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探究 pH 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某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材料:直径4 cm、厚度0.5 cm的马铃薯块茎圆片若干,随机平均分为三组。

              实验步骤和现象:



              步骤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1 mol/L的HCl溶液

              浸泡5 min

              1 mol/L的NaOH溶液

              蒸馏水

              浸泡5 min

              将马铃薯块茎圆片取出后,用吸水纸吸去其表面多余的液体

              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5滴

              5滴

              5滴

              实验现象

              无气泡产生

              注:“—”表示不做处理。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表格中的①是________,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种)。

              (3)观察实验现象时,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均无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放置几分钟后,该组同学发现第3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基本无气泡产生,第1、2组马铃薯块茎圆片上竟然有少量气泡产生。请分析:第3组基本无气泡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第1、2组有少量气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 2.

              某同学利用新鲜的莴笋、菠菜、白菜中酶的提取液和过氧化氢为主要原料,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回答:

                           

              (l)该实验的探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进行三次独立重复的实验,该同学至少用了______个试管来探究此命題;每组试管内的反应时间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_变量,实验采集的数据属于该实验的_________变量。

              (3)该实验的结论有:

              ①酶提取液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有最适pH且都相同;

              ②pH偏高或者偏低,同一植物的酶提取液活性都会降低;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动物肝脏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H2O2的分解。下图一、图二是某研究小组围绕探究H2O2分解条件而获得的实验结果。试回答下列问题:

              (1)鉴定过氧化氢酶是否是蛋白质,可用____________(填试剂)进行鉴定;

              (2)图一所代表的实验中,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因变量为____________;

              (3)根据图一可以得出酶具有_______________性;

              (4)图二曲线AB段的限制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图1表示酶A和酶B在不同温度下催化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抑制酶活性的两个模型(模型A中的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从而降低酶对底物的催化效应;模型B中的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能改变酶的构型,使酶不能与底物结合,从而使酶失去催化活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活性是指酶催化一定化学反应的能力,其大小可以通过检测单位时间内________的消耗量获得,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2)图1所示两种酶中,可能是来自热泉中的细菌体内的酶是________,温度约为________时两种酶催化的反应速率相等。

              (3)在0~80 ℃的温度范围内,随温度的升高,酶B的活性________。如果先将酶A置于80 ℃的温度下,然后逐渐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精氨酸能降低酶B的活性。为探究精氨酸降低酶B的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还是模型B,采取的实验思路大体是在酶量一定且底物浓度合适并使酶活性充分发挥的反应体系中加入________,同时不断提高____________,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_______(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A;如果酶促反应速率________(填"能恢复"或"不能恢复"),则说明精氨酸降低酶活性的作用方式属于模型B。

            • 5.

              某同学设计了关于酶活性的一组实验。实验步骤及所需药品试剂如下表所示。请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步骤

              1

              2%蔗糖液2mL

              2%蔗糖液2mL

               2%蔗糖液___mL

              2

              蒸馏水1mL

              酵母提取液1mL

              稀释唾液1mL

              3

              37 ℃恒温水浴,保温10分钟

              4

              斐林试剂1mL

              5

              ________℃温水中加热5分钟

              结果

              蓝色

              砖红色

              蓝色

               

              (1)丙组中2%蔗糖液应为_____ml;三组实验中,________组为对照组。步骤5的加热方式是________方式,温度应设定为________℃。 

              (2)乙组试管呈砖红色,是试管中的___________与斐林试剂反应的结果。实验结果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________性。 

              (3)该实验不能说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7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产生的β-葡萄糖苷酶(BglB)是一种耐热纤维素酶,为使其在工业生产中更好地应用,开展了以下试验:

              Ⅰ.利用大肠杆菌表达BglB酶


              (1)PCR扩增bglB基因时,选用________基因组DNA作模板。

              (2)上图为质粒限制酶酶切图谱。bglB基因不含图中限制酶识别序列。为使PCR扩增的bglB基因重组进该质粒,扩增的bglB基因两端需分别引入________和________不同限制酶的识别序列。

              (3)大肠杆菌不能降解纤维素,但转入上述建构好的表达载体后则获得了降解纤维素的能力,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Ⅱ.温度对BglB酶活性的影响


              (4)据图1、2可知,80 ℃保温30分钟后,BglB酶会________;为高效利用BglB酶降解纤维素,反应温度最好控制在________(单选)。

              A.50 ℃   B.60 ℃       C.70 ℃      D.80 ℃

              Ⅲ.利用分子育种技术提高BglB酶的热稳定性

              在PCR扩增bglB基因的过程中,加入诱变剂可提高bglB基因的突变率。经过筛选,可获得能表达出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的基因。

