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豚鼠毛色的黄色基因R与白色基因r是位于9号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精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Rr的异常黄色雌豚鼠甲(含有异常9号染色体的豚鼠为异常豚鼠),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1所示.请据图回答.

              (1)用甲豚鼠与正常的白色豚鼠作亲本杂交,其F1随机交配所得的F2中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异常白色豚鼠所占比例为 ______ .
              (2)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染色体组成无异常,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父本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发生了 ______ (填变异类型).
              (3)如果以图2所示染色体的雄豚鼠与正常的白色雌豚鼠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只黄色豚鼠,经检测,其9号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3所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______ .
              (4)豚鼠的粗毛与细毛分别由位于4号染色体上的A与a控制,用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4所示的雌雄豚鼠杂交,子代中黄色粗毛豚鼠所占比例为 ______ ,白色细毛豚鼠所占比例为 ______ .
            • 2.
              某植物茎秆有短节与长节,叶形有皱缩叶与正常叶,叶脉色有绿色和褐色,茎秆有甜与不甜.下面是科研人员用该植物进行的两个实验(其中控制茎秆节的长度的基因用A和a表示,控制叶形的基因用B和b表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l)【实验一】纯合的短节正常叶植物与纯合的长节皱缩叶植物杂交F1,全为长节正常叶植株,F2中长节正常叶:长节皱缩叶:短节正常叶:短节皱缩叶=9:3:3:1.
              ①从生态学方面解释上述实验中F1的性状表现有利于 ______ .
              ②请在方框内画出实验一中F1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用“|”表示染色体,用“.”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______
              (2)【实验二】纯合的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与纯合的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杂交,F1全为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F2中只有两种表现型,且绿色叶脉茎秆不甜植株:褐色叶脉茎秆甜植株=3:1(无突变、致死现象等发生).
              ①与实验一的F2结果相比,请尝试提出一个解释实验二的F2结果的假设 ______ .
              ②根据你的假设,实验二中F1产生配子的种类有 ______ 种.
              ③为验证你的假设是否成立,可采用 ______ 法,若实验结果为 ______ ,则假设成立.
            • 3.
              研究发现某种豚鼠毛色的遗传涉及4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其中Cb、Cs、Cc、Cx分别控制黑色、银色、乳白色和白色.为确定该组基因间的显隐性关系,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几组杂交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由实验一可知,豚鼠毛色中黑色与白色为 ______ ,其遗传方式遵循 ______ .
              (2)据图分析,如果一个个体的表现型为黑色,则其基因型可能有 ______ 种.乙和丙杂交后代中,银色个体占 ______ .
              (3)已知复等位基因之间可相互突变.若发育成实验一中的豚鼠甲(黑色)的受精卵发生了基因突变,但并未改变表现型.为探究该个体突变的方向,请设计简单的实验,并完成结果预测及分析:
              实验思路:让该只黑色雄性豚鼠与多只 ______ 豚鼠交配,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分析:
              ①若子代全为黑色,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 ;
              ②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CbCs
              ③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则说明突变后个体的基因型为 ______ .
            • 4.
              稻瘿蚊是水稻生长过程中的钻蛀性害虫,化学药剂防治不理想,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选育和种植抗虫新品种.目前的抗性品种中,已经鉴定的抗稻瘿蚊基因有GM1~GM10.现有一个抗性新品种GXM,科研人员对其进行了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
              (1)欲鉴定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与现有的抗虫品种的差别,将鉴定品种播于育苗盆内,将育苗盆移至盛水的水泥池中,盖上网罩,按比例接入交配过的雌蚊,接蚊后20天统计各鉴别植株的抗虫、感虫株数.该过程中需用 ______ 两组作对照.
              (2)将GXM与感虫品种TN1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F2抗虫:感虫=3:1.说明该新品种对稻瘿蚊的抗性由 ______ 控制.
              (3)将GXM与已有的抗虫品种BG4杂交,F1均表现为抗虫,F2抗虫:感虫=13:3.该实验结果说明 ______ .
              (4)目前已知的10个抗稻瘿蚊基因中绝大多数都已经定位,分别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欲培养抗性更强的水稻新品种,可以采用的思路是 ______ .
              (5)研究发现,稻瘿蚊在抗虫水稻上能正常产卵孵化,但绝大多数幼虫不能正常发育而死亡.水稻产区常将抗稻瘿蚊品种与感虫品种混合播种,其目的是 ______ .
            • 5.
              某哺乳动物的毛色有黑色、灰色、棕色、花斑色四种,毛色由位于某对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和a控制,A+、A和a互为等位基因,且A+对A、a完全显性.现有5对亲本杂交,多次产仔的结果如表:
              组别 父本 母本 子代表现型
              黑色 灰色 全黑色
              黑色 灰色 黑色:花斑色=1:1
              黑色 灰色 黑色:灰色=1:1
              灰色 棕色 花斑色
              花斑色 花斑色 灰色:棕色:花斑色=1:1:2
              请回答:
              (1)分析上表可知,黑色毛色个体的基因型是 ______ .A对a的显性表现形式的类型是 ______ .
              (2)用遗传图解表示上表中组别④亲本杂交得到子代的过程(写出1种可能图解).
              ______ .
              (3)该宠物的毛形分直毛和卷毛两种,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B、b)控制,Y染色体上无相应基因.现用两只黑色卷毛的雌、雄亲本杂交,产生F1共7只,其中1只为花斑色直毛.该宠物的毛形中,显性性状是 ______ ,雄性亲本的基因型是 ______ ,两亲本产生的黑色卷毛雌性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______ .
