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科学家通过有关方法,测得多种膜的化学成分,如下表:

              物质种类膜的类别

              蛋白质(﹪)

              脂质(﹪)(主要磷脂)

              糖类(﹪)

              变形虫细胞膜

                 54

                      42

              4

              小鼠肝细胞膜

              44

                      52

              4

              人红细胞膜

                 49

                      43

              8

              线粒体内膜

                 76

                      24

              0

              菠菜叶绿体层膜

                 70

              0

              (1)生物膜系统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获取较为纯净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作为材料。

              (2)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膜在化学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主要区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科学家将变形虫的细胞与小鼠肝细胞分别放入0.15%的K+溶液中相同时间后,再次测定K+浓度,发现放有小鼠肝细胞的K+溶液浓度较高,从两种细胞的细胞膜成分分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人体其他细胞的细胞膜成分进行分析,发现糖类的含量基本接近8%,偶尔有个别细胞的细胞膜上的糖类大约只有2%,该细胞最有可能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引起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线粒体内膜蛋白质含量最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通过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收信息的通讯机制,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如图A和B所示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在人体内图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__________,在人体内图B中的信号分子是指_________。

              (2)如果图A过程表示的是胰高血糖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高血糖素分子主要通过A图中“1”______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从而调节血糖,使血糖______。

              (3)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反射弧的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_

              神经(填“传入”或“传出”),接受“3”所释放物质的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填化学本质)。

              (4)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该靶细胞发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

              A.“2”处持续性兴奋              B.靶细胞持续性兴奋并分泌唾液

              C.“2”处持续性抑制              D.靶细胞持续性抑制不再分泌唾液

              (5)若图A表示的信息分子为抗利尿激素,则在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该激素的分泌量会_____,产生渴觉的中枢是____________。

            • 3.

              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细胞膜的结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鼠细胞和人细胞在_______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用_______处理,获取实验用的单细胞悬液。

              (2)将两种细胞在37℃下混合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__诱导融合,形成融合细胞。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将连接了荧光染料的抗体与融合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其目的是标记膜蛋白,以便于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________,开始时,鼠的细胞为绿色,人的细胞为红色,两种颜色不混合;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________,结果如下图所示。

              (4)科学家据此提出两种假说解释嵌合体的形成。

              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

              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______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和26℃的培养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 4.

              科学家利用细胞融合技术研究细胞膜的结构特性,进行了下列实验。

              (1)将鼠细胞和人细胞在C02培养箱中培养一段时间,用________处理,获取实验用的单细胞悬液。

              (2)将两种细胞在37℃下混合培养,在培养液中加入___________诱导融合,形成融合细胞,一般两两融合的细胞有__________种。

              (3)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将连接了荧光染料的抗体与融合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抗体与融合细胞的膜蛋白(抗原)特异性结合,其目的是标记膜蛋白,以便于显微镜观察。用荧光显微镜观察融合细胞表面荧光的颜色和____________,开始时,鼠的细胞为绿色,人的细胞为红色,两种颜色不混合;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红绿荧光交替分布的“嵌合体”。统计____________,结果如下图所示。

              (4)科学家据此提出两种假说解释嵌合体的形成。

              假说一:融合细胞合成了新的膜蛋白;

              假说二:原有膜蛋白在细胞膜平面上运动。

              ①使用____________抑制剂和ATP合成抑制剂分别处理融合细胞,均对嵌合体形成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否定了假说一。

              ②在15℃、20℃和26℃的培养温度下重复上述实验,这些实验的结果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假说二提供了证据支持。

            • 5. 如图为细胞膜结构示意图,A、B表示细胞膜的两侧。请回答问题:(题中[]中填图中数字,横线上填名称)
              (1)图中①表示______,它构成膜的基本骨架,图中③代表______分子。
              (2)人体器官移植时,植入的器官常常被排异,引起这种反应与图中[]______具有识别功能有关。
              (3)若该图表示人的白细胞膜,它摄入细菌、病毒时的方式为______。
              (4)细胞膜可以吸收K+和葡萄糖分子但不吸收有毒小分子,体现了细胞膜的______性。
              (5)要制备较为纯净的细胞膜,通常选用______作为实验材料。
            • 6. 构建生物模型是研究抽象生命系统常用的方法和手段。某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类细胞”模型,它由膜外壳和填入物(含细胞骨架和驱动蛋白等,作为运动的结构基础)构成,并能像活细胞一样自主移动和改变形态。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模型的类型属于______,它类似于______(填细胞器名称)产生的囊泡。
              (2)为了让该模型能吸收K+,除了在其膜外壳中加入K+载体蛋白,还要填入ATP供能。ATP能作为直接能源物质的原因是______。
              (3)细胞中与驱动蛋白合成有关的细胞结构有______。该模型能自主移动的原因是______。
              (4)研究人员为利用该模型定向运输抗癌药物与癌细胞特异性结合,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需要在膜外壳中加入______加以改造,这利用了细胞膜______的功能。
            • 7. 为获得纯净的细胞膜,研究其结构和功能。请完成下列实验设计并分析有关问题:
              (1)选取人体成熟的红细胞做实验材料的原因是______。人的红细胞属于______(真核细胞/原核细胞)。
              (2)将上述材料放入______中,由于渗透作用,一段时间后细胞将破裂。
              (3)经过(2)的实验步骤后,可用下列哪一方法获得纯净的细胞膜______。
              A.静置          B.加热        C.离心         D.过滤
              (4)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用______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______倍。
            • 8. 图甲是动物某组织细胞示意图,图乙是图甲中某结构放大示意图,其中A、B、C、D表示物质或结构,a、b、c表示过程,图丙表示某生理过程发生前后的变化。请据图回答:

              (1)图甲细胞中的生物膜系统包括______(填标号),在生物膜行使功能时起主要作用的物质是______。结构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______。
              (2)外来的信号分子2作用于图甲细胞时,首先与图乙中的______(填字母)结合,引起细胞原有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这一过程体现了该结构的哪一功能?______。
              (3)图乙中可能代表氧气进入细胞过程的是编号______(填编号);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乙中编号______。
              (4)若图甲表示豚鼠胰腺腺泡细胞,则它分泌的信号分子1从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依次经过的结构依次是______(填标号)。 请你在图丁中画出信号分子1分泌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示意图。______
            • 9. 如图甲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图乙和图丙表示物质运输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B代表______,D存在于细胞膜的______(填“内侧”或“外侧”或“两侧”),b、c运输方式符合图______(填“乙”或“丙”)所表示的物质运输曲线。
              (2)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与d的共同点是都需要______。
              (3)科学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一方法利用的是细胞膜的______的功能。
            • 10. 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生存和生长至关重要.如图表示几种物质经过细胞膜的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______]______.
              (2)如果图中的细胞膜是小肠上皮细胞的,则葡萄糖和甘油出入细胞膜的方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人们设计出一种膜结构,这种膜结构能将有毒重金属离子阻挡在膜的一侧,以降低污水中的有毒重金属离子对水的污染,这是模拟生物膜的______.
              (4)若在细胞中注入某种呼吸抑制剂,______(填序号)方式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5)植物细胞线粒体基质中产生的CO2进入同一个细胞的叶绿体基质中,需要穿过______层磷脂分子.
              (6)与①方式相比,③方式的主要特点是需要借助______,该物质是在细胞内的______上合成的.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