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2016•威海二模)将大豆种子置于水分、空气、温度、光照等条件适宜的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测萌发种子或幼苗的重量变化,结果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第6天之前种子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若以葡萄糖为呼吸底物,第6天测得种子O2吸收量和CO2释放量之比为l,则大豆细胞内无氧呼吸的强度为    .若H18O参与大豆种子的有氧呼吸,则此过程中18O的转移途径是    ,该实验方法是    
              (2)若第10天大豆种子均萌发成幼苗,则大豆幼苗的光合速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呼吸速率.10天后大豆幼苗重量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3)第11天大豆幼苗叶绿体产生的O2的移动方向是    
            • 2. 下图甲是表示一个番茄叶肉细胞内发生的代谢过程.图中①~⑨代表细胞代谢过程中的相关物质和能量.图乙是将一盆无土栽培的番茄放在玻璃钟罩内,用CO2测量仪测得的玻璃钟罩内(晴朗夏天一昼夜)CO2浓度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甲中③和⑨代表的是    (填“相同”或“不同”)的物质,⑤⑥⑦所示物质(或能量)数值最大的是    
              (2)番茄叶肉细胞中能吸收光能的色素分布在    .图乙中,BC段CO2浓度升高减缓的主要原因是    
              (3)图乙中D点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关系是:光合作用    (填“>”“=”“<”)呼吸作用;G点时,番茄根尖分生区细胞中生成ATP的场所有    
              (4)若无土栽培的培养液中含有18O的水,则一段时间后番茄周围空气中哪些物质含有18O?在下列选项中,请选出最佳答案    
              A.H218O  B.H218O、18O2、C18O2    C.18O2、C18O2    D.H218O、18O2
            • 3.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条件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常用于科学研究.某小组在注射器中加入3mL含酵母菌的培养液,吸入9mL空气后加塞密封(如图1所示),一段时间后,发现针管内的气体体积增加.请回答:

              (1)在缺氧条件下生长的酵母菌,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会逐代减少.若用高倍显微镜观察这种变化,通常用    染液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    色.
              (2)吸取少量培养后的培养液,滴加适量的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若溶液颜色变为    ,则说明气体体积增加是由于酵母菌进行了    (“有氧”、“无氧”或“有氧和无氧”)呼吸.
              (3)为排除气体体积增加是由外界环境条件改变引起,应在实验时增设一对照组同步实验.请描述对照组的设置    
              (4)呼吸商(RQ)指单位时间内进行呼吸作用的生物释放二氧化碳量与吸收氧气量的比值(RQ=释放的二氧化碳体积:消耗的氧气体积).
              甲装置乙装置
              A1A2B1B2
              有色液滴不动有色液滴左移5个单位有色液滴左移5个单位有色液滴左移10个单位
              现利用甲(A1,A2)、乙(B1,B2)装置各两套进行实验,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分别测量等量蓖麻、玉米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气体变化情况,所测数据如表所示,则属于测量蓖麻种子的装置是        ,蓖麻和玉米种子的呼吸商分别是        
            • 4. 研究人员为探究温度和光照对某种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将吸足水分的莴苣种子进行不同时间的光照处理后,立即放入黑暗的培养箱里恒温(分别为20℃、30℃)培养,第7天统计其发芽率.结果如下表:
               处理条件
              发芽率(%)
              温度
               黑暗 光照2h 光照4h 光照6h 光照12h
               20℃ 95.5 95.7 97.5 97.5 97.5
               30℃ 0 0 3 76 88
              (1)实验前可利用TTC染色法侧种子的活力,原理是无色的TTC染液接受了种子胚细胞有氧呼吸第    阶段产生的[H],被还原成红色.染色处理后胚为    (无色,红色)的种子为无活力种子,不会发芽.
              (2)种子萌发过程中会合成    催化淀粉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葡萄糖首先在细胞内    (场所)中被分解,释放的能量中大部分去向是    
              (3)综合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光照对该莴苣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表现为    .莴苣一般于秋季种植,若要在夏季育苗室中播种,从节能减排角度考虑,可采取    措施来提高种子发芽率.
            • 5. 纳米银由于抗菌性能良好而被广泛应用于食物容器,但其释放到水中的风险也引起了研究者的重视,用单细胞小球藻研究纳米银的毒性,开展了如下实验,请回答:

