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为人体某些基因对性状控制的过程示意图.

              请回答问题:
              (1)过程①表示 ______ ,过程②进行的场所是 ______ (细胞器).
              (2)在血红蛋白的形成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的密码子存在于图中的 ______ 上.
              (3)基因1和基因2 ______ (填“能”或“不能”)同时存在于同一细胞中.
              (4)血红蛋白的异常会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出现,这说明基因对性状的控制途径之一是 ______ (从下列答案中选择).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
            • 2. 科学家发现多数抗旱型农作物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细胞和茎部细胞中却很难找到.
              (1)此代谢产物在茎部和叶肉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2)现有一抗旱植物,其体细胞内有一个抗旱基因R,其等位基因为r(旱敏基因).R、r的部分核苷酸序列如下:r:ATAAGCATGACATTA;R:ATAAGCAAGACATTA.抗旱基因突变为旱敏基因的根本原因是 ______ .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该抗旱基因控制抗旱性状是通过 ______ 实现的.
              (3)已知抗旱型(R)和多颗粒(D)属于显性性状,且控制这两种性状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纯合的旱敏型多颗粒植株与纯合的抗旱型少颗粒植株杂交,F1自交:
              ①F2抗旱型多颗粒植株中双杂合子所占比例是 ______
              ②若拔掉F2中所有的旱敏型植株后,剩余植株自交.从理论上讲F3中旱敏型植株所比例是 ______
              ③某人用一植株和一旱敏型多颗粒的植株作亲本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表现型,性状的统计结果显示抗旱:旱敏=1:1,多颗粒:少颗粒=3:1.若只让F1中抗旱型多颗粒植株相互授粉,F2的性状分离比是 ______
            • 3. 棉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的作物,科学家对棉植植株进行了相关的研究.

              (1)抗旱性棉能通过细胞代谢,产生一种代谢产物,调节根部细胞液内的渗透压.此代谢产物在叶肉和茎部细胞中很难找到,而在根部细胞中却能产生,其根本原因是这些细胞中 ______ (DNA、RNA、蛋白质)分子不同.研究得知与抗旱有关的代谢产物主要是糖类,那么可以推测出基因是通过控制 ______ 实现的.
              (2)现有一不抗旱棉(基因型rr)的根部分生区某细胞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产生两个子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Rr、rr.该细胞在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上基因突变情况为 ______ (从图1甲、乙、丙、丁四图中选出).基因r与R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
              (3)现有一抗旱棉(基因型Rrbb),其棉纤维呈深红色,称为深红棉,发生了如图2变化,产生了粉红色的棉纤维(粉红棉)的新品种.该变异属于染色体的 ______ 变异,该变异可以发生于 ______ (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该抗旱粉红棉新品种自交后,假如含有两条异常染色体的个体不能成活,则成活后代中出现抗旱粉红色棉的概率是 ______
              (4)拟采用转基因技术改良上述粉红棉的抗虫性.通常从其它物种获得 ______ ,将其与 ______ 用合适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别切割后,通过 ______ 酶连接,形成重组NDA分子,再转移到该玉米的培养细胞中,经筛选和培养等获得转基因抗虫植株.
            • 4. 如图A所示为人体内苯丙氨酸与酪氨酸的代谢途径,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三种酶.

              (1)若酶①由n个氨基酸组成,则酶①基因的碱基数目不能少于 ______ .合成酶①的过程中至少脱去了 ______ 个水分子.
              (2)如图B所示Ⅱ-1因缺乏图A中的酶①而患有苯丙酮尿症,Ⅱ-3因缺乏图A中的酶②而患有尿黑酸尿症,Ⅱ-4不幸患血友病(上述三种性状的等位基因分别用Aa、Bb、Hh表示).一号和二号家庭均不携带对方家庭出现的遗传病基因.Ⅰ-3个体涉及上述三种性状的基因型是 ______
              (3)Ⅱ-3已经怀有身孕,如果她生育一个女孩,健康的概率是 ______ ;如果生育一个男孩,健康的概率是 ______
            • 5. 在一些情况下,细胞可通过自噬作用降解自身的非必需成分来提供营养和能量.为探究B蛋白对细胞自噬的作用,研究人员进行了系列实验.
              (1)B蛋白在细胞质中的 ______ 上合成,在细胞溶胶中折叠形成正确的 ______ .B蛋白可以与磷脂结合,识别细胞内受损的细胞器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分子,进而形成自噬体.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降解受损的细胞器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分子,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依赖于膜的 ______ .细胞自噬的意义是清除细胞内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或错误折叠的蛋白质分子,维持 ______

