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不能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标记上32P,为什么?_______。 

              (2) 图中操作②是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 

              (3) 该实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____。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____。 

              (4)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 

              (5)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那就是让____和____分离开。 

              (6) 该实验不用H或O的同位素标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为了让噬菌体含35S,操作方式应该是____。 

            • 2.

              在探究生物的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研究中,有如下的实验过程或理论解释。

              Ⅰ.图一是关于肺炎双球菌R型菌的转化过程图。据研究,并非任意两株R型菌与S型菌之间的接触都可发生转化,凡能发生转化的,其R型菌必须处于感受态,产生一些感受态特异蛋白,包括膜相关DNA结合蛋白、细胞壁自溶素和几种核酸酶。

              Ⅱ.图二是艾弗里所做的关于肺炎双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过程图。

              Ⅲ.图三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检测数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一中,S型菌的DNA双链片段与A细胞膜表面的相关DNA结合蛋白结合,其中一条链a在    酶的作用下水解,另一条链b与感受态特异蛋白结合进入R型菌细胞内。完成步骤④后,这条链b在相关酶的作用下,形成________(填“单”或“双”)链整合进R型菌的DNA中,这种变异属于________。

              (2)根据实验目的,图二中最关键的设计思路是________。

              (3)图三所示实验中,以噬菌体为研究材料,利用________的技术,分别用32P和35S标记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的位置变化。

              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_(填整数)分钟后的曲线变化基本上可说明DNA与蛋白质实现分离。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这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_______。

            • 3.

              下列内容为探索遗传物质的经典实验分别对应的结论是:

            • 4.

              结合下列生物育种或生理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A过程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图中与此原理相同的是________(用字母表示)。

              (2)B过程常使用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期发挥作用。该育种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

              (3)若D过程一个精原细胞的一条染色体上的B基因在复制时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一个A替换成T,则由该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携带该突变基因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可育雌果蝇(进行正常减数分裂),该果蝇性成熟后与一只正常雄果蝇交配,后代可能出现________种性染色体组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考虑染色体异常导致的致死现象)。

            • 5.

              下图为肺炎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请据图回答:

              (1)依据上面图解的实验,可以作出          的假设。

              (2)为验证上面的假设,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①该实验中加DNA酶的目的是          

              ②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3)通过上面两步实验,仍然不能说明                ,为此设计了下面的实验:

              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              

            • 6.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首先在分别含有35S和32P的培养基中培养大肠杆菌,然后用上述大肠杆菌来培养T2噬菌体,再用得到的T2噬菌体分别去感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并经过保温、搅拌器搅拌、离心等步骤进一步开展实验。其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2P和35S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请据图回答: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用实验步骤中的序号表示)。

              (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噬菌体寄生于细菌细胞内,所以其DNA复制所需原料由____________提供,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场所是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在离心管中放射性较高的部位应分布在试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

              (5)噬菌体的DNA连续复制n次后,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含亲代噬菌体DNA的个体应占总数的__________。若亲代噬菌体同时被35S和32P标记,则在普通的大肠杆菌培养液(32S和31P)中培养出的子代噬菌体中含______________元素。

              (6)与格里菲思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相比,本实验更具有说服力。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下图为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中①②表明:将S型细菌的多糖和蛋白质分别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代中的细菌类型为________型。

              (2)图中③表明:将S型细菌的________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代中的细菌类型为________型。

              (3)图中④表明,转化成的细菌的后代是________型细菌。

              (4)如将S型细菌的DNA与DNA酶混合一段时间后,再与R型活细菌混合培养,后代中的细菌类型为________型。

              (5)该实验说明: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