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模型模拟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过程如下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HIV相比,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特有的化学组成是________和_______。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复制发生在图中___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过程之间,原料是______________。

              (2)以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如果在过程c之后搅拌离心,可能发生的不正常现象是______。以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如果________,可能造成的结果是上清液和沉淀物都出现较强的放射性。

              (3)T2噬菌体和细菌保温时间长短与放射性高低的关系图可能如下,下列关联中最合理的是(甲组为35S标记的T2噬菌体,乙组为32P标记的T2噬菌体)_________________。

              A.甲组-上淸液-①            B.乙组-上淸液-②

              C.甲组-沉淀物-③            D.乙组-沉淀物-④

            • 2.

              下图为用含32P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不能用含有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使噬菌体标记上32P,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_____;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3)若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过离心后,放射性物质较高的部位在离心管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与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实验方法不同,但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却有共同之处,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根据下面的实验材料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Ⅰ:在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中,用同位素31P、32P和32S、35S分别作如下标记:

               

              噬菌体

              大肠杆菌

              脱氧核苷酸

              31P

              32P

              氨基酸

              35S

              32S

              实验材料Ⅱ:

              (1)实验Ⅰ中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大致操作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实验Ⅰ所得结果:

              ①子噬菌体的DNA分子中含有的上述元素是31P和32P,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分子中不含35S,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Ⅱ的A~D结果中,哪项不正确?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    )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上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下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 (   )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上图中锥形瓶内的营养成分是用来培养        。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         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         中。

            • 5.

              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历程中,经过了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其中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遗传物质的本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在图甲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         、___________(填序号)。

               (3)本实验中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如图乙),离心后前者的放射性主要分布在       中,后者放射性主要分布在         中,这一现象说明了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到细菌的细胞中,而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进一步观察实验发现,细菌裂解释放出的噬菌体,可以检测到32P标记的DNA,但却不能检测到35S标记的蛋白质,这一结果又说明了              

            • 6.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2)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                   ,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 min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               。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否则细胞外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3)本实验证明病毒传递和复制遗传特性中________起着重要作用。

            • 7.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 (_______)

              A.①②④③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2)下图中锥形瓶内的培养液是用来培养__________的,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3)如果让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_____)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上清液中有放射性物质存在,这些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结合遗传物质的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艾弗里及其同事进行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一部分图解,该实验成功的最关键的实验设计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证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来,赫尔希和蔡斯用________________方法,进一步表明________才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②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

              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数字表示)。

              (4)用被32P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离心后,发现放射性物质存在______________(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5)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能导致实验误差?________。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完成了著名的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有力地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该实验包括4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  ②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  ③放射性检测  ④离心分离 

              (1)该实验步骤的正确顺序是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分别用32P和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如图中标记元素所在部位依次是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3)若测定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图乙中离心管的上清液中,则获得该实验中的噬菌体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

              A.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用含32P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4)若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主要存在于____________中;若用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则适宜时间离心后,试管中的放射性存在于______________中。

            • 10.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DNA和蛋白质位置变化。

              (2)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

              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会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DNA进入细菌细胞中,而蛋白质未进入。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                                ,否则细胞外________放射性会增高。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