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回答下列以下有关酶的问题:



              (1)由图1曲线,可知:当pH从5上升到7,酶活性的变化过程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A点后酶促反应的速率不再增加,其限制性因素主要是______________。

              (3)以下是一个有关酶的实验,根据表格内容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① 表中为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

              ② 请指出实验操作步骤存在的问题?_____(单选)

               A.酶的量过少;B.温度控制不严谨;C.温度梯度设置过大。

              ③ 该实验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实验结果的颜色?__________,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为了研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请根据以下提供的材料与用具,完善实验分组设计和实验思路,预测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与讨论。(己知α-淀粉酶最适温度在60℃左右)

              材料与用具:α-淀粉酶溶液、可溶性淀粉溶液、KI-I2溶液;试管、水浴锅(40℃、50℃、60℃、70℃、80℃)。回答下列问题:

              (1)   在表格中完善实验分组设计: 

              试管

              淀粉溶液(2mL)

                       ①    (lmL)

              恒温

                      ②   

              1

              +

              +

              40℃

              +

              2

              +

              +

              50℃

              +

              3

              +

              +

                  ③  

              +

              4

              +

              +

              70℃

              +

              5

              +

              +

              80℃

              +


              (2)预测实验结果(以坐标曲线图形式表示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

              (3)由结果可得结论:在一定范围内α-淀粉酶溶液活性随温度升高而______,过了最适温度后则随之________。

              (4)淀粉在α-淀粉酶催化水解后的产物与本尼迪特试剂产生________。是否可以用本尼迪特试剂作为鉴定试剂?为什么?                                                         

            • 3.

              现有两种淀粉酶A与B,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温度条件下这两种淀粉酶的活性,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原理:温度等条件可以影响酶的活性;淀粉在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产生麦芽糖;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溶液的吸光度时,物质含量越多,其吸光度越大,因此可测出物质的相对含量。

              实验材料:一定浓度的淀粉溶液、相同浓度的淀粉酶A和淀粉酶B溶液、水浴缸、温度计等。

              实验过程:如下表所示。

              实验结果:用分光光度计对各组淀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如下图所示。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2种)。

              (2)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

              A.酶A在20℃条件时活性较高 B.酶A的活性小于酶B的活性

              C.酶B在40℃条件时活性较高 D.大于50℃条件时,酶A失活

              (3)此实验用分光光度计检测底物淀粉的剩余量表示酶的活性,能不能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麦芽糖的含量表示?______________,原因是                     

              (4)若要进一步探究酶B的最适温度,实验设计的主要思路应是                  

            • 4.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________(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________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活菌数量,可选用____________法进行计数。

              若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______________直接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________℃设计后续实验。

            • 5.

              下表是某小组为“探究H2O2酶的活性是否受pH影响”而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据表回答: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甲

              试管乙

              1

              加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mL

              2

              加质量分数为5%的HCI

              1mL

              /

              加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

              /

              1mL

              3

              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2滴

              2滴

              4

              观察

              ________

              _______

                  (1)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观测的指标是___________。

                  (2)Ⅰ,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在完成改进方案后,预期实验结果及得出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将此多余的猪肝研磨液保留到下次使用,应对它进行______(填“高温”或“冷藏”)处理。

                  (4)如果用出现同一结果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______________。

            • 6.

              下表是与酶有关的实验设计,请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温度

              加入试剂

              实验结果

              1

              2 mL

              25 ℃

              不加任何试剂

              2

              2 mL

              25 ℃

              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

              3

              2 mL

              25 ℃

              2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液

              +++++++++

              注:“+”的数量代表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

              (1)比较1号和3号试管,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号和3号试管出现不同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3号试管的温度降低到5 ℃,产生的气泡数量将_____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氧化氢酶的最适pH在6~9之间,为测定其最适pH,请简要写出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甲是兴趣小组利用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进行相关研究结果,图乙为50℃时酶B催化纤维素分解随时间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甲可知,本实验研究的课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酶的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__________。据图甲分析酶A和酶B中_______受高温条件的影响更大。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__________

              (3)酶A和酶B能够将纤维素最终分解成_____________,该产物可与__________试剂在加热时生成红黄色沉淀。

              (4)若改用等量的酶A进行图乙对应的实验,请在图乙中画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图)

            • 8.

              下面是某同学所做的有关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验证性实验。

              1、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新鲜的马铃薯泥、蒸馏水、酒精灯、温度计等。

              2、实验步骤:

              步骤

              试管编号

              A

              b

              c

              d

              e

              加入试剂

              3%H2O22 mL

              3%H2O22mL

              3%H2O22mL

              3%H2O22mL

              2mLH2O

              设置反应条件

              常温

              常温

              常温

              0℃

              常温

              蒸馏水

              FeCl3溶液

              肝脏研磨液

              煮熟的肝脏研磨液

              肝脏研磨液

              剂量

              2滴

              2滴

              2滴

              2滴

              2滴

              观察气泡产生

               

               

               

               

               


              请根据该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实验中,产生气泡最快的试管是________号,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仅将上述实验条件由常温改为90℃水浴,重复实验,气泡产生最快的试管是________号。

              (3)假如b、c两试管的实验现象均不明显,从所给的实验材料分析,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同学设计e组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假若a~d号的实验都是为了验证酶的某项特性而设置的对照,那么,实验组设置的不科学的是_____ ___号,主要违背了______ __原则,应如何改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假若要证明马铃薯中也含有过氧化氢酶,你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为探究物质X(无机物)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是起抑制作用还是促进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试管,按下表编号后进行实验。

                 

              ②将两支试管摇匀后,一起放入37℃水浴中保温。

              ③每隔lmin从试管中取出1滴反应液滴于白瓷板上,随后滴加稀碘液1滴于此滴反应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

              ④待加碘后颜色呈棕色时,取出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碘液1一3滴。观察、比较各试管颜色的情况。

              请回答下列问题:

              (l)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在试管中加入缓冲液,又将试管放入37℃的水浴中保温,体现了酶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特性)。

              (2)若物质X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起抑制作用,则步骤③应从____号试管中取出反应液,待加碘后颜色呈棕色时,取出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稀碘液1一3滴,两支试管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

              (3)若B试管中淀粉的分解速率比A试管快,则要增加一个C组,C组与B组相比较,不同点是____________,设置C组的目的是____________。

            • 10.
              荔枝果皮褐变是限制长期储运、降低品质的主要因素.经研究,pH是影响果皮褐变的环境因素之一,其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
              (1)不法商贩对已经褐化的荔枝使用硫酸处理能够欺骗消费者,其原因是: ______
              (2)有人认为酸性溶液可能会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请完善实验方案.
              ①实验材料:新鲜荔枝若干、pH为1.7的缓冲液、清水、恒温设备等.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同种的新鲜荔枝随机分为2组,其中A组加 ______ ,B组加清水,两组都在 ______ (填“常温”或“低温”)条件下保存.
              第二步:3天后将B组的清水换成 ______ ,20分钟后观察A、B组的褐化程度.
              ③实验结果和结论:
              若A组的褐化程度 ______ (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若A组的褐化程度 ______ (填“明显大于”“明显小于”或“基本等于”)B组,说明酸性溶液不能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达到降低褐化的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