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下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为1 mol/L的葡萄糖溶液,B为1mol/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共同点是都需要            ,如果将图乙所示细胞放在无氧环境中,图中                           的跨膜运输不会受到影响,原因是                                                             

              (2)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①,再用作图丙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如果此时用图乙的蛋白质②替换蛋白质①,再进行试验,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    右侧液面。

              (3)图丁中①为信号分子,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              结合,结构②的组成成分               

              (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            性。

            • 2.

              下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


                

              (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  

              (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  ,这个结构由 _共同组成。

              (3)为进一步探究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紫色洋葱、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

              实验试剂:蒸馏水、0.3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

              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

              ①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分别编号为甲和乙,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

              ②向甲装片滴加0.3g/mL的蔗糖溶液,乙装片滴加  

              ③观察滴加相关溶液后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质壁分离现象,不同的是乙装片还会发生  

            • 3.

              取某植物的少量根尖组织,滴加清水制成临时装片如图A,以此研究植物细胞的一些生命活动,整个实验过程保证细胞始终为生活状态:

              (1)向盖玻片一侧滴加一定浓度的X溶液,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水,使根尖组织周围充满X溶液,用一定的方法检测细胞内X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C,据图判断物质X进入细胞的方式应该为________,细胞吸收X的速率由________决定。

              (2)在显微镜下同时观察到图B所示细胞,整个实验过程中,该细胞发生的形态变化是________,发生此变化的条件为:

              ①植物细胞的________相当于一层半透膜,②________之间存在浓度

              差。

              (3)为了更好的观察图B所示细胞在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可以选择紫色洋葱表皮细胞作为材料,实验开始后液泡的颜色变化为________(填“变深”或者“变浅”)。

            • 4.

              回答下列问题:

              (1)将贮藏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蒸馏水中,水分通过             的方式进入马铃薯细胞,引起马铃薯鲜重增加。随着蒸馏水处理时间延长,该马铃薯鲜重不再增加,此时,马铃薯细胞的渗透压比处理前的               

              (2)将高温杀死的马铃薯细胞放入高浓度的NaCl溶液中,               (填“会”或“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3)将发芽的马铃薯制成匀浆,使其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该马铃薯匀浆中含有               

              (4)小麦的穗发芽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某地引种的红粒小麦的穗发芽率明显低于当地白粒小麦。为探究淀粉酶活性与穗发芽率的关系,进行了如下实验。

              a.取穗发芽时间相同、质量相等的红、白粒小麦种子,分别加蒸馏水研磨、制成提取液(去淀粉),并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实验。实验分组、步骤及结果如下:

              步骤①中加入的C是                 ,步骤②中加缓冲液的目的是                 。显色结果表明:淀粉酶活性较低的品种是                  

              b.小麦淀粉酶包括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为进一步探究其活性在穗发芽率差异中的作用,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X处理的作用是使                                。若Ⅰ中两管显色结果无明显差异,且Ⅱ中的显色结果为红管粒颜色显著             白管粒(填“深于”或“浅于”),则表明α-淀粉酶活性是引起这两种小麦穗发芽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 5. 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类型.
              (2)实验原理:酵母菌(从结构上看,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的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______
              (3)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五只、弯曲玻璃管若干、NaOH溶液、澄清石灰水、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4)实验方法步骤:
              ①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上图(一)、(二)安装好.
              ②C瓶中加入10%的NaOH溶液,图(一)、(二)中 ______ ______ 瓶中分别加入等量酵母菌培养液,图(一)、(二)中 ______ ______ 瓶中分别加入等量澄清石灰水(上述两组装置的温度适宜且相同).
              ③一段时间后观察溶液混浊程度变化情况.
              (5)结果预测和结论:若图(一)、(二)中澄清石灰水都变混浊且图(一)中混浊程度比图(二)中大,则说明 ______
              (6)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试剂是 ______ .若颜色由橙色变为 ______ ,说明有酒精产生. 除用澄清石灰水检测CO2的产生情况外,还可以使用 ______ 溶液,看溶液由 ______ 变绿再变黄色的时间长短.
            • 6. 为了探究酵母菌所进行的呼吸作用类型,请根据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设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
              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既能进行有氧呼吸,也能进行无氧呼吸,但产物不同.
              实验材料和用具:酵母菌培养液、带橡皮塞的锥形瓶两只、烧杯4个、两根弯曲的带有红色液滴的刻度玻璃管、NaOH溶液、蒸馏水、凡士林.(提示:假设酵母菌以葡萄糖作为呼吸底物)
              实验方法:
              (1)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图(装置1)安装好.
              (2)如果想得到实验结论还必须同时设计对照实验,请描述对照实验装置(装置2)如何设置?装置同上(装置1图),用 ______ 代替 ______ 溶液,其它条件完全相同.
              结果预测和结论:(请在方框内选填左移、右移、不移动等)
                现象(红色液滴移动情况)  结论
              装置1中液滴 装置2中液滴
              1 不移动 只进行有氧呼吸
              2 不移动 只进行无氧呼吸
              3 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3)① ______    ② ______ ______ ______
              (4)进一步探究:如果要进一步检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中有无酒精,常用什么试剂? ______ .若颜色变为 ______ ,说明有酒精产生.
              (5)如果氧气供应不足,则人体内葡萄糖的分解产物是 ______
              (6)请写出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______
            • 7.