            • 6.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利用玫瑰花做杂交实验,第二年得到子代,结果如表所示:
              父本 母本 子代
              红玫瑰 红玫瑰 298红玫瑰、101白玫瑰
              白玫瑰 白玫瑰 红玫瑰、白玫瑰(未统计数量比)
              红玫瑰 白玫瑰 红玫瑰、白玫瑰(未统计数量比)
              红玫瑰 红玫瑰 全红玫瑰
              (1)假设玫瑰花色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则依据 ______ 组对显隐性的判断可知此假设不成立.
              (2)以下是对该实验现象提出的另外两种可能的假说:
              假说一: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N+、N、n)控制,其中N决定白色,N+和n都决定红色,N+相对于N、n是显性,N相对于n是显性.若该假说正确,则甲组两个亲代红玫瑰花的基因型组合方式有 ______ 种情况,试写出其中的一种组合方式: ______ .
              假说二:花色性状由三个等位基因(N、n1、n2)控制,只有n1和n2同时存在时,才会表现为白色,其它情况均为红色,N相对于n1、n2为显性.
              ①依据假说二 ______ (填“能”或“不能”)对其他各组的杂交实验结果加以解释.
              ②根据假说二试写出乙组两个白玫瑰花亲本的基因型组合: ______ ,及杂交子代中的红玫瑰花与白玫瑰花的分离比: ______ .
              ③经进一步实验推理证明了假说二是正确的,则上述探索玫瑰花遗传方式的思路在科学研究中被称为 ______ 法.
            • 7.
              豌豆野生型花为腋生,突变型花为顶生.为研究花位置的显隐性关系和控制花位置基因的情况,进行了以下相关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花位置的显隐性关系.选择突变型与野生型杂交,F1全为腋生植株,F2腋生植株和顶生植株比为3:1,可确定:①腋生为显性性状,F1产生 ______  种配子;②雌、雄配子的结合是 ______ ;③各基因型植株存活率 ______ .
              (2)现有甲、乙两株纯合花顶生植株F确定控制甲、乙花位置基因的情况.选择 ______ 杂交,观察并统计F1情况.若F1表现型 ______ ,可确定花位置由多对等位基因控制.让F1自交,观察并统计F2情况.若F2中花腋生植株:花顶生植株=9:7,则花位置性状可能由位于 ______ 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若F2中花腋生植株:花顶生植林=1:1,则花位置性状可能由位于 ______ 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 8.
              果蝇、玉米、豌豆是常用的遗传学实验材料,请根据下述实验回答问题:
              (1)果蝇的某一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R,r)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死.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F1代果蝇共185只,其中雄蝇63只.若F1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______ ,让F1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R的频率为 ______ .
              (2)玉米有黄粒品种,如果有一黄粒玉米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 ______ 变异,将这一变异玉米和正常玉米杂交,得到的F1是淡黄粒.F1自交,则F2代中黄粒个体占 ______ .如果让淡黄粒玉米与白粒玉米杂交,后代玉米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
              (3)豌豆的高茎对矮茎为显性,现进行高茎豌豆的自交,所得F1既有高茎又有矮茎,若F1全部高茎在自然状态下获得后代,其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______ .
            • 9.
              亨廷顿舞蹈症是由第四号常染色体上的Humtington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一般在中年发病.某家庭亨廷顿舞蹈症系谱图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Humtington基因发生突变可能是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 ______ 而引发的基因结构改变.
              (2)Ⅲ6的基因型是 ______ (填“HH”、“Hh”或“hh”),原因是 ______ .
              (3)Ⅲ7是患者的概率为 ______ ,Ⅲ7在出生前,为确定其是否患亨廷顿舞蹈症,可用 ______ 的手段来进行产前诊断.目前对此病的治疗思路之一是特异性降解由突变体基因合成的mRNA,从而阻止基因表达中的 ______ 环节.
              (4)若Ⅲ代中某个体基因型为HHh,研究发现其原因为染色体变异,则该变异 ______ (填“一定”或“不一定”)是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是 ______ .
            • 10.
              正常小鼠体内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编码胱硫醚γ-裂解酶(G酶),体液中的H2S主要由G酶催化产生.为了研究G酶的功能,需要选育基因型为B-B-的小鼠.通过将小鼠一条常染色体上的B基因去除,培育出一只基因型为B+B-的雄性小鼠(B+表示具有B基因,B-表示去除了B基因,B+和B-不是显隐性关系).请回答:
              (1)欲选育B-B-雌性小鼠,科研人员用正常小鼠和一只B+B-雄性小鼠杂交,然后让子一代 ______ ,可从后代中选出符合要求的小鼠.
              (2)B基因控制G酶的合成,其中翻译过程在细胞质的核糖体上进行,通过tRNA上的 ______ 与mRNA上的碱基识别,将氨基酸转移到肽链上.酶的催化反应具有高效性,胱硫醚在G酶的催化下生成H2S的速率加快,这是因为 ______ .
              (3)小鼠的正常尾与弯曲尾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现有发育良好的纯合正常尾雌、雄小鼠各一只,纯合弯曲尾雌、雄小鼠各一只,请设计一次杂交实验确定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写出实验方案,并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假设子代个体足够多) ______ .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