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列关于实验材料、实验条件、现象、实验结论的描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材料

              实验条件或处理

              现象

              结论

              A

              水绵

              黑暗,极细的光束照射

              细菌分布在叶绿体所有受光部位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是光合作用的放氧部位

              B

              洋葱

               

              待长出5cm左右不定根时,在冰箱的低温室内(4 摄氏度)诱导培养36h

              部分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异常

              低温可以诱导植物细胞染色体数目变化

              C

              葡萄扦插枝条

              0.1-0.5mg/ml等浓度梯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

              0.5mg/ml组插条生根数目最多

              0.5mg/ml为促进葡萄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D

              中华资源库小鼠

              注射活S型肺炎双球菌

              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死S型菌可能是含有使R型活菌转化为活S型菌的物质

              注射活R型肺炎双球菌

              正常

              注射活R型菌+加热杀死的S型菌

              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A.A
              B.B
              C.C
              D.D
            • 2.

              下列关于生物科学史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卡尔文用同位素示踪法发现了碳反应过程
              B.温特实验表明了植物具有向光性
              C.肺炎双球菌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D.孟德尔提出遗传因子的概念并证实了其传递规律和化学本质
            • 3.

              实验过程中,实验时间的长短有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各实验中,有关实验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证明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时间越长积累的淀粉越多,实验现象也越明显
              B.在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观察与第三次观察之间所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该实验没有影响
              C.赫尔希与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会产生相似的实验误差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没有影响
            • 4.

              实验过程中,实验时间的长短有时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下列各实验中,有关实验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证明绿叶在光照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实验时间越长积累的淀粉越多,实验现象也越明显
              B.在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实验中,第二次观察与第三次观察之间所间隔时间的长短对该实验没有影响
              C.赫尔希与蔡斯所做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保温时间过长或过短会产生相似的实验误差
              D.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间的长短对实验结果的观察没有影响
            • 5.

              14C标记的14CO2供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然后追踪检测其放射性。能正确表示14C转移途径的是( )

              A.14CO2→叶绿素→(14CH2O)
              B.14CO214C314C5→(14CH2O)
              C.14CO214C5→(14CH2O)
              D.14CO214C3→(14CH2O)
            • 6.

              下列有关实验原理及操作的描述,正确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是为了控制无关变量
              B.调查人群中白化病的发病率时,在患病家系中调查并多调查几个家系以减少实验误差
              C.鉴定还原糖时,在组织样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试管内呈现无色,加热后变成砖红色
              D.叶绿体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越高,在滤纸上扩散就越慢
            • 7.

              下面图甲和图乙是某植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图解,图丙是某科研小组利用密闭的透明玻璃小室探究番茄植株光合作用速率的装置及实验所测得的氧气变化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在类囊体薄膜上产生的物质有________(填图中番号)。

              (2)在图乙的过程①②③④中,必须在有氧条件下进行的是________(填番图中号)。

              (3)苹果贮藏久了,会有酒味产生,而马铃薯块茎贮藏久了却没有酒味产生,其原因是马铃薯块茎在无氧条件下进行了图中________过程。

              (4)如果把植物从光下移到暗处,则短时间内检测[d]的含量将会________。

              (5)在适宜温度和光照条件下,向图丙A所示的装置通入14CO2。当反应进行到0.5s时,14C出现在C3中;反应进行到5s时,14C出现在(CH2O)中。该实验是通过控制________(条件)来探究CO2中碳原子的转移路径,用到的实验方法为________。

              每隔20分钟记录一次刻度数据

              ……

              25

              27

              31

              37

              ……

              (6)将图丙A所示装置放在自然环境下,测定夏季一昼夜(零点开始)小室内植物氧气释放速率的变化,得到如图丙B所示曲线。观察装置中液滴的位置,c点时刻的液滴位于起始位置的________侧,液滴移到最右点是在一天中的________点。在下午某段时间内,记录液滴的移动,获得以下数据:

              该组实验数据是在图丙B所示曲线的________段获得的。如果要测定该植物的真正光合速率,则设置的对照实验与图丙A所示装置相比,除应进行________外,其余装置和条件都应相同。

            • 8.

              某兴趣小组将玉米幼苗置于密闭玻璃装置内来分别测量玉米幼苗在黑暗条件下和适宜光照条件下的呼吸速率和光合速率,结果如下表所示。玉米幼苗的光合作用总反应式和有氧呼吸的总反应式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适宜强度光照,1h

              再接着黑暗处理,1h

              装置内CO2的量

              (M-49)mg

              (M-25)mg

              注:M为装置内原有CO2的量。

              (1)该玉米幼苗在适宜光照下,净光合速率为________mg CO2/h,呼吸速率为________mg CO2/h。

              (2)若在上述条件下,测定玉米幼苗每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葡萄糖总量为60mg,那么玉米在该适宜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内呼吸作用产生________mg CO2。可见,该密闭装置内的玉米幼苗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和黑暗条件下的呼吸速率________(填“相等”或“不等”)。

              (3)结合上图中的反应式,若为玉米幼苗提供和CO2,则一段时间后,部分葡萄糖中可能会出现18O,理由是________;若为玉米幼苗提供C18O2和H2O,则一段时间后,得到的氧气有部分也含18O,理由是________。

            • 9. 生命科学的发展离不开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前赴后继的探索.有关科学家以及他们做出的成果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1957年,美国生物学家沃森提出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
              B.美国生理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C.1909年,丹麦植物学家约翰逊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了表现型和基因型的概念
              D.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 10.

              下列关于光合作用探究历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证明绿色植物可以在光下更新空气
              B.梅耶指出植物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C.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
              D.鲁宾和卡门通过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