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加拿大一枝黄花属双子叶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北美,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我国,现已在一些地区蔓延成灾,有“植物杀手”之称,严重威胁这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图1为加拿大一枝黄花的光合过程作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过程II代表    ,代表同一种物质的是    
              (2)下列关于过程I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I中进入NADPH的电子来源于光能
              B.过程I只与叶绿体色素有关,与其他色素无关
              C.过程I的ATP合成过程能量可以来源于植物氧化分解
              D.过程I发生的场所在叶绿体膜上
              (3)图2为加拿大一枝黄花光合速率与光强的关系,当光照强度大于    μmol•m-2•s-1时,加拿大一枝黄花才能正常生长.
              为了研究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某地区的分布与危害性,有人做了如下调查:将调查的地块划分成10等份,每份内取1个样方,分别统计各样方内加拿大一枝黄花和繁缕两种植物的数量并计算其种群密度.近五年两种植物种群变化的调查结果如表:
              年份
              种名
              2000年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
              加拿大一枝黄花1.95.19.415.116.5
              繁缕8.03.21.10.50
              (4)分析表中数据,叙述不正确的是    
              A.该调查采取的方法是样方法,调查过程需要注意随机取样
              B.当地繁缕的基因库在5年中逐步减小
              C.加拿大一枝黄花与繁缕之间属于竞争关系.
              D.根据表中数据可知4年中辛普森指数最高的是2004年
              某研究小组欲研究本地繁缕消失的原因,通过实地调查他们发现: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代谢过程中能向环境释放一些萜类化合物影响其他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该研究小组根据这个发现欲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目的:探究不同温度下加拿大一枝黄花分泌物对繁缕种子萌发率的影响
              实验材料:加拿大一枝黄花水浸提取液、清水、繁缕种子、培养皿、脱脂棉、人工气候箱、镊子、玻璃棒、烧杯、滴管.
              (5)实验步骤:
              (1)将繁缕种子分为A、B两组,每组等分为两份(A1、A2、B1、B2),置于垫有脱脂棉的培养皿中,控制A1和B1环境温度为15℃,A2和B2环境温度为25℃.
              (2)A组:加入    ;B组:加入等量清水.
              (3)将A、B两组装置放入人工气候箱培养一段时间,统计种子萌发率.
              (6)实验步骤中B组的作用是    
              (7)请根据表数据转换为柱形图图3.
              组别温度(℃)种子数萌发数
              A组A1       15
              A2       25
              B1       15
               
              200
              200
              200
              24
              49
              186
              B组 B2       25 200 188
                  
            • 2. (2016•自贡模拟)枣树幼果期正值盛夏,为防止高温干旱阻碍果实的生长,可采取不同栽培措施以调整树体的光合效率,确保产量.以下曲线图和表格是科研人员研究不同措施下枣树叶片获得的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对照处理灌溉处理雾化处理亚硫酸钠处理
              7:004.887.923.5410.50
              9:0011.8413.708.9013.35
              11:0010.3615.5811.7011.91
              13:005.448.025.204.28
              15:005.967.073.640.54
              17:002.412.811.291.66
              不同处理下叶片净光合速率的比较μmol/(m2•s)
              (1)气孔导度指植物叶片气孔的开放程度,会直接影响叶片从空气中吸收C02.C02是光合作用    阶段的原料,13:00时刻叶肉细胞中[H]参与的反应主要在    中进行.
              (2)据图表分析可知,在对枣树的各种栽培措施中,    处理不会导致植株出现“午休”现象,其原因可能是    
              (3)由上述研究结果可得出,    处理是提高枣树光合效率的最佳方法.在雾化处理条件    ,15:00到17:00叶片中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4)为探究亚硒酸钠促进枣树光合作用的机理,科研人员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分别选取同一株枣树上生长状况相同的叶片若干,均分为A、B两组.
              ②定期向A组叶片喷施适量的亚硒酸钠,向B组喷施等量的蒸馏水.
              ③一段时间后,分别提取两组叶片中的色素并测定单位叶面积中叶绿素的含量.
              本实验的假设是    .若要进一步探究亚硒酸钠促进光合作用的最适浓度,可以先设计一组亚硒酸钠溶液浓度梯度较大的    进行摸索,蒋在此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 3. 虎耳苹是喜半阴半阳的一类革本植物,科研人员研究了夏季不同遮光条件下其净光合速率(以单位面积、单位时间植株C02的吸收速率表示)变化情况(图甲)以及不同遮光处理对其叶绿素和干重的影响(图乙).请据图回答:

