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为了探究植物的一些生理特征,研究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反映的是在其它适宜条件下,光照强度对同一植株四种不同着生位置上的叶片的光合作用影响.
              ①图甲中各曲线与横轴的交点,代表四种不同着生位置上的叶片的 ______ .在图甲中A点的状态下,叶肉细胞中产生的O2、CO2的去向是怎样呢?请在图乙括号中选择性的填写“O2”或“CO2”来表示这种状态.
              ②上位叶(着生于植株上部)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均明显高于下位叶(着生于植株基部).若曲线III表示下位叶在不同的光照强度下的光合速率,则表示上位叶的光合速率的曲线最可能是曲线 ______
              (2)图丙是某植物在某一晴天和阴天8:30-14:00的光合作用速率变化情况.
              ①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μmol•m-2•s-1(假设该植物在晴天和阴天的呼吸速率相等),则上午10:30,阴天条件下该植物消耗CO2的速率是 ______ μmol•m-2•s-1,晴天比阴天消耗CO2的速率快 ______ μmol•m-2•s-1
              ②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______ 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其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原因可能是 ______
            • 2. 从池塘不同深度采集水样,分别装入黑白瓶中(白瓶为透明玻璃瓶,黑瓶为黑布包裹的玻璃瓶)并密封.然后,将黑白瓶对应悬挂于原水样采集位置,同时测定各水层剩余水样溶氧量,作为初始溶氧量.24h后,测定各黑白瓶中溶氧量.若测得某水层初始溶氧量为A mg•L-1,白瓶溶氧量为B mg•L-1,黑瓶溶氧量为C mg•L-1,则该水层呼吸速率为 ______ mg•L-1•d-1,该水层总光合速率为 ______ mg•L-1•d-1.若上午黑白瓶被悬挂于水深25cm处时,白瓶意外坠落至池塘底部,短时间内,该瓶内绿藻叶绿体中C3含量 ______ ,原因是 ______
            • 3. 图1是蓝藻细胞内物质转化和转移路径图,能量均省略,其中I、II表示场所,①-③表示生理过程,A-E表示物质.图2表示将绿藻细胞悬浮液放入密闭的容器中,在保持一定的pH值和温度时,给予不同条件时细胞悬浮液中溶解氧浓度变化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E表示的物质是 ______ ,常用 ______ 方法可以研究E的转移途径.B代表的物质是 ______ ,Ⅱ表示的场所是指 ______
              (2)据图2分析,该绿藻细胞的呼吸速率为 ______ 微摩尔/分.
              (3)在甲处绿藻叶肉细胞有ATP和[H]的产生,原因是 ______ ,但却不能进行暗反应,原因是 ______
              (4)在图2乙处光照开始后,溶解氧浓度稍有增加,但稍后不再增加而稳定,达到稳定时,该生物的光合速率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速率,此时限制溶解氧不能继续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
              (5)在图2丙处添加CO2时,分析短时间内C5含量的变化为 ______
              (6)若在图2丁处加入使光反应停止的试剂,则正确表示溶解氧变化的曲线是a-g中的 ______
            • 4. 如图表示叶绿体中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 ①表示结构,②③表示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光合色素存在于图中①类囊体膜(光合膜)上,应用 ______ (填药剂名称)来分离光合色素,其中扩散速度最快的色素是 ______ ,在光反应阶段水光解产物除氧气外,还有 ______
              (2)卡尔文循环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该循环的关键步骤是 ______ 的还原.物质②在光反应产物ATP和NADPH的作用下形成三碳糖,ATP为碳反应提供了 ______
              (3)生成的三碳糖大部分用于 ______ ,少部分则被运至叶绿体外,并且转变成 ______ ,供植物所有细胞利用,或在叶绿体内被利用.
              (4)NADPH是一类辅酶,是 ______ 的载体.光合作用正常进行时,若光照突然减弱,则在较短时间内叶绿体中RuBP的含量将 ______
              (5)在植物光补偿点的光强度下,植物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 ______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植物叶肉细胞的呼吸速率.在失水情况下植物体内 ______ (填激素名称)会加速气孔的关闭,从而使光合速率下降.
            • 5. 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该植物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表示某绿色植物的细胞代谢情况;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的a点表示 ______ ,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______
              (2)图乙所示的该植物细胞代谢情况可用图甲中a~d四点中的 ______ 表示,也可以用图丙e~j六个点中的 ______ 表示.
              (3)当光照强度在图甲的d点时,该植物叶绿体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是 ______ mg/100cm2/h.
              (4)若图甲曲线表示该植物在25℃时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并且已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那么在原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提高到30℃,理论上分析c点将 ______  (填“左移”“右移”或“不变”).
