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l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 ______ 。
              (2)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 ______ ,其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______ 。
              (3)科学家在探究DNA复制特点时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______ 。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 ______ 。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b点的酶是 ______ 。
              (4)若通过“PCR”技术共得到32个图2中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 ______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5)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______ 。
            • 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能将亲代遗传信恩传给子代,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代谢和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1)归纳出DNA作为遗传物质所具备的特点(至少4点).
              (2)为了在体外摸拟生物体DNA的复制、转录过程.科学家从大肠杆菌中提取DNA及相应成分,在试管中适宜温度条件下摸拟相关过程.一段时间后测定试管中产物,结合相关知识,分别简要写出摸拟DNA的复制和转录过程的设计思路.
            • 3.
              双链DNA是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链组成。早在1966年,日本科学家冈崎提出DNA半不连续复制假说:DNA复制形成互补子链时,一条子链是连续形成,另一条子链不连续即先形成短链片段(如图1).为验证这一假说,冈崎进行了如下实验:让T4噬菌体在20℃时侵染大肠杆菌70min后,将同位素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在2秒、7秒、15秒、30秒、60秒、120秒后,分离T4噬菌体DNA并通过加热使DNA分子变性、全部解螺旋,再进行密度梯度离心,以DNA单链片段分布位置确定片段大小(分子越小离试管口距离越近),并检测相应位置DNA单链片段的放射性,结果如图2.请分析回答:

              (1)以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添加到大肠杆菌的培养基中,最终在噬菌体DNA中检测到放射性,其原因是 ______ 。
              (2)若1个双链DNA片段中有1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50个,该DNA连续复制四次,在第四次复制时需要消耗 ______ 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复制4次后含亲代脱氧核苷酸链的DNA有 ______ 个。
              (3)DNA解旋在细胞中需要解旋酶的催化,在体外通过加热也能实现。解旋酶不能为反应提供能量,但能 ______ 。研究表明,在DNA分子加热解链时,DNA分子中G+C的比例越高,需要解链温度越高的原因是 ______ 。
              (4)图2中,与60秒结果相比,120秒结果中短链片段减少的原因是 ______ 。该实验结果为冈崎假说提供的有力证据是 ______ 。
            • 4.
              如图为真核细胞中3种结构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名称为 ______ 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洋葱根尖细胞具 ______ (在甲、乙、丙中选择)。
              (2)蛋白质合成活跃的卵母细胞中结构c较大,而蛋白质合成不活跃的肌细胞中结构c很小,这表明结构c与 ______ (填序号)的形成直接有关。
              ①内质网  ②高尔基体  ③中心体  ④核糖体
              (3)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在生物膜上进行,乙、丙分别通过 ______ (用图中字母填空)扩大了膜面积,从而为这些反应需要的 ______ 提供更多的附着场所。
              (4)在细胞分裂间期,结构乙的数目增多,其增多的方式有3种假设:Ⅰ.细胞利用磷脂、蛋白质等重新合成;Ⅱ.细胞利用其他生物膜装配形成;Ⅲ.结构乙分裂增殖形成。
              有人通过放射性标记实验,对上述假设进行了探究,方法如下:首先将一种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在加有3H标记的胆碱(磷脂的前体)培养基中培养,然后转入另一种培养基中继续培养,定期取样,检测细胞中结构乙的放射性。结果如下:
              标记后细胞增殖的代数 1 2 3 4
              测得的相对放射性 2.0 1.0 0.5 0.25
              ①与野生型相比,实验中所用链孢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的代谢特点是 ______ 。
              ②实验中所用的“另一种培养基”在配制成分上的要求是 ______ 。
              ③通过上述实验,初步判断3种假设中成立的是 ______ (在Ⅰ、Ⅱ、Ⅲ中选择)
            • 5.

              下图甲表示某DNA片段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乙表示DNA 复制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①、③的名称分别是                    

              (2)DNA复制时,图乙中I过程解旋酶作用部位对应于图甲中的          (填图中数字),若图甲DNA片段含胞嘧啶90个,占碱基总数的30%,则该片段含腺嘌呤          个。

              (3)由图乙可知,子代DNA分子中只有一条链来自亲代DNA分子,由此说明DNA分子复制具有         的特点。

              (4)若图乙的DNA片段连续复制3次,则第3次复制则需要          个游离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

            • 6.

              假如在DNA复制过程中,发生了碱基序列的改变则遗传信息是否发生改变?此时生物性状如何改变?这对生物体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一定有害?

            • 7.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研究发现豌豆的皱粒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圆粒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___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3)细胞内酶的合成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经过翻译过程。

            • 8.

              (1)a个被放射性元素标记了双链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破裂释放出b个子噬菌体,其中具有放射性的噬菌体的比例为

              A.a/b                   B.a/2b                 C.2a/b                 D.2/b

              (2)全部遗传密码被破译后,分子生物学家克里克提出一个假说,认为有的tRNA的反密码子第3位碱基与密码子第3位碱基之间的互补配对是不严格的。下列事实不能支持上述假说的是

              A.细胞中的tRNA种类远少于61种

              B.UAA、UAG和UGA是终止密码子,细胞中没有能识别它们的tRNA

              C.某tRNA的反密码子第三位碱基是次黄嘌呤,与C、U和A均可配对

              D.某tRNA的反密码子第三位碱基是U,密码子与之配对的碱基是A或G

            • 9. 很多因素都会造成DNA损伤,机体也能够对损伤的DNA进行修复,当DNA损伤较大时,损伤部位难以直接被修复,可先进行复制再修复,如图是损伤DNA复制后再修复的基本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所需的原料是______。与过程①相比,转录过程特有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______。
              (2)过程②③中,母链缺口的产生需要在酶的作用下切开______键;与过程④相比,催化过程①特有的酶是______。
              (3)若用3H标记原料,经过程①②③④产生的4个核苷酸链中,具有放射性的核苷酸链占______;某损伤DNA(损伤处由2个胸腺嘧啶和2个胞嘧啶形成2个嘧啶二聚体)损伤前有1 0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300个,该损伤DNA连续复制三次(按图示过程进行损伤修复),在第三次复制时需要消耗______个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4)据图可知,这种修复方式并不能将DNA全部修复,如某受损伤的DNA进行10次复制(按图示过程进行损伤修复),则有损伤的DNA分子将占______,这种修复过程的意义是______。
            • 10.

              下图甲所示为某果蝇染色体及部分基因组成(等位基因D、d位于性染色体上),观察该果蝇某器官切片,发现了如下图乙、丙所示细胞。请分析回答问题:

              (1) 丙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其分裂产生的配子的基因组成可能为_______。

              (2) 正常情况下,乙细胞?处的基因应为________,丙细胞中出现基因A和a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若甲细胞每个DNA分子均由1H标记,现将甲细胞置于不含3H的普通培养液中进行一次过程①所示的细胞分裂,则一个子细胞中含3H的染色体有________条。

              (4) 研究人员分析了果蝇不同类型的细胞,检测其基因表达,结果如丁图所示,在基因1~8中,有一个是控制核糖体蛋白质合成的基因,则该基因最可能是________。

              (5) 丁图所示细胞类型中功能最为相似的是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