              (5)(多选)与用诱变剂直接处理嗜热土壤芽胞杆菌相比,上述育种技术获得热稳定性高的BglB酶基因的效率更高,其原因是在PCR过程中________。

              A.仅针对bglB基因进行诱变  B.bglB基因产生了定向突变

              C.bglB基因可快速累积突变  D.bglB基因突变不会导致酶的氨基酸数目改变

            • 7. (8分)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品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I: 取穗发芽时间、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注:“+”数目越多表示蓝色越深。

                 (1)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    

                 (2)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    ;据此推测:淀粉酶活性越低,穗的发芽率越    ▲    

                 (3)若步骤③中的淀粉溶液浓度适当减小,则为保持该实验中显色结果不变,则保温时间应适当    ▲         

                 (4)步骤④中实验保温反应结束后,“迅速加热至沸腾”的操作目的是    ▲    

                  II: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

                      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上图B组实验中,X处理的作用目的是使   ▲  

                 (2)若A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B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粒管颜色显著    ▲  (填“深于”或“浅于”)白粒管,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8. 已知α-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60℃,某同学为了探究pH对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在35℃和45℃两个温度条件下分别设置了7支试管,每支试管中均加入4mL淀粉溶液(淀粉的初始含量为y0g),然后加入pH缓冲液,设置pH值分别为1.0、3.0、5.0、7.0、9.0、11.0、13.0,再加入2mLα-淀粉酶溶液,反应3min后迅速在每支试管中同时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测定每支试管中的淀粉的剩余量,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3min后迅速加入足量的NaOH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同学认为反应时间过长或加入的淀粉量少都可能导致实验失败,其依据是酶的催化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分析图中数据可知,实线部分表示在温度为________条件下测定的结果;使α-淀粉酶完全失活的pH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图中a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___。

              (3)若该同学在某pH条件下测定淀粉的剩余量为y1g,则用淀粉的消耗速率表示该条件下酶促反应速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g/min。

            • 9.

              果胶是植物细胞壁以及胞间层的主要组成成分之一。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细胞壁及胞间层。在果汁生产中应用果胶酶可以提高出汁率和澄清度。请你帮助完成以下有关果胶酶和果汁生产的实验课题。

              实验用具和材料:磨浆机、烧杯、试管、量筒、刀片、玻璃棒、漏斗、纱布等。苹果、质量分数为2%的果胶酶溶液、蒸馏水等。

              操作顺序

              项目

              烧杯

              1

              2

              在烧杯中加入苹果泥

              20mL

              20mL

                                   

              2mL

               

              注入蒸馏水

               

                             

              在恒温水浴中保温,并用玻璃棒不时搅拌

              10min

              10min

              实验一: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实验方法及步骤:

              ⑴将苹果洗净去皮,用磨浆机制成苹果泥,加入适量蒸馏水备用。

              ⑵取两个100ml洁净的烧杯,编号为1、2号,按相应程序进行操作,请把表中未填写的内容填上。

              ⑶取出两个烧杯,同时进行过滤。观察或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记录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及结论:如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说明果胶酶对果胶的水解具有催化作用。

              实验二:验证果胶酶在果汁生产中的作用

              ⑴在课题实验步骤中,在完成“烧杯中分别加入苹果泥、试管中分别加入果胶酶溶液、编号、编组”之后,有下列两种操作:
              方法一: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相混合,再把混合液的pH分别调至4、5、6、……10。

              方法二:将试管中的果胶酶溶液和烧杯中的苹果泥的pH分别调至4、5、6、……10,再把pH相等的果胶酶溶液和苹果泥相混合。

              请问哪一种方法更为科学:_____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步骤中也有玻璃棒搅拌的操作,其目的是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减少实验误差。

            • 10.

              某碱性蛋白酶一般利用枯草芽孢杆菌生产。某科研小组对碱性蛋白酶相关性质进行测试,结果如下图甲、乙所示。图丙、丁为两种常见的平板划线法:连续划线法和四区划线法,前者适用于纯化菌较少的样品,后者适用于纯化菌较多的样品。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乙可知,碱性蛋白酶发挥作用的适宜条件为         

              (2)图丁中依次进行四区划线,四区的面积要求为C<D<E<F,F区面积最大有利于获得         。注意F区划线不要与         (填字母)区相连。

              (3)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某兴趣小组欲从土壤中分离枯草芽孢杆菌,宜选择图         所示的方法划线培养。若要分离和统计枯草芽孢杆菌,则应采用         方法培养。

              (4)在制备丙培养基时,当温度大约为        时适合倒平板。丁培养基在划线时接种环至少要灼烧         次。

              (5)若应用固定化技术提高该酶的利用率,减少产物中的杂质,则应采用          法。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