              (5)由图丙可推知,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 ______ 点.24点与0点相比,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 .(填“增多”“不变”或“减少”)
            • 6. 在春末晴朗白天,重庆某蔬菜基地规定了某大棚蔬菜在不同条件下的净光合作用强度(实际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之差),结果如图(假设塑料大棚外环境条件相同;植株大小一致、生长正常,栽培管理条件相同)
              (1)在曲线a中,与11时相比,13时植株叶绿体内C3与C5化合物相对含量较高的是 ______ (C3或C5);在11时和13时分别摘取植株上部成熟叶片用碘蒸气处理,13时所取叶片显色较 ______ (深或浅),原因是 ______
              (2)曲线b的峰值低于曲线a,其两个主要因素是 ______ ______  (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中CO2含量);曲线c高于曲线b,原因是补充光照能使叶绿体产生更多的 ______ 用于CO2还原;若在棚内利用豆科植物做绿肥,可明显增加土壤中 ______ 元素的含量,主要促进植株体内 ______ ______ 等生物大分子的合成.
              (3)6-9时和16-18时,曲线b高于曲线a,主要原因是此时段棚内 ______ 较高.
            • 7. 如图甲是某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之间的关系,图乙是仙人掌固定CO2的过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中与其他两条曲线均互为对照的是曲线 ______ ,曲线Ⅱ中,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后,影响光合速率的主要外界因素为 ______
              (2)若保持C点的光照强度,突然将植株由曲线Ⅲ的培养环境转移到曲线Ⅱ的环境中培养,短时间内叶绿体基质中 ______ (物质)的含量会增加.
              (3)仙人掌的气孔在夜间张开,CO2进入叶中被固定在一种碳四化合物中,白天气孔关闭,干旱条件CO2供应不足时由碳四化合物释放CO2进行卡尔文循环,并合成C3(卡尔文循环中所直接制造出来的碳水化合物是C3,而不是葡萄糖).仙人掌细胞进行卡尔文循环的场所是 ______ ,仙人掌这种固定CO2的特殊途径对适应干旱条件有何重要意义? ______
              (4)实验证明,离体的叶绿体在适宜的条件下也能进行光合作用,原因是 ______
            • 8. 科学家们做过许多实验,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漫长过程,才逐渐发现光合作用的场所、条件、原料和产物.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 ______
              (2)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把载有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放在没有空气的黑暗环境中,然后先后用极细光束和露光处理,实验证明了 ______ .之后,他用透过三棱镜的光照射水绵和好氧细菌的装片,依据实验结果,得到的实验结论是 ______
              (3)1941年,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采用 ______ 法证明了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美国科学家卡尔文也采用了此技术,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为 ______
              (4)后来,科学家研究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将实验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曲线,图中S1、S2、S3的面积大小表示有关生理过程产生或消耗物质的量,图中E点时产生ATP的场所是 ______ .可用 ______ 表示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量,用 ______ 表示该段积累的有机物量,(用S1、S2、S3表示).
            • 9. 为了探讨某种植物的一些生理特性,科研人员做了一系列的相关实验.如图是在不同光照条件下测定的其光合速率变化情况.请分析回答:

              (1)从图中a~b段可以看出,限制叶片光合速率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______ .若其他条件不变,对叶绿素而言,有效辐射的光主要是 ______
              (2)图中c~d对应时段,植物体内有机物总量的变化情况是 ______ ,i点时叶肉细胞内合成[H]的场所有 ______
              (3)经测定,晴天遮光条件下该植物的CO2释放速率为0.6 μmol/(m2•s),则g点时该植物O2产生速率为 ______ μmol/(m2•s).
              (4)每分子叶绿素含有一个Mg2+,可被H+、Cu2+等置换.在用该植物的绿叶做“色素的分离与提取”实验时,滤液用5%的HCl处理一段时间后,其颜色与研磨时未加 ______ 的颜色相似,呈黄褐色.实验室常用含Cu2+的试剂处理叶片,可形成铜代叶绿素能长时间保持叶片标本的绿色,其原因可能是 ______
              (5)该植物收获后的果实可采用 ______ (植物激素)进行催熟.经测定,该植物细胞内DNA、RNA和蛋白质的物质含量比例为1:3.1:11,研究者用生长素处理该植物细胞后,细胞内这些物质含量比例变为1:5.4:21.7,据此分析,生长素作用于植物细胞的分子机制是 ______
            • 10. 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C02浓度对葡萄试管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40w的白色、红色和黄色灯管做光源,设置不同C02浓度,处理试管苗.培养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一呼吸速率),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中,吸收光能的物质存在于叶绿体的 ______ ,c点产生ATP的场所有 ______
              (2)a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c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 .若光照条件从 c点变为a点,则短时间内C3含量将 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大棚种植葡萄时,应选用 ______ 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
              (4)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取 ______ 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 ______ (试剂名称)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的 ______ 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