              【生物——选修1 生物技术实践】

              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和石油危机出现,越来越多的国家使用乙醇作为代替燃料,生产中玉米和麦草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已知秸秆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回答下列问题:

              (1)人们首先利用纤维素分解菌将纤维素分解,纤维素分解菌多分布在__________的土壤中,该微生物产生的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一般包括三种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两种酶能使纤维素分解成纤维二糖,第三种酶将纤维二糖分解成葡萄糖。

              (2)从土壤中筛选纤维素分解菌需要配制__________________培养基,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纤维素粉作为唯一的__________________

              (3)经过梯度稀释后,要将样品均匀涂布在用于鉴别纤维素分解菌的培养基上,在该培养基中需要加入的特殊染料是______,当形成菌落以后可以根据菌落周围是否产生_________来筛选纤维素分解菌。当利用涂布器涂布平板之后需要对涂布器进行__________处理。(添“消毒”或者“灭菌”)

              (4)产生葡萄糖后需要用到____________(微生物种类)发酵产生酒精,还可以使用_________检测产物是否为酒精,该试剂在酸性条件下可与酒精反应,溶液呈灰绿色。

            • 8.

              下面是有关实验的内容,请填写:

               (1)提取叶绿体中色素的有机溶剂是       ,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有机溶剂是       。碳酸钙的作用是       

               (2)鉴定二氧化碳气体的试剂是       ,颜色变化是       

               (3)鉴定酒精的化学试剂是       ,颜色变化是       

            • 9.

              19世纪人们就知道,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糖类是怎样变成酒精的?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和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产生了两种相持不下的观点(见下表),德国化学家毕希纳用实验解决了他们俩的争论。

               

              观点

              毕希纳实验

              巴斯德

              没有活细胞参与,糖类不可能经发酵变成酒精

              石英砂研磨酵母细胞—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得提取液—一定环境条件下,葡萄糖加入提取液—结果:得到气泡和酒

              李比希

              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细胞内引起发酵的物质才能发挥作用

              (1)显然,单凭上述实验并不能平息争论。若你是毕希纳,平息争论的另一组科学的实验设计是:________。

              (2)由于毕希纳对自己提取液中的酿酶无法彻底提纯,因而无法直接对酿酶进行鉴定。后来,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历经9年,终于从刀豆中提取了________结晶。这种结晶溶于水后能将尿素分解成氨和二氧化碳。该结晶的蛋白质本质可用许多方法鉴定,其中较简单的方法是向该结晶的水溶液中加入________试剂,若呈紫色即为蛋白质。而对催化分解尿素的产物之一二氧化碳,除了用澄清石灰水鉴定外,还可用________鉴定,现象是________。

            • 10.

              为探究2,4-D对插枝生根的作用,实验者设置3个烧杯。1、2分别放置等量的2,4-D溶液(浓度分别记为A和B),3号放入等量蒸馏水,并将3组从同一植株上剪下的长势相同且等量的枝条,分别插入上述3只烧杯中,每天测量这些枝条上根的长度,将同一烧杯中几条根的长度加在一起,单位为毫米(mm),实验结果如下表:

              1号长度(mm)

              2号长度(mm)

              3号长度(mm)

              第1天

              1.2

              0.4

              0.8

              第2天

              2.6

              0.7

              1.2

              第3天

              3.9

              1.0

              1.6

              第4天

              4.8

              1.2

              2.1

              第5天

              5.3

              1.2

              2.4

              (1)2,4-D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植物激素。每个插条上都留有1~2个幼芽并去掉成熟叶片。去掉成熟叶片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长素是由植物体内________转化而来,与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相同之处在于IAA在细胞间运输时也需要________。

              (3)本实验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出生长索的作用特性。如果需要进一步实验确定促进捕条生根的最适2,4-D浓度,实验的自变量如何设置?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