              (1)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研究纳米银对小球藻生长的抑制情况,结果如图甲,据图可知纳米银在    条件下的毒性更强.本实验需要使用血细胞计数板和    对小球藻进行计数.
              (2)为进一步探究纳米银的浓度对小球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研究者用密封锥形瓶分别在一定
              光照条件和黑暗条件下培养小球藻,一段时间后检测锥形瓶中溶氧量,结果如图乙.
              ①其中系列1为初始溶氧量,则系列    为光照条件下的结果.
              ②纳米银浓度为1mg.L-1时,系列2小球藻细胞中产生[H]的细胞器为    ,若不加纳米银,则小球
              藻的总光合速率为    
              ③结果表明纳米银可以    小球藻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且对    更明显.
            • 6. 如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过程,请据图分析并回答:

              (1)甲图表示    过程,乙图表示    过程.
              (2)甲图中的物质A是    ,该物质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产生的,能为光合作用的    反应提供能量.分析甲图可知,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有    、水、二氧化碳浓度等.
              (3)乙图中的物质B是    ,其产生的场所是    ,序号①和    表示有氧呼吸的过程.
            • 7. (2016•马边县模拟)某兴趣小组设计了“探究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实验(种子萌发的内部条件已具备),实验设计如图:
              (1)实验中B号种子能萌发,原因是它具备    、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三种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
              (2)该实验设计    (填能或不能)证明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3)为了避免该实验的偶然性,设计的方案应该修改的内容是    (填序号).
              ①把种子暗处理一昼夜  ②每组种子粒数为10粒左右  ③把种子进行100℃以上高温消毒
              (4)种子萌发后见光长出绿色新芽,原因是幼芽在光下形成了    
              (5)探究种子萌发与水分有关,应该选择    进行对照实验.
            • 8. (2016•四川模拟)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能有效地杀死导致疟疾的元凶--疟原虫.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虫媒传染病,疟原虫是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真核生物,它与大肠杆菌的主要区别是    .青蒿素治疗疟原虫的原理是    ,青蒿素和其衍生物可以与疟原虫细胞膜表面蛋白结合干扰其蛋白的功能,使细胞膜失去    功能,从而干扰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可以与血红素产生烷化反应,组成“血红素一青蒿素合成物”干扰疟原虫代谢,其中的血红素位于血红蛋白内,组成血红蛋白的无机盐有    
              (2)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充足二氧化碳条件下测得的青蒿植株二氧化碳吸收量与光照强度之间的关系,当光照强度达到b点时,突然增加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C3的含量将    (选填“增加”“减少”或“基本不变”).b、c点之间,影响青蒿植株二氧化碳释放量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组别
              温度(℃)27282930
              暗处理后质量变化(mg)12-3-4
              光照后比暗处理前增加(mg)+3+3+3+1
              (3)取若干大小相同、生理状况相似的青蒿植株,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再立刻光照1小时,测其质量变化,得到的结果如上表所示,则:
              ①在a点的光照条件下,青蒿叶片中能产生[H]的场所是    
              ②若叶片增、减的都是葡萄糖的质量,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叶绿体释放氧气量最多的是    组叶片.
            • 9. 某科研小组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情况,设计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构成的密闭小室,如图A所示.侦测期间植物先黑暗处理一段时间,后给予光照(固定的光照强度),测得连续60分钟内氧气浓度变化的结果如B所示曲线(液滴移动距离已换算为ppm).请据图回答:

              (1)影响小室内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变化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在    分钟测定时间点,装置内的氧气浓度为250ppm.
              (2)在最初10分钟时段,瓶内植物进行    作用.若将该植物从黑暗环境中转移到光照环境中,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3的含量将    
              (3)在实验过程中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29-150+18+35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B图曲线的    (填“15~35”或“40~60”)分钟内获得的.
              (4)如果该植物后30分钟的呼吸速率平均值与前20分钟呼吸速率平均值相同,则该植物后30分钟内真正光合作用的平均速率为    ×103ppm/小时(用O2的生成速率表示).
            • 10. 图一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代谢活动的相互关系,其中a、b、c代表不同的细胞器,①~⑤代表不同的物质.请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以下结构或物质的名称:物质①    ,结构a    
              (2)①在b内参与的反应是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该细胞吸收K+,需要膜载体协助和⑤,其中⑤的结构简式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