯的细胞膜较为困难,因为会有细胞内其他膜的混杂。细胞内其他的膜包括                     

              (2)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内膜,没有细胞核,将其放在     中处理后,造成红细胞破裂发生溶血现象,再将溶出细胞外的       分离掉,剩下的结构就是较纯净的细胞膜,在生物学上称为“血影”。

              (3)对"血影"的分析得知其化学组成如下:蛋白质49%,脂类43%,糖类8%。 有的科学家将“血影”中的脂类提取出来,使其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所形成的薄膜面积是原来细胞整个表面积的    倍。“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脂类主要是      ,它是构成细胞膜的           

              (4)“血影”的化学成分中的糖类分布在细胞膜的   侧,细胞膜的功能主要是由“血影”组分中的         来承担。

            • 6.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A是 ______ ,物质B是 ______
              (2)结构E的功能特性是 ______
              (3)图中具有双层E的结构是(填写序号) ______ ,动植物细胞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是[ ______ ] ______
              (4)细胞凋亡过程中,必须依靠[ ______ ] ______ 的作用.
              (5)除了上述6种细胞器外,细胞内具有E结构的还有 ______
            • 7.

              回答下列与溶酶体相关的问题:

              (1)溶酶体是细胞的“消化车间”,原因是内含多种       ,这些酶在        上合成,经                          加工、分类和包装后以出芽方式转移到溶酶体内。

              (2)溶酶体内pH为5左右,而细胞质基质pH为7左右,可见H          方式进入溶酶体。

              (3)溶酶体能分解衰老、损伤的            ,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

              (4)溶酶体膜与其他生物膜相比有一些特别之处,所以溶酶体膜不会被自身的酶所水解,而能与其他部分安全分隔开。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说明生物膜系统的                                              功能。

            • 8. 研究人员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通过检测放射性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如图表示胰腺腺泡细胞的部分结构和分泌过程.请回答:
              (1)该实验采用了 ______ 技术进行研究,以追踪相关物质的去向.
              (2)预测实验结果:放射性在不同结构中聚集和转移的先后顺序是 ______ (以图中序号作答).这一结果体现了细胞内各种结构之间的 ______ 关系.
              (3)研究人员采用某种方法使腺泡细胞的高尔基体全部解体,再进行相关实验.结果发现,放射性只在细胞内进行转移,但却未出现在细胞外,这表明 ______
              (4)生物膜系统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极为重要,图中序号所示的结构中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______ (填写相关序号).
            • 9. 如图1是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分泌过程示意图,其中a、b、c、d为相关的四种细胞器;图2表示三种动物细胞器中的有机物含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离细胞器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 .图2中的细胞器甲、乙依次对应图1中的 ______ ______ ,细胞器丙的作用是 ______
              (2)研究图1生理过程一般采用的方法是 ______ ,该过程体现了说明系统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具有紧密的联系,图1中属于说明系统的细胞结构有 ______ .(填字母)
            • 10. 在一定时间内让某种动物细胞吸收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氨基酸,经检查发现放射性同位素出现在如图中的①、②、③、④、⑤、⑥、⑦部位.请根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中⑦是 ______ ;③来自 ______
              (2)该分泌物的形成过程参与的细胞结构有 ______ ,该物质的外排过程属于 ______ .⑤是 ______ 层膜结构的细胞器.
              (3)用标号表示⑦的运输过程: ______
              (4)由此可以看出,细胞内的生物膜在 ______ ______ 上具有一定的连续性.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