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课题组开展光照条件对旱冬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获得如下图、表的结果。图中的光合速率用单位时间、单位叶面积消耗的CO2量来表示。分析回答:

              表 黑暗和光照条件下旱冬瓜种子萌发率的比较

              (1)从实验结果看,光照       (填“是”或“不是”)旱冬瓜种子的萌发的必要条件,处理③的结果表明把黑暗下未萌发的种子移到有光条件下, 最终的萌发情况与光照培养下差异    (填“明显”或“不明显”)。

              (2)光饱和点是指当光合作用达到最大时所需要的最低光照强度。图1显示3月龄和6月龄旱冬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分别为                μmol·m-2·s-1

              (3)光补偿点为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时所处于的光照强度。已知3月龄和6月龄旱冬瓜幼苗叶片光合作用的光补偿点分别为12μmol·m-2·s-1、21μmol·m-2·s-1,从3月龄苗和6月龄苗的光合曲线来看,旱冬瓜        月龄幼苗具有一定的耐阴能力。

              (4)晴天旱冬瓜幼苗最高光合作用速率出现在上午9点,从9点到13点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是   。从光合作用原理分析,阴雨天与晴天相比,光合速率出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2.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天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在           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          。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         含量增加。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         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        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        ,则支持上述推测。

            • 3. 水葫芦是一种典型的水生植物,图1为水葫芦叶绿体中部分代谢过程的示意图。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pH对水葫芦光合作用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将生长旺盛、生理状态相似、大小相同的水葫芦随机、均等分成6组,各组pH。分别设定为5.O、6.O、7.O、8.0、9.O、10.O,在黑暗中放置12h,然后移置光照、温度和CO2浓度等均适宜的条件下培养,随即多次测定各组C02释放量或吸收量(每毫克叶肉组织每小时释放或吸收CO2量)。实验结果如图2:请回答:

              图1

              图(2)

              (1)图l中[1]的结构名称是_____。以新鲜水葫芦为原料提取[1]中色素时,可用_____溶解色素。分离色素时,层析液液面应_____(高于/低于)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_____

              (2)图1中过程Ⅰ为光合作用的_____阶段,图中C5与[6]结合形成[7]的过程叫做____

              (3)若暂时阻断光照,但持续[6]的供给,细胞内[7]含量将会_____(上升/下降)。

              (4)除了通过测定CO2吸收量外,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___来测得该条件下植株的净光合速率。黑暗放置过程中,培养液的pH会发生变化,因此在测定光照条件下C02吸收量前,需再次将各组pH分别调到原设定的pH值,这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由表可知,水葫芦光合作用的最适pH值为_____

              (5)当pH为10.0时,若一昼夜光照时间与黑暗时间相等,则水葫芦_____(填“能”或填“不能”)正常生长繁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某研究小组探究不同光质对花生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图1                                             图2

              (1)在利用LED灯设置不同光质时,各组的光照强度应该________,其原因是                    

              (2)蓝光对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合成分别起到________作用。为了更好地验证红光对类胡萝卜素的产生所起的作用,应在出苗后________天,从分别经过________处理的植株上选取叶龄相同、大小相似的等质量叶片进行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

              (3)为了进一步探究光质对光能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小组测定并绘制出图3。   据图可知从花生出苗后第________天起,花生苗对红光和蓝光光能利益效率的差距在缩小。产生这个差异的原因是否因为叶绿素含量不同所导致?________。


              图3

              (4)从光合作用的生理过程分析,不同的光质主要影响花生幼苗叶肉细胞内叶绿体中形成________的能力,进而影响叶绿体基质中对________的还原,最终影响光合作用的速率。                                     

            • 5.

              氮肥是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肥料。现有某科研单位为研究供氮水平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在实验室利用五组缺少氮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培养玉米幼苗,定时给每组培养液添加不同浓度的氮元素,培养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各组玉米幼苗相关指标的相对值,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有关问题:(羧化酶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必需的一种酶)

              (1)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知,适合玉米幼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最适(最经济)氮元素浓度是________mmol/L。在羧化酶等一系列酶的作用下,C3接受ATP释放的能量并被还原,随后再经一系列变化形成了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培养液中氮元素浓度在4mmol/L的条件下,玉米幼苗叶肉细胞中,叶绿体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O2________(填“全部”或“一部分”)扩散到该细胞的线粒体中被消耗掉,结合上表实验结果加以解释:________。

              (3)由实验结果推测,当培养液中氮元素浓度大于12mmol/L后,玉米幼苗叶肉细胞的胞间CO2浓度变化趋势是________(填“减小”“增大”或“不变”),结合上表实验结果加以解释:________。

            • 6. 图1表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的两个相关的生理过程,其中a、b、c表示物质,甲和乙分别表示某种细胞器;图2表示在适宜温度、水分和一定的光强度下,丙、丁两种植物叶片的CO2净吸收速率与CO2浓度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产生a过程进行的场所是                    ,甲过程产生的a用于相邻细胞的的乙过程,至少经过      层膜。

              (2)若将该植物从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转移到CO2浓度为1%的环境中,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叶绿体中[H]的含量将       。若对该植物突然停止光照,但充分供给CO2,则细胞内C3的含量将会       

              (3)物质c若不进入乙,则可在缺氧条件下继续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反应,请写出总反应式:                                                          

              (4)对图1中甲结构色素进行色素分离时,所用的试剂是               。经多次取图2中等量丙、丁叶片中的色素提取和分离,观察到丙的叶片的滤纸条上以滤液细线为起点的第1、2条色素带宽度与丁的叶片相当、而第3、4条色素带宽度则明显较小。则相对于丁叶片而言,丙吸收的        色的光较少。

              (5)若适当增强光照,图2中的a点将             。(添“左移”、“右移”或“不动”)

            • 7.

