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对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探究是同学们感兴趣的实验,现有生物兴趣小组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请根据题设要求回答问题.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 ______ ,进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是 ______ .
              (2)如果实验设计中缺少了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而装置A中的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不一定说明 ______ 产生了二氧化碳,因为无法排除 ______ 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可能.
              (3)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清发生化学反应能使溶液变成灰绿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鉴定酒清的存在.如图中装置 ______ 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一定会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如果两装置的酵母菌培养液取样鉴定都能使重铬酸钾溶液变成灰绿色,请分析A装置产生该结果的原因是 ______ .
              (4)装置A中的酵母菌消耗和生产气体的场所分别是 ______ .
              (5)假如你是一名交通警察,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检测汽车司机是否喝了酒. ______ .
            • 2.

              两位同学用下面两套装置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实验装置均放在适宜环境中培养8~10h,两组装置中的石灰水都变混浊。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两组装置的石灰水混浊程度,装置1____________(高于、低于)装置2,产生酒精较多的是_______(装置1、装置2)。

              (2)装置1中进入锥形瓶A的空气要经过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2中锥形瓶D装配好后,立即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这样的做法是否正确,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引起两组实验结果差异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

              (5)一段时间后装置2中发生作用的总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将200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加入500mL的密闭容器内,该容器内酵母菌细胞呼吸CO2的释放速率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
              (2)密闭容器内开始产生酒精的时间是______ (填“6h前”“6h时”或“6h”后)。
              (3)8 h时细胞内ATP的合成场所是________,此时合成ATP所需能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来自丙酮酸的分解。
              (4)在a、b两曲线相交时,b曲线表示的呼吸方式消耗的葡萄糖量为a曲线的________倍。

              (5)密闭容器内,酵母菌的CO2的释放速率在6 h时_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8 h时。

            • 4.

              培养酵母菌探究其呼吸方式和种群数量的变化,设置两组实验,甲组 通气培养,乙组密封培养。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其细胞呼吸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2)检测两组实验C02的产生情况,把甲组和乙组实验的排气管分别通入两瓶石灰水溶液中,两瓶检测液出现的共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不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甲组实验通入O18的氧气,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的物质中,含O18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检测酒精用______________性的______________,颜色变化是______________色变______________色。二氧化碳还可以用______________水溶液检测。

            • 5.

              下面是几组同学所做的部分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实验目的

              实验材料

              所用试剂

              植物组织中还原性糖的鉴定

              西瓜汁

              斐林试剂

              植物细胞中脂肪的鉴定

              花生子叶

              酒精、苏丹Ⅲ染液

              生物组织中蛋白质的鉴定

              血浆

              双缩脲试剂

              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淀粉、淀粉酶

              斐林试剂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酵母菌、葡萄糖溶液

              澄清石灰水、重铬酸钾溶液

              (1) 上述各组实验中,所选材料不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所用试剂不合理的一组是________(以上均填表中序号)。

              (2) 实验②中,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与其他实验相比,需用________(仪器)进行观察。

              (3) 实验⑤按照下图装置进行操作,如果两组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都变浑浊,能否说明酵母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__________。对实验现象准确的描述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环境条件下的变化趋势。请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 6.
              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实验方法: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装置1)安装好.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置?装置同上(装置1图),用 ______ 代替 ______ 溶液,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结果预测和结论:(请在方框内选填左移、右移、不移动等)
                现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① ______    ② ______ ③ ______ ④ ______
              (4)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什么试剂? ______ .若颜色变为 ______ ,说明有酒精产生.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人体内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 ______ .
              (6)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______ .
            • 7.
              实验题
              需鉴定的物质 用于鉴定的试剂 实验现象
              还原糖 斐林试剂 ______
              蛋白质 ______ 紫色反应
              脂肪 ______ ______
              DNA ______ ______
              酒精 重铬酸钾 ______
              线粒体 ______ 蓝绿色
              RNA ______ ______
            • 8.
              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因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实验:
              材料用具:锥形瓶、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TP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实验步骤:
              (1)现有锥形瓶等连接成如图所示的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设定A套为对照组.在A、B、C三套装置的锥形瓶1中都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锥形瓶3中都加入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2)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 ______ ;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 ATP溶液;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
              (3)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除去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套持续通入氮气,B套持续通入 ______ ,C套持续通入 ______ .
              (4)将三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0h.
              (5)观察 ______ ,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根据结论描述对应的实验现象:
              (6)若 ______ ,则无氧呼吸受ATP抑制,不受氧气抑制.
              (7)若 ______ ,则无氧呼吸不受ATP抑制,受氧气抑制.
            • 9.

              完成下列实验:


              (1)下列4项实验中,需保持细胞生理活性的有           (填序号)。

              ①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②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④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2)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①选择蔗糖作质壁分离试剂的原因是(   )

              A.糖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         B.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C.蔗糖分子能溶于水而透过细胞壁     D.蔗糖分子溶于水而不能透过半透膜

              ②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                     

              ③如果将步骤二中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藓类小叶的装片,放在80℃条件下处理一段时间(装片中的藓类小叶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结构后,如果A处呈绿色,可能的原是                                                                

              (3)下列有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功能验证实验中,叙述正确的是(      )

              A.用无水乙醇提取色素是因为四种色素均溶于有机溶剂中

              B.叶绿体色素之所以能够在滤纸上分离开的原因是不同的色素分子大小不同

              C.实验中要注意不能让层析液没及滤液细线,是为避免色素迅速扩散进入层析液中

              D.将叶绿体色素提取液装入试管,让一束白光穿过该滤液后再经三棱镜对光进行色散,光谱的颜色明显减弱的是绿光

              E.提取的叶绿素溶液,给予适宜的温度、光照和CO2可进行光合作用

            • 10.

              两个课外活动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组想探究的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依次是:                (用字母和“→”表示)。

              ②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2)乙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①若想达到实验目的,还必须设置               实验,该实验装置设计为(装置编号为Ⅲ):用                     代替10% NaOH溶液,其他条件与装置Ⅱ相同。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实验结论:

              若装置Ⅱ的液滴向左移动,装置Ⅲ的液滴不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             

              若装置Ⅱ的液滴不移动,装置Ⅲ的液滴向右移动,则酵母菌只进行                   

              若装置Ⅱ的液滴                   移动,装置Ⅲ的液滴                     移动,则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