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校生物兴趣小组要探究酵母菌通过呼吸产生等量CO2时,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消耗葡萄糖量的多少。他们将相同的无菌葡萄糖溶液与少许酵母菌混匀后密封(瓶中无氧气),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当测定甲、乙装置中CaCO3沉淀相等时,撤去装置,将甲、乙两锥形瓶中的溶液分别用滤菌膜过滤,除去酵母菌,得到滤液1和滤液2。请分析回答:

              (1)甲、乙两组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2)酵母菌产生CO2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利用提供的U形管(已知滤液中的葡萄糖不能通过U形管底部的半透膜,其余物质能通过)、滤液1和滤液2等,继续完成探究实验。

              实验步骤:

              ①将__________的滤液1和滤液2分别倒入U形管的A、B两侧并标记;

              ②一段时间后观察__________的变化。

              实验结果预测和结论:

              ①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少

              ②如果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多;

              ③如果A、B两侧____________________,则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一样多。

            • 2.

              图一的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种子萌发时因呼吸作用引起的密闭容器中气体容积的变化,每隔一段时间,调节X管和Y管内的液面至同一水平,并通过Y管上的刻度尺量出气体的容积。容积变化与时间之间关系图二所示:


              (1)在6h内气体容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2)在种子始终保持活力的情况下,曲线在10h以后仍保持稳定,原因 是                                

              (3)有人认为该实验不足以证明气体容积的变化是由萌发的种子引起的,若要对该实验进行改进,应增加                 ,具体处理是              

              (4)利用上述装置用带叶的幼苗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为提供幼苗光合作用所需的原料,应对实验试剂做怎样的改变?              。改进后,在暗处1小时,测得容器内气体减少了2.24mL,而在光照充足条件下,1小时测得气体增加5.6mL(假定温度是恒定的,光照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忽略不计,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测得22.4L/mol)。该植物在光照1小时中合成葡萄糖的量为                      mg。
            • 3.

              科研人员探究了不同温度(25℃和0.5℃)条件下密闭容器内某品种水稻种子的CO2的生成速率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更适合储存种子的温度是________℃(填“0.5”或“25”);随着实验的进行种子产生CO2的主要场所将由细胞的________变为________。两曲线CO2生成速率都在下降,应该与________浓度下降和________浓度上升对细胞呼吸产生抑制有关。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某同学欲探究水稻种子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下面是对预实验的设计思路:

              ①称取三等份该品种生长状况相同的小麦种子,装入A、B、C三个相同容积的瓶内,安装CO2探测仪,然后密封:

              ②将这三个瓶分别置于20℃、50℃、80℃的无光条件下储存;

              ③每隔一段时间观察CO2,探测仪所显示的浓度,计算并记录其生成速率。

              该同学设计预实验的目的主要是________。

              实验设计思路中有两处明显不合理,请指出:

              a.________;

              b.________。

            • 4.

              某科学工作者为探究西红柿生长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设计了如下实验首先取若干生长状况相同的西红柿植株,平均分为7组,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实验开始时测定CO2浓度,12 h后再次测定CO2浓度,实验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

               (2)实验中第1组在12h后CO2浓度变化的原因是                 

               (3)若将第7组植株突然移至第4组的条件下,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的ATP含量会             ,C3的合成速率会           

              (4)分析实验得到的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设计尚不能确定西红柿生长的最适光照强度,请你提出进一步探究的实验设计思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已知西红柿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30℃,下图表示西红柿在30℃时光合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B点时该植株的一个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速率____(填“<”“=”“>”)呼吸作用速率;若将温度调节到250C,曲线中A点将向     移动;图中的C点时刻,西红柿叶肉细胞中能产生ATP的细胞器是        

            • 5.

              下图表示生物体内葡萄糖的代谢过程,其中A、B、C、D代表物质名称,①②③④表示过程,请据图回答:

              (1)物质A是____________,物质C是____________③过程进行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

              (2)在①②③④过程中,有能量释放的过程是___________(选填序号),有O2参与的过程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3)在①②③④过程中,可在人体细胞内进行的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4)玉米入库贮藏前需晒干,这是为了抑制____________。

              (5)小麦长期被水淹会出现烂根现象,与之相关的代谢过程是____________(选填序号)。

              (6)写出①②过程的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在适宜的温度下,利用下图装置测定金鱼藻光合作用强度(氧气传感器可监测氧气浓度的变化)。在不同光质条件下光照1小时后氧气浓度的变化相对量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注: +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1)在绿光条件下,金鱼藻叶肉细胞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_,如果由绿光突然转换为红光,则此时刻其叶肉细胞中C5的浓度将____________。

              (2)在黄光条件下,该植物经过1小时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总量相对值是_________。

              (3)该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第9组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 7.

              某兴趣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密闭玻璃装置内来分别测量玉米幼苗在黑暗条件下和适宜光照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适宜强度光照,1h

              再接着黑暗处理,1h

              装置内CO2的量

              (M-49)mg

              (M-25)mg

              注:M为装置内原有CO2的量。

              (1)该玉米幼苗在适宜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 CO2/h,呼吸速率为________mg CO2/h。

              (2)若在上述条件下,测定玉米幼苗每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总量为60mg,那么玉米在该适宜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内呼吸作用产生________mg CO2。可见,该密闭装置内的玉米幼苗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3)结合上图中的反应式,若为玉米幼苗提供和CO2,则一段时间后,部分葡萄糖中可能会出现18O,理由是________;若为玉米幼苗提供C18O2和H2O,则一段时间后,得到的氧气有部分也含18O,理由是________。

            • 8.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酵母菌开展相关的探究实验。

              (1)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①在实验中,如果血球计数板的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在计数时的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

              A.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去   B.盖玻片盖在计数室上   C.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

              ②下表是某小组记录的实验结果:


              从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呈______型增长。第4天开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基本停止,根据所学的知识,推测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因素有                                        (至少填两个因素)。

              (2)该小组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继续探究某环境因素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影响,得到如下实验结果。请据表分析:实验的自变量是            ,在氧气浓度为a时,酵母菌进行        呼吸。

            • 9.

              如图表示测定保温桶内温度变化的实验装置,某研究小组以该装置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呼吸作用的情况。材料用具:保温桶(500mL)、温度计、活性干酵母、质量浓度0.1g/mL的葡萄糖溶液、棉花、石蜡油。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比无氧条件下呼吸作用放出的热量更多。

              (1)取A、B两装置设计实验如下,请补充下表中内容: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A

              加入240ml的葡萄糖溶液

              加入10g活性干酵母

                      ①       

              B

              加入240ml煮沸后冷却的葡萄糖溶液

                       ②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2)B装置葡萄糖溶液煮沸的主要目的是          ,这是控制实验的      变量。

              (3)要测定B装置因呼吸作用引起的温度变化量,还需要增加一个装置C。请写出装置C的实验步骤:

              装置

              方法步骤一

              方法步骤二

              方法步骤三

              C

                     ③                          

                     ④                   

              加入石蜡油,铺满液面

              (4)实验预期:在适宜条件下实验,30分钟后记录实验结果,若装置A、B、C温度大小关系是:                (用“<、=、>”表示),则假设成立。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