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观察下列图示,请思考(其中D、d依次代表豌豆的高茎、矮茎基因)

              (1)能正确表示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图示是①~④中哪一幅?其具体内涵是什么?发生时间及细胞学基础是什么?

              (2)图示基因分离过程适用哪些生物?

            • 2.

              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了遗传的两大定律。如图是植物杂交过程示意图,请思考:

              (1)图中①②操作具体内容及目的是什么?①②是否同时进行?

              (2)本杂交实验中涉及两次套袋,其时间分别在何时进行,目的是什么?

              (3)图示杂交是以____(填“高茎”或“矮茎”)作母本,若进行反交实验,则F1应表现为____(填“高茎”或“矮茎”)。

              (4)若A的基因型为DD,B的基因型为dd,则图示“豆荚”的基因型为____,其中所结7粒种子中“种皮”基因型为____,“种子胚”的基因型为____,三者中真正属于F1的是____。

            • 3. 在一个小岛上有两种蜥蜴,一种蜥蜴四肢的脚趾连起来(联趾)便于划水,使其有较强的游泳能力;另一种蜥蜴的四肢脚趾是分开的(分趾),游泳能力很弱。假设脚趾的这两种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W、w)决定的。请回答下面问题:

              (1)两只分趾的蜥蜴生了一只联趾的蜥蜴,可见显性性状是________,联趾的基因型为________。

              (2)最初,小岛上食物充足,蜥蜴群体基因库中的W基因和w基因各占50%。当蜥蜴群体的数量增加,岛上食物不足时,W基因的比例________。

              请解释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W和w基因比例变化,可知蜥蜴种群(产生、未产生)________了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3)请绘制出由于食物不足等原因的自然选择,小岛上蜥蜴群体基因库中W基因和w基因所占比例的变化。


            • 4.

              豌豆种子的形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表是有关豌豆种子形状的三组杂交试验结果。

              (1)从表中第_________个组合的试验可以推知,显性性状是____________。

              (2)第二个组合的两个亲本基因型依次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3)第一个组合后代中,同时出现了圆粒和皱粒两种性状,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上称_____________。基因R和r的遗传遵循         定律。

              (4)第________个组合为测交试验。

            • 5.

              下面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阅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是____________。

              (2)操作①叫____________,操作②叫____________;为了确保杂交实验成功,①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时间上要在花粉成熟____________进行。

              (3)红花(A)对白花(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开的花为____________色。

              (4)若P为显隐性纯合子,让F1进行自交,F2的性状中,红花与白花之比为____________,F2代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且比值为____________。

            • 6.

              下图为豌豆的一对相对性状遗传实验过程图解,请仔细读图后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实验的亲本中,父本的性状是____________,母本的性状是____________。

              (2)操作①叫_________操作②叫___________。

              (3)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则杂种种子种下去后,长出的豌豆植株表现为_________。

              (4)若亲代皆为纯合体,让F1进行自交,F2性状中高茎与矮茎之比为_______,F2的遗传因子组成类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生物体的这种现象称作_______________。

            • 7.
              隐性性状是指生物体不能表现出来的性状 ______ .(判断对错)
            • 8.
              小麦的毛颖和光颖是一对相对性状,由基因A、a控制;另一对相对性状抗锈病和易感锈病由基因B、b控制。两对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进行遗传。下表是三组不同小麦品种杂交结果的数量比,请回答问题:

              亲本植株

              F1表现型及植株数目比

              组合

              表现型

              毛颖抗病

              毛颖易感病

              光颖抗病

              光颖易感病

              毛颖抗病×毛颖抗病

              9

              3

              3

              1

              毛颖易感病×光颖抗病

              1

              1

              1

              1

              光颖抗病×光颖抗病

              0

              0

              3

              1

              (1) 在甲组合中,亲本均为毛颖,而F1中既有毛颖又有光颖,这种现象在遗传学中称为______________ 。

              (2) 根据表中组合及结果可判断,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组合中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丙组合F1中能够稳定遗传的个体所占比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下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显性基因为A,隐性基因为a;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


              (1)控制遗传病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基因;控制遗传病乙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         性基因。

              (2)Ⅰ-1的基因型是          ,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一个患病女孩,基因型是             

              (3)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只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         

              (4)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几率是          

              (5)已知该地区每50个表现正常的居民中有1个人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致病基因携带者。那么Ⅱ-5和该地区表现正常的女性婚配,他们生患甲病孩子的几率是                。

            • 10.
              观赏植物藏报春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两性花、异花传粉.在温度为20~25℃的条件下,红色(A)对白色(a)为显性,基因型AA和Aa为红花,基因型aa为白花,若将开红花的藏报春移到30℃的环境中,基因型AA、Aa也为白花.试回答:
              (1)根据基因型为AA的藏报春在不同温度下表现型不同,说明 ______ ,温度对藏报春花的颜色产生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温度影响了 ______ .
              (2)现有一株开白花的藏报春,以下实验步骤可判断它的基因型:
              ①在人工控制的20~25℃温度条件下种植藏报春,选取开白花的植株作亲本甲.
              ②在 ______ 期,去除待鉴定的白花藏报春(亲本乙)的雄蕊,并套纸袋.
              ③待亲本乙的雌蕊成熟后, ______ ,并套袋.
              ④收取亲本乙所结的种子,并在 ______ 温度下种植,观察 ______ .
              ⑤结果预期:若杂交后代都开白花,则待鉴定藏报春的基因型为 ______ ;若杂交后代 ______ ,则待鉴定藏报春的基因型为AA;若杂交后代既有红花,又有白花,则待鉴定藏报春的基因型为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