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实验描述中,正确的是(  )
              A.在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中,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的结果呈灰绿色
              B.用卡诺氏液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结果是滤纸上色素带由上到下依次是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C.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中,用抽样检测法,观察记录数据,然后制成坐标曲线
              D.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中,用甲基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寻找染色体数目发生变化的细胞
            • 2. 两个生物兴趣小组分别对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进行了如下的探究实验.请据题分析作答:
              Ⅰ.甲兴趣小组想探究的具体问题是:酵母菌是否在有氧、无氧条件下均能产生CO2.现提供若干套(每套均有数个)实验装置如图Ⅰ(a~d)所示:

              ①请根据实验目的选择装置序号,并按照实验的组装要求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有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无氧条件下的装置序号:    
              ②装置中C瓶的作用是    ,B瓶中澄清的石灰水还可用    代替.
              Ⅱ.乙兴趣小组利用图Ⅱ所示装置(橡皮塞上的弯管为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1)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置对照实验,还要设置对照实验装置(假设该装置编号为Ⅲ).设置方法为:装置Ⅲ除用    外,其他设计与装置Ⅱ相同.
              (2)若装置Ⅱ中红色液滴向左移动,装置Ⅲ中红色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是    
            • 3. 某实验小组开展“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实验,他们提出的问题是“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分别是什么?”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对葡萄糖液进行“先加热煮沸后冷却到室温”处理,主要目的是    .向葡萄糖液中加入酵母菌,混合均匀制成酵母菌培养液,分为两等份分别加入到A、B锥形瓶内.
              (2)按图连接装置,在正式实验前应分别对甲、乙两装置进行    检验,确保无异常后,才能开始实验.
              (3)甲装置通入空气的操作要求是    ,主要是为了保证NaOH充分吸收空气中的CO2,干扰实验结果,一段时间后乙装置开始出现浑浊,则表明B装置内的酵母菌进行了    
              (4)实验过程中锥形瓶A、B应尽可能放置在恒温水浴锅内,保持温度恒定.温度为本实验的    变量.
              (5)8~10h后,甲、乙两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均出现了混浊,则本实验的结论为    
            • 4. “探究”是高中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是以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为核心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酵母菌在氧气充足条件下不能进行酒精发酵的原因是氧气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还是有氧呼吸产生的ATP抑制了酵母菌的无氧呼吸的实验:
              材料用具:锥形瓶、含酵母菌的培养液(试剂1)、酵母菌破碎后经离心处理得到的只含有酵母菌细胞质基质的上清液(试剂2)和只含有酵母菌细胞器的沉淀物(试剂3)、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ATP溶液、蒸馏水、橡皮管夹若干、其他常用器材和试剂.

              实验步骤:
              ①取锥形瓶等连接成如图1所示的装置三套,依次编号为A、B、C,设定A套为对照组.锥形瓶1中都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锥形瓶3中都加入等量的澄清的石灰水.
              ②A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    ;B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 ATP溶液; C装置的锥形瓶2中加入10mL试剂2、10mL质量分数5%的葡萄糖溶液、2mL蒸馏水.
              ③A、B、C三套装置均先持续通入氮气1min,除去锥形瓶中的氧气,再将A、B、C三套装置分别作如下处理:A套持续通入氮气,B套持续通入    ,C套持续通入    
              ④将三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培养10h.
              ⑤观察    ,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无氧呼吸.
              (2)探究二氯二乙胺能否抑制癌细胞增殖的实验:
              材料用具:肝部长有肿瘤的小鼠,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蒸馏水,生理盐水,含有全部营养物质的细胞培养液,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试管,吸管等.
              实验步骤:
              a.取洁净的培养皿一个,加入适量培养液,从小鼠肝部切取肿瘤组织,剪碎,并用胰蛋白酶处理,使其分散开来,置于培养皿中培养;
              b.取洁净的试管5支,加入等量培养液,编号1、2、3、4、5,并在1~4号试管中加入等量的不同浓度的二氯二乙胺溶液,5号试管中加入    
              c.从培养皿中吸取等量的培养液置于1~5号试管中,振荡后,在适宜条件下培养-段时间;
              d.从静置的5支试管中吸取适量的培养液置于血球计数板上,在显微镜下计数,记录数据.
              实验分析:
              ①该实验的实验组是    号试管.上述实验步骤d中测量到的数据是否准确,请判断并作出解释:    
              ②另有同学按照正确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如下结果: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你能得出的结论有:二氯二乙胺能抑制癌细胞增殖,且在一定范围内,随二氯二乙胺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    
            • 5. 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实验中,用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是否产生酒精
              B.观察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血红蛋白的释放所依据的原理相同
              C.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植物释放的O2中的氧元素主要来自H2O
              D.格里菲思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了DNA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
            • 6. (2016•湖北模拟)如图为研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排尽注射器中的空气,吸如经煮沸冷却的葡萄糖溶液和酵母菌,在适易温度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装置用于研究醉母菌的无氧呼吸
              B.装置中的气体是在线粒体的基质中产生
              C.烧杯中加水的主要目的是制造无氧环境
              D.若升高水温注射器中气体产生速率加快
            • 7.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及显色结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在常温条件下,稀蛋清溶液与双缩脲试剂作用呈紫色
              B.在沸水浴条件下,菜花细胞中提取的DNA与二苯胺作用呈蓝色
              C.用酒精洗去浮色后,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与苏丹Ⅳ作用呈橘黄色
              D.在常温条件下,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与CO2作用呈黄色
            • 8. (2016•广东模拟)某兴趣小组成员为了探究酵母菌在呼吸作用过程中气体体积的变化(已知相同条件下,分子数相同的任何气体,体积相同),进行了实验.在装有酵母菌和足量葡萄糖溶液的气球中通入O2和CO2直到饱和,再注入一定量的氧气,扎紧后放入装有温水的量筒中(如图所示),记下液面的读数,以后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观察并记录量筒中液面的读数,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呼吸方式上,酵母菌是    型;其细胞结构与下列哪种生物有明显的区别?    
              A.水稻 B.蘑菇 C.西瓜 D.大肠杆菌
              (2)若不考虑温度变化对气体体积的影响,则实验过程中量筒内的液面如何变化    
              (3)若将装置中的温水换成冷水,重复以上实验,则量筒内液面变化的速率将    (选填“加快”、“不变”或“减慢”).
            • 9. 为达到实验目的,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实验是(  )
              A.利用双缩脲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蛋白质
              B.测定胃蛋白酶催化蛋白质水解的最适温度
              C.利用重铬酸钾检测酵母菌培养液中的酒精
              D.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的解离过程
            • 10. 对表中所列探究目的、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
               探究目的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
              梨汁中是否含有还原糖双缩脲试剂紫色
              花生子叶中是否含有脂肪苏丹Ⅲ橘黄色
              酵母菌有氧呼吸是否产生CO2澄清石灰水浑浊
              唾液淀粉酶是否是蛋白质斐林试剂砖红色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