              细胞呼吸是一系列有控制的氧化还原反应。这许多反应又可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糖酵解: 糖酵解在____________中进行。在糖酵解的过程中,1个葡萄糖分子被分解成2 个_______________,分解过程中释放出__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在____________中进行。在____________中,存在着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也有少量与柠檬酸循环有关的酶在_______上。在柠檬酸循环中,糖酵解的产物:指那2个____________被分解,形成6个____________,释放出_____________,形成____________。同时,____________也被释放出来。一些特殊的分子携带____________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三阶段:电子传递链:与电子传递有关的酶和____________镶嵌在____________上,本阶段也在线粒体中进行。在电子传递链中,特殊的分子所携带的____________分别经过复杂的步骤传递给____________,最后形成____________。在这个过程中产生_________。

              厌氧呼吸是在____________发生的。厌氧呼吸在____________中进行。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样,进行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中,_____________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形成不同的产物。最常见的产物是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人和动物的骨骼肌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呼吸,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人产生酸痛的感觉。

              乳酸细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厌氧呼吸也称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常见的发酵类型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乳酸发酵所产生的ATP 仅为需氧呼吸的_______左右。

              人体肌肉细胞可以靠厌氧呼吸维持短时间的活动,所产生的乳酸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厌氧呼吸只能利用葡萄糖中的_______能量,而_________________又要消耗能量。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包括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它们以___________为原料,通过___________,利用_____合成糖类等有机物质,这些有机物为其自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提供物质和能量,因此被称为___________。人、动物、真菌和大部分细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生活,这些生物都是___________。

              尽管光合作用从总反应上看好像是细胞呼吸的逆转,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细胞呼吸主要在___________中进行,光合作用则________________进行。细胞呼吸是分许多步骤进行的。光合作用比细胞呼吸更___________,并不像上面的方程式所表示的那样简单。

              叶绿体中的主要色素是___________,这种色素吸收________________而几乎不吸收___________,所以呈绿色。叶绿体中含有的主要色素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它们都是含_____的有机分子。除叶绿素外,叶绿体中还有__________种黄色、橙色和红色的色素,合称为___________,其中最多的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它们都是由___________组成的分子。

              NADPH和_________是同一类辅酶,都是_____________。NADPH 只是比NADH 多1 个____________,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碳反应中将二氧化碳还原为糖的______________。

              光反应的产物除_______和_______外,还有来自水中的________。这一系列反应是在___________膜中发生的。概括地讲,光反应中发生的变化主要有下列3 个:

              (1)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水在光下裂解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3)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光下将___________还原为___________。

              卡尔文循环从一个_______分子(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在酶的催化作用下,1 分子的二氧化碳与1 个_________ 结合,形成1个_______分子,这个六碳分子随即分解成2 个________分子。下一步是这个循环中的关键步骤,即每个_______分子接受来自____________的_______和来自_______的_____________,形成1 分子___________(实际上是_________________),这是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后形成的第一个糖。这样光能就转化为糖分子中的___________了。

              卡尔文循环中三碳糖以后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_______________,以保证此循环的不断进行。每3 个二氧化碳分子进入卡尔文循环,就形成______分子的___________分子,这些________分子都被还原为___________。其中_______个三碳糖分子在卡尔文循环中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再生为___________,从而保证卡尔文循环继续进行。另_______个三碳糖分子则离开卡尔文循环。

              NADPH 和ATP 在完成了还原反应之后,又回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状态,再在光反应中重新形成NADPH 和ATP。

              光合作用中碳反应的产物_______,在___________能作为合成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原料而被利用,但大部分是运至___________,并且转变成___________,供植物体所有细胞利用。

              光合速率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和空气中的___________。

            • 8. 如图是水生植物黑藻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

              (1)黑藻细胞与蓝藻细胞最根本的区别是________                    

              (2)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 _____ ______,在 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C3,进而形成糖类.
              (3)t2-t3限制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 ________     

              (4)t4后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ADP和Pi含量________ ,C3还原后的直接产物含量________

              (5)据图分析,提出增强光合作用的措施________                        

            • 9. 如图1表示某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程.图2表示该植物某叶肉细胞在光照强度分别为a、b、c、d时,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叶绿体O2产生总量的变化.试回答:

              (1)图1中①~⑤表示的过程,能够为细胞吸收K+、NO3-等矿质离子提供ATP的过程包括______(填数字标号),物质乙为______.该植物缺乏氮元素时,会影响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生成______从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2)图2中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速率为______单位的氧气.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速率______(填“<”“=”“>”)呼吸作用速率,光照强度为c时,单位时间内该叶肉细胞从周围吸收______单位的二氧化碳.
              (3)已知该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则图2中c对应的柱状体向______平移.
            • 10.

              光合作用的强度指植物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糖类的数量,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___________消耗或___________生成的数量来定量的表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