              (1)C02是光合作用    阶段的原料;与d点相比,e点时刻叶肉细胞中C3的含量    (升高/不变/降低).
              (2)从甲图分析可知,    处理下植株没有出现明显的“午休”现象;与50%遮光相比,90%遮光条件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3)据乙图分析,当遮光率超过50%,随着遮光比例增加叶绿素含量增加,其中    含量增加更多.叶绿素的含量增加使叶片吸收    光的能力增强,这可能是植株适应    环境的一种表现.
              (4)6点时刻适当增大植株的C02浓度,植株的净光合速率    (增加/基本不变/下降),原因是    .由上图分析可知,夏季要保证虎耳草的最佳生长状态,应采取的措施是    
            • 4. 将等量小麦绿色叶片分别放在温度30℃、25℃的2个等大的密闭容器A和B内,在0~5min进行黑暗处理,5min之后给予适宜光照条件,测量A容器内CO2量的变化和B容器内O2量的变化,假设叶片的呼吸速率始终不变,实验结果如图1所示.

              (1)图1曲线中虚线表示    量的变化.b点时,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    (填“>,=,<”)呼吸作用速率.15分钟以后,25℃下叶片的真正光合速率    (填“>,=,<”)30℃光合速率.实线a点以后的短时间内,叶片细胞内3-磷酸甘油酸的量将    
              (2)在5~15min内,实线曲线数值增加的速率逐渐减小,这是因为    
              (3)图2为小麦叶片四种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结果,其中    (填字母)色素带含有镁元素.
              (4)当水份供应良好时,小麦种子中的    就会释放赤霉素,以动员贮藏的养分,从而促进种子的萌发.
            • 5. 1937年植物学家希尔发现,离体的叶绿体中加入“氢接受者”,比如二氯酚吲哚酚(DCPIP),光照后依然能够释放氧气,蓝色氧化状态的DCPIP接受氢后变成无色还原状态的DCPIPH2.研究者为了验证该过程,在密闭条件下进行如下实验:
              溶液种类A试管B试管C试管D试管
              叶绿体悬浮液1mL-1mL-
              DCPIP0.5mL0.5mL0.5mL0.5mL
              0.5mol/L蔗糖溶液4mL5mL4mL5mL
              光照条件光照光照黑暗黑暗
              上层液体颜色无色蓝色蓝色蓝色
              (1)自然环境中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产生氢的场所是    ,这些氢在暗反应的    过程中被消耗.
              (2)实验中制备叶绿体悬浮液使用蔗糖溶液而不使用蒸馏水的原因是    ,A试管除了颜色变化外,实验过程中还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A与C的比较可以说明氢产生的条件是    ,B和D试管的目的是为了说明DCPIP    
              (4)实验结束后A组试管中叶绿体    (填“有”、“没有”)(CH2O)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 6. 某实验小组利用菠菜幼叶和成熟叶的叶圆片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结果如下图.据图回答:

