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甲表示真核生物细胞中染色体(DNA)在细胞核中进行的一些生理活动,图乙表示细胞质中进行的某重要生理活动。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在图甲①的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进行培养,则a、b中带有3H标记的是 ______ (a,b,a和b)。
              (2)②过程需要的原料是 ______ ,图乙表示遗传信息的 ______ 过程,其中作为模板的是图中的 ______ 结构(用图中字母表示).由图可知缬氨酸的密码子是 ______ ;连接赖氨酸和甲硫氨酸的化学键是 ______ 。
            • 2.
              图l表示细胞生物遗传信息传递某过程,图2表示DNA结构片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遗传物质的探索历程中,艾弗里在格里菲思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找出了导致细菌转化的转化因子,赫尔希则完成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他们的实验中共同核心的设计思路是 ______ 。
              (2)图1所示的遗传信息传递过程是 ______ ,其中不同于图2的碱基互补配对方式是 ______ 。
              (3)科学家在探究DNA复制特点时运用的主要技术是 ______ 。若把图2所示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3代,子代中含14N的DNA所占比例为 ______ 。在DNA复制过程中作用于b点的酶是 ______ 。
              (4)若通过“PCR”技术共得到32个图2中的DNA片段,则至少要向试管中加入 ______ 个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5)若人组织中的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则其细胞内遗传信息的流动方向为 ______ 。
            • 3.
              图中①②③表示了真核细胞中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克里克将图中①②③所示的遗传信息的传递规律命名为 ______ .过程①发生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和 ______ 的间期.在过程①中如果出现了DNA分子中若干个碱基对的增添,而导致基因结构改变,这种DNA的变化称为 ______ .
              (2)过程②称为 ______ ,图中DNA片段由500对碱基组成,A+T占碱基总数的34%,该DNA片段复制2次,共需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分子 ______ 个.已知甲硫氨酸和酪氨酸的密码子分别是AUG、UAC,某tRNA上的反密码子是AUG,则该tRNA所携带的氨基酸是 ______ .
              (3)若a、b为mRNA的两端,核糖体在mRNA上的移动方向是 ______ (用字母表示).一个mRNA上连接多个核糖体叫做多聚核糖体,多聚核糖体形成的生物学意义是 ______ .
            • 4.

              人类对遗传的认知逐步深入:

              (1)研究发现豌豆的皱粒r基因的碱基序列比圆粒R基因多了800个碱基对,但r基因编码的蛋白质(无酶活性)比R基因编码的淀粉分支酶少了末端61个氨基酸,推测r基因转录的mRNA提前出现了_________。试从基因表达的角度,解释在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所观察的7种性状的F1中显性性状得以体现,隐性性状不体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该模型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释DNA分子的多样性,此外,____________的高度精确性保证了DNA遗传信息的稳定传递。

              (3)细胞内酶的合成___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经过翻译过程。

            • 5.

              生物节律是指以在单位时间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规律性的变化模式,它使生物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2017年度诺贝尔医学生理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生物节律分子机制方面的发现。

              (1)绝大多数生物都可以预测并适应环境的变化。18世纪科学家发现含羞草的叶片白天张开,黄昏时闭合。然而,当含羞草处于持续黑暗中时,其叶片会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植物具有内源性的生物节律。

              (2)20世纪70~90年代发现了控制昼夜节律的基因,作用机理如下图:

              Period基因经过①___________和②____________合成PER蛋白,此蛋白夜间积累,白天降解,且该蛋白水平的24h周期性波动与昼夜节律同步。

              Timeless基因编码的蛋白TIM对于正常的昼夜节律是必需的。TIM蛋白可以与PER蛋白结合,携带后者通过__________进入细胞核,而二者的结合物会_________Period基因的活性,这种调节方式是____________。

            • 6.

              请分析回答下列有关玉米遗传学的问题:


              (1)某玉米品种2号染色体上的基因对S、s和M、m各控制一对相对性状,基因S在编码蛋白质时,控制最前端几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1所示。已知起始密码子为AUG或GUG。基因S发生转录时,作为模板链的是图1中的________链。若基因S的b链中箭头所指碱基对G/C缺失,则该处对应的密码子将改变为________。某基因型为SsMm的植株自花传粉,后代出现了4种表现型,在此过程中出现的变异的类型属于________。

              (2)玉米的高秆易倒伏(H)对矮秆抗倒伏(h)为显性,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如图2表示利用品种甲(HHRR)和乙(hhrr)通过三种育种方法(Ⅰ~Ⅲ)培育优良品种(hhRR)的过程。

              ①利用方法Ⅰ培育优良品种时,获得hR植株常用的方法为___________。图2所示的三种方法(Ⅰ~Ⅲ)中,最难获得优良品种(hhRR)的是方法Ⅲ,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

              ②用方法Ⅱ培育优良品种时,先将基因型为HhRr的F1植株自交获得子代(F2),若将F2代的全部高秆抗病植株去除雄蕊,用F2代矮秆抗病植株的花粉随机授粉,则杂交所得子代中的纯合矮秆抗病植株占________。

            • 7.

              ATP酶复合体是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内普遍具有的一类功能蛋白,该分子由若干个亚基组成,主要功能是将生物膜一侧的H+搬运到另一侧时推动其部分亚基运转,从而催化形成ATP,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生物大分子的单体是____,合成场所是____。 

              (2)该分子在与能量转换有关的细胞器中大量存在:叶绿体中该分子分布的场所是_________;线粒体中该分子分布于内膜上,故有氧呼吸的第____阶段产生大量的ATP。原核细胞中没有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故该分子很可能位于细胞的____(结构)中。 

              (3)一个ATP分子中有____个高能磷酸键。ATP除了作为细胞生命活动的______物质外,高能磷酸键断裂后产生的AMP还可作为_________过程的原料。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