              (2)研究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1所示.研究人员判断B蛋白可以诱导自噬体的形成,依据是 ______
              (3)为研究B蛋白作用的机理,研究人员将正常B蛋白或失活的B蛋白与纳米金颗粒(能与B蛋白结合)、脂质体(人工构建的脂双层球体)进行共孵育,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图2所示结果.实验观察到正常B蛋白存在时,金颗粒聚集在 ______ 处,而失活的B蛋白存在时无此现象.结合(2)的结果推测B蛋白的作用机理是 ______
            • 6. 野生型小鼠的Adam蛋白是与哺乳动物生殖有关的蛋白酶,由6号染色体上R基因控制合成;384aa蛋白与脂肪代谢、营养调节有关,由9号染色体上N基因控制合成,缺陷型小鼠则无法合成相应的正常蛋白.6、9号染色体均为常染色体.科研人员将N缺陷型(nn)雄鼠和R缺陷型(rr)雌鼠杂交,过程和结果如图1.

              (1)上述两对相对性状中野生型是 ______ (显性/隐性)性状,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 ______ 定律;亲本中R缺陷型雌鼠的基因型是 ______ ,从理论上分析F2中还应有表现型为 ______ 的个体出现.
              (2)结合有关研究,有人提出F2只出现野生型和N缺陷型的原因可能有以下3种:
              ①F1雄鼠不能产生或产生极少的含r基因的精子;
              ②F1雄鼠能正常产生含r基因的精子,但含r基因的精子不能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③F1雄鼠能正常产生含r基因的精子并能正常受精,但基因型为rr的受精卵不能正常进行细胞分裂和分化.
              (3)为验证上述3种假设是否正确,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利用基因敲除技术制备基因型为RR、Rr、rr的实验小鼠,取同龄成年雄鼠,切取睾丸并称重,结果如表.(注:可用睾丸质量/体重来衡量动物产生精子的能力,因为睾丸萎缩产生精子会能力下降或不能产生精子)
              个体的基因型 RR Rr rr
              睾丸质量/体重(%) 0.8 0.76 0.79
              此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没有差异.
              ②小鼠交配后,精子需要依靠鞭毛游过子宫、到达输卵管的上部才能与卵细胞进行受精.R缺陷型雄鼠与野生型雌鼠交配一段时间后,冲洗输卵管并统计冲洗出来的精子数目,结果如表.
              亲本 野生型雌鼠×野生型雄鼠 野生型雌鼠×R缺陷型雄鼠
              冲洗获得的精子个数 300 10
              此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③取野生型和R缺陷型鼠的卵细胞和精子,经体外受精、细胞培养后,统计获得的两细胞期、四细胞期、多细胞的囊胚的数量,其结果如图2,此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4)综上所述,在N缺陷型雄鼠甲和R缺陷型雌鼠乙杂交过程中,F2只出现野生型和N缺陷型两种表现型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
            • 7. 玉米,雌雄同株,单性花,通常为自花授粉.玉米叶片叶绿素的合成受7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的控制,同时也受光照的影响.在正常光照下,体细胞含有2个A的玉米植株叶片呈深绿色;含一个A的植株叶片呈浅绿色;没有A的植株叶片呈黄色,会在幼苗期后死亡.
              (1)在正常光照下,某植株叶片呈深绿色,而在遮光条件下却呈黄色,其原因是光照影响到与叶绿素合成有关的 ______ 的基因(A)的表达,进而影响叶片颜色,此过程说明性状是 ______ 的结果.
              (2)有一批浅绿色植株(P),如果让它们相互授粉得到F1,F1植株随机交配得到F2代,F2代成熟植株中a基因频率为 ______
              (3)现有一正常光照下呈浅绿色的成熟植株甲,其体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一条p为正常,另一条q为异常(如图所示),说明该植株发生的变异是 ______
              ①只有q的花粉会失去受精活力;卵细胞若无A或a基因则不能完成受精作用.若A或a基因在片段m上,则植株甲 ______ (能、不能)产生浅绿色的后代.
              ②为了进一步确定植株甲的基因A、a在染色体p、q上的分布,现将植株甲进行自交得到F1,待F1长成成熟植株后,观察并统计F1表现型及比例.请预测结果并得出结论:
              Ⅰ.若F1全为浅绿色植株,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 ______ 上.
              Ⅱ.若F1深绿色植株:浅绿色植株=1:1,则植株甲体细胞中基因A、a分别位于 ______ 上.
            • 8. 大部分普通果蝇身体呈褐色(YY),具体纯合隐性基因的个体yy呈黄色.但是,即使是纯合的YY品系,如果用含有银盐的饲料饲养,长成的成体也为黄色.这种现象称为“表型模拟”,是由环境造成的类似于某种基因型所产生的表现型.
              (1)对果蝇基因组进行研究,应测序哪几条染色体 ______
              (2)用15N对果蝇精原细胞的一个染色体上的DNA分子进行标记,在正常情况下,n个这样的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中,含15N的精子数为 ______
              (3)已知果蝇白眼为伴X隐性遗传,显性性状为红眼(A).现有一对亲本杂交,其子代中雄性全部为白眼,雌性全部为红眼,则这对亲本的基因型是 ______
              (4)从变异的类型看,“表型模拟”属于 ______ ,理由是 ______
              (5)现有一只黄色果蝇,你如何判断它是否属于“表型模拟”?
              ①请写出方法步骤 ______
              ②结果预测及结论: ______
            • 9. 洋麻茎秆的红色和绿色由A-a、B-b,R-r三对基因共同决定,三对基因与茎秆颜色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基因型为A-B-rr的个体表现为红茎,其余则为绿茎.现有三组纯种亲本杂交,其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组别 亲本组合 F1自交 F2
              绿茎×红茎 红茎 绿茎:红茎=1:3
              绿茎×红茎 绿茎  绿茎:红茎=13:3
              绿茎×红茎 红茎 绿茎:红茎=7:9
              请回答有关问题:
              (1)从 ______ 组杂交实验的结果可判断,A-a、B-b两对基因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2)甲组绿茎亲本可能的基因型是 ______ ______ .在丙组F2代中红茎个体的基因型有 ______ 种.
              (3)乙组F2中的红茎个体分别自交,后代中出现红茎个体的概率是 ______
              (4)花青素是一种非蛋白类化合物,由图示可知,其合成过程是在基因的复杂调控下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有 ______
              A.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B.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C.一种性状可以由多对基因控制
              D.基因的表达受到其他基因的调控
              E.生物的性状不仅受到基因的控制,还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
            • 10. 基A编码酶A,当其发生突变时,其编码产物可能发生变化.表l显示了该基因四种突变编码的产物的变化情况.表2是突变2与突变前细胞中几种物质含量的变化.
              表1(与突变前的酶活性和氨基酸数目比值)
              比较指标 突变1 突变2 突变3 突变4
              酶活性 100% 50% 10% 150%
              氨基酸数目 1 1 小于1 大于1
              表2
              细胞内物质含量比值 突变前 突变后
              DNA:RNA:酶A 1:5.4:21.7 1:3.1:11
              请分析回答:
              (1)突变1和突变2均可能是由于基因A中碱基对发生 ______ 而引起的.突变3可能是由于碱基对发生替换从而导致 ______ .突变1所编码的产物没有改变的原因是 ______
              (2)分析表2可知,突变2细胞中突变基因2所编码的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较慢,除了因为该酶活性较低外,还可能因为细胞中 ______
              (3)真核生物细胞中常常出现一条mRNA上聚集着多个核糖体,其意义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