              (1)当NaHCO3溶液浓度为1%~4%时,相同浓度下,幼叶上浮时间均比成熟叶长,表明幼叶的光合作用能力比成熟叶    (填“强”或“弱”).
              有人推测幼叶与成熟叶光合作用能力差异可能是叶片中光合色素的含量不同,为了证明这种推测,某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
              ①用    分别提取菠菜幼叶、成熟叶的色素;
              ②用    法分离色素;
              ③观察并比较二者    
              (2)当NaHCO3浓度为3%时,适当提高溶液温度,第一片叶圆片上浮时间延长,该现象    (填“能”或“不能”)表明提高后的温度已超过总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请说明理由:    
              (3)当NaHCO3浓度超过5%,叶圆片不上浮,最可能的原因是    
            • 7. 为了测定在不同温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某同学将大小、长势和状态相似的某高等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并平均分为A、B两组.其中A组全部放置在光照环境中,B组全部放置在黑暗环境中,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测定10h后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结果如表所示:
              温度(℃)2025303540455055
              A组CO2含量的变化(g)-2-5-7-30+1+20
              B组CO2含量的变化(g)+1+2+2.5+3+4+3+20
              (1)该植物叶肉细胞释放的CO2是在     中产生的.该实验的自变量是    
              (2)分析表格可知,最适合该植物生长的温度约为    ℃.当温度为50℃时,A组植物叶肉细胞能产生ATP的场所有    ;当温度为45℃时,A组植物叶肉细胞每小时固定的CO2     g.
            • 8. 如图1表示在最适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2表示该植物叶肉细胞中两种细胞器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生理状态.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影响c点左右移动的主要外界因素是    ;适当提高外界温度,图中d点将向    移动.
              (2)由图1可知,光照条件下,光照强度大于    klx时植物才会表现出生长现象.在相同温度下,将该植物的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然后移到黑暗处15小时,则该24小时内每100cm2叶片的光合作用所消耗的CO2的量为    mg.
              (3)图2中细胞器①利用CO2的场所和细胞器②产生CO2的场所分别是    ;对该植物来说,图1中四种不同光照强度(a、b、c、d对应光照强度)对应图2中的状态依次是    
              (4)研究者进行了不同温度和光照强度组合处理对葡萄叶片光合速率、气孔开度及细胞间CO2浓度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在两种光强度下,随温度升高,叶片光合速率均    ;从甲、乙两图分析,原因可能是:随温度升高,    ,使叶片吸收的CO2减少.
              ②据丙图可知,适宜光强/40℃、强光/37℃及强光/40℃进行组合处理,推测这些条件下叶片光合速率    (填上升/不变/下降).
            • 9. 下面是对不同植物光合作用相关问题的研究,请据图回答
              研究一:在研究红光和蓝光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的实验中,得到如图1所示的结果.(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1)与15d幼苗相比,30d幼苗的叶片净光合速率    .与对照组相比,    光处理组的叶肉细胞对CO2的利用率高,据图分析,其原因是    
              (2)叶肉细胞间隙CO2至少需要跨    层磷脂双分子层才能达CO2固定的部位.
              研究二、图2是仙人掌科植物特殊的CO2同化方式,吸收的CO2生成苹果酸储存在液泡中,液泡中的苹果酸经脱羧作用释放CO2用于光合作用;图3表示不同地区A、B、C三类植物在晴朗夏季的光合作用日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3)图2代表的植物对应图3中的    类植物(填字母).图2所示细胞在夜间能产生ATP的场所是    .该植物夜间能吸收CO2,却不能合成糖类等有机物的原因是    
              (4)在上午10:00时,突然降低环境中CO2浓度后的一小段时间内,植物A和植物B细胞中C3含量变化的差异是    
              (5)已知植物B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9℃,以下影响图24中m点(曲线B与X轴交点)向左移动的因素有    .(多选)
              A.植物缺镁     B.气温上升为29℃C.天气转阴
              D.CO2浓度下降    E.CO2浓度提高
              实验室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C生理代谢的影响时,测得相关代谢数据如下表:
              黑暗条件下CO2释放量光饱和时光照强度光照强度为8.0klx时 O2释放量
              1.2μmol/m2•s7.5klx是7.2μmol/m2•s
              (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
              (6)当光照强度为7.5klx时,植物C光合作用固定的CO2量是    μmol/m2•s.
              研究三、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如4图所示.

              (7)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 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 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 10. 如图所示,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某科研小组研究了不同环境条件下CO2浓度对银杏净光合速率的影响,得到图2所示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过程①~⑤能在夜晚为银杏细胞吸收矿质离子提供ATP的有    (填数字标号),物质丙为    .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H]和    ,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在土壤水分适宜的条件下,合理施肥有利于    的合成,从而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2)从图2可知,与28℃相比,温度为15℃时,增加CO2浓度对提高净光合速率的效果不显著,原因是    .当CO2浓度为300μmol•mol-1时,28℃条件下银杏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20℃和15℃下的银杏净光合速率,原因主要是    
              (3)适宜光照条件下,若将生活在20℃的银杏突然从CO2浓度为800μmol•mol-1移至CO2浓度为2000μmol•mol-1的环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会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