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永生是人类生物学研究的热门话题,研究发现,人的寿命与基因有关,通过研究百岁老人的基因组发现含有CDKN2B的基因,其寿命过百的概率将大幅增加。某科研小组欲将CDKN2B基因导入多只鼠的受精卵中,然后统计其平均寿命是否高于正常鼠,请帮助其完善操作过程:
              (1)研究小组目前只有少量的CDKN2B基因,若想获得大量的CDKN2B基因,需要用到______技术,该技术的本质是______。
              (2)在构建基因表达的过程中需要用到______将CDKN2B基因与载体相连接。
              (3)将目的基因导入小鼠受精卵的常用方法是______。
              (4)若想让一个受精卵发育成多个个体,可以用______技术,在操作时应选择发育良好和形态正常的______,同时还应注意将______均等分割。该技术的本质是______繁殖。
            • 2.
              研究表明,无论是真核生物还是原核生物细胞中,DNA复制的起始必须先合成一段长度约为10个核苷酸左右的RNA分子作为引物.下图是验证DNA复制需要RNA分子作为引物的实验过程,M13噬菌体是一种单链环状DNA病毒,侵入大肠杆菌后能复制形成双链环状DNA,利福平是一种RNA聚合酶抑制剂.请分析回答:

              (1)M13噬菌体的单链环状DNA复制开始时,首先需要通过转录过程合成一小段RNA,转录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______ .若M13噬菌体的单链环状DNA中各种碱基的含量为:a%A,b%G,c%T和d%C,则双链环状DNA中,碱基A的含量为 ______ .
              (2)与实验一相比,实验二无M13双链环状DNA的原因是 ______ ,实验三有M13双链环状DNA的原因是 ______ .
              (3)生物体内DNA复制过程中,子链延伸需要引物的原因是 ______ ,子链片段在 ______ 作用下连接起来.
              (4)PCR技术通常需要长度为20~30个核苷酸的DNA片段作为引物,如果引物过短,则对扩增结果的影响是 ______ .
            • 3.
              蚕豆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12,用3H标记蚕豆根尖细胞DNA,在染色体水平上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实验过程如下:
              I.将蚕豆幼苗培养在含有3H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培养基上,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染色体的放射情况.
              II.当DNA分子双链都被标记后,再将根移到含有秋水仙素的非放射性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染色体的放射情况.
              (1)观察染色体应选择 ______ 时期的细胞,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 .
              (2)在I中,在细胞进行第一次分裂时,每条染色体上有放射性的染色单体有 ______ 条,每个DNA分子中,有 ______ 条链有放射性.在 II中,若观察到一个细胞具有24条染色体,且二分之一的染色单体有放射性,则表明该细胞染色体在无放射性培养基上复制了 ______ 次,含有 ______ 个染色体组.
              (3)上述实验表明DNA分子的复制方式是 ______ .
            • 4.
              甲磺酸乙酯(EMS)能使鸟嘌呤(G)的N位置上带有乙基而成为7-乙基鸟嘌呤,这种鸟嘌呤不与胞嘧啶(C)配对而与胸腺嘧啶(T)配对,从而使DNA序列中G-C对转换成A-T对.育种专家为获得更多的变异水稻亲本类型,常先将水稻种子用EMS溶液浸泡,通过选育可获得株高、穗形、叶色等性状变异的多种植株.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水稻一个基因片段的部分碱基序列.若用EMS溶液浸泡处理水稻种子后,该DNA序列中所有鸟嘌呤(G)均转变成为7-乙基鸟嘌呤.请在答题卡相应方框的空白处,绘出经过一次DNA复制后所形成的两个DNA分子(片段)的碱基序列. ______
              (2)水稻矮杆是一种优良性状.某纯种高杆水稻种子经EMS溶液浸泡处理后仍表现为高杆,但其自交后代中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矮杆植株.请简述该矮杆植株形成的过程:高杆基因经处理发生 ______ 突变,自交后代(或F1)因 ______ 出现矮杆.
              (3)实验表明,某些水稻种子经甲磺酸乙酯(EMS)处理后,DNA序列中部分G-C对转换成A-T对,但性状没有发生改变,其可能的原因有:① ______ ;② ______ .
            • 5.
              资料显示,近10年来,PCR技术(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成为分子生物实验的一种常规手段,其原理是利用DNA半保留复制的特性,在试管中进行DNA的人工复制(如下图),在很短的时间内,将DNA扩增几百万倍甚至几十亿倍,使分子生物实验所需的遗传物质不再受限于活的生物体.请据图回答:

              (1)加热至94℃的目的是使DNA样品的 ______ 键断裂,这一过程在生物体细胞内是通过 ______ 的作用来完成的.
              (2)通过生化分析得出新合成的DNA分子中,A=T、G=C这个事实说明DNA分子的合成遵循 ______ .
              (3)通过PCR技术使DNA分子大量复制时,若将一个用15N标记的DNA样品分子(第一代)放入试管中,以14N标记的脱氧核苷酸为原料,连续复制到第五代之后,则含15N标记的DNA分子链数占全部DNA总链数的比例为 ______ .
              (4)综合PCR技术与人体细胞内DNA合成过程可知,二者的必需条件中,除了模板、原料、ATP、酶以外,至少还有3个分别是 ______ .
              (5)PCR技术不仅为遗传病的诊断带来了便利,而且改进了检测细菌和病毒的方法.若要检测一个人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你认为可用PCR技术扩增他血液中的 ______ .
              A.白细胞DNA    B.病毒的蛋白质    C.血浆中的抗体    D.病毒的核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