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玉米的长节(G)对短节(g)是显性,胚乳的紫色(E)对白色(e)是显性,现将某两植株杂交,子代性状类型及数量统计如图1,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        
              (2)将F1中的长节紫色植株与短节白色植株杂交,则后代长节紫色植株的概率是    
              (3)玉米的甜味和非甜味为另一对相对症状,有人将纯合甜味和纯合非甜味玉米同行种植,如图2所示,且雌蕊接受同株和异株花粉的机会相等,请通过分析各行玉米的种子性状,判断甜味和非甜味的显隐性关系,写出预期结果和结论.        
              (4)若非甜味是显性,现将B行植株的种子发育成的新个体(F1)进行随机交配,则所得种子的甜味与非甜味比例是    
            • 2. 玉米非糯性基因(A)对糯性基因(a)为显性,植株紫色基因(B) 对植株绿色基因(b)为显性,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第9号和第6号染色体上.玉米非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蓝色,糯性籽粒及花粉遇碘液变棕色.现有非糯性紫株、非糯性绿株和糯性紫株三个纯种品系供实验选择.

              (1)若要采用花粉鉴定法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应选择非糯性紫株品系与    品系杂交.
              (2)当用X射线照射纯合非糯性紫株玉米花粉后,将其授于纯合非糯性绿株的个体上,发现在F1代734株中有2株为绿色.经细胞学的检查表明,这2株绿色植株是由于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区段缺失导致的.已知第6号染色体区段缺失的雌、雄配子可育,而缺失纯合体(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请回答:
              ①在上述F1代绿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到上图染色体图象,说明此时细胞处于    期.该细胞中b基因所在位点应该是上图中基因位点    (填基因位点“1”或者“2”).
              ②在做细胞学的检査之前,有人推测F1代出现绿株的原因是经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导致F1代少数绿苗产生.某同学设计了以下杂交实验,以探究X射线照射花粉后产生的变异类型.
              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上述F1代绿色植株与    纯种品系杂交,得到种子(F2代);
              第二步:让F2代植株自交,得到种子(F3代);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F3代植株颜色及比例.
              结果预测及结论: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紫色基因(B)突变为绿色基因(b).
              若F3代植株的紫色:绿色为    ,说明X射线照射的少数花粉中第6号染色体载有紫色基因(B)的区段缺失.
            • 3. 某种植物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共同控制,其产生机制如下图甲所示.为探究该种植物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过程及结果如图乙所示:

              (1)图甲说明基因可以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2)根据图甲,分析纯合白色花的基因型是    
              (3)图乙中F2白花植株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植株中的比例为    ;还有部分个体自交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它们的基因型是    
              (4)图乙中F1进行测交,其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 4. (2016•汕头二模)鸡冠有胡桃冠、玫瑰冠、豌豆冠和单冠4种形状.如图是一个相关的杂交试验,亲代均为纯合子.
              (1)由该试验可以初步推测,鸡冠形状由    对基因控制,有关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鸡冠性状不与    相关联,而F2的4种表现型之间的数量比为    
              (2)如果推测成立,那么,让F2中的一只玫瑰冠雄鸡与一只豌豆冠雌鸡交配,后代最多可出现    种形状的鸡冠.
              (3)上述推测可以通过进一步试验进行验证,例如让F1中的胡桃冠雄鸡与    交配,由于相关基因的遗传遵循    定律,胡桃冠雄鸡将产生    配子,因此理论上说,其后代将出现数量比相同的4种表现型.
            • 5. 玉米的甜度由等位基因D、d控制,DD、Dd表现为非甜味,dd表现为甜味.玉米的糯性由等位基因G、g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均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现以甜味非糯性玉米和非甜味糯性玉米为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在玉米的糯性性状表现中,显性性状是    
              (2)已知这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理论上F2还应该出现    性状的个体,但实际并未出现,推测其原因可能是基因型为    的个体本应表现出该性状,却表现出非甜味糯性的性状.
              (3)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研究者为了探究e是否也在9号染色体上,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时,则e不在9号染色体上;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时,则e在9号染色体上,且不发生交叉互换.
            • 6. 为研究玉米(2n=20)的甜质性状的遗传,进行如下实验(基因用A/a;B/b…表示).
              P:甲品种(甜)X 乙品种(甜)→F1(非甜)自交→F2:非甜:甜:超甜=9:6:1
              请根据杂交实验分析回答:
              (1)玉米甜质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F2中甜玉米的基因型有    种,甜玉米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占    
              (2)超甜的基因型是    ,F2出现超甜的原理是    
              (3)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染色体杂交技术,将小麦中的抗病基因R和高产基因H的染色体片段导入多种玉米体细胞,再培育成可育植株,其中一种植株的基因型如下图:

              ①若该植株自交,减数分裂中A与a所在的染色体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联会,而其它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可观察到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最多有    条染色体;减数分裂完成后,可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概率及活性相等,产生的子代均正常发育,则该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抗病、高产、超甜的概率为    
            • 7. 某种自花授粉、闭花传粉的植物,其花的颜色有红色和白色两种,茎有粗、中粗和细三种.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状态下该种植物一般都是    (纯合子/杂合子);若让两株相对性状不同的该种植物进行杂交,应先除去母本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其目的是    ;然后在进行人工异花传粉的过程中,需要两次套上纸袋,其目的都是    
              (2)若已知该植物花色由D、d和E、e两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一基因型为DdEe的植株,其体细胞中相应基因在DNA上的位置及控制花色的生物化学途径如图.

              则该植株花色为    ,其体细胞内的DNA1和DNA2所在的染色体之间的关系是    .该植株自交时(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现象),后代中纯合子的表现型为    
              通过上述结果可知,控制花色的基因遗传    (是/不是)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3)已知该植物茎的性状由两对独立遗传的核基因(A、a,B、b)控制.只要b基因纯合时植株就表现为细茎,当只含有B一种显性基因时植株表现为中粗茎,其它表现为粗茎.若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然状态下繁殖,得到子一代.请用遗传图解表示该过程(配子不做要求).    
            • 8. 图1为果蝇体内一个细胞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示意图,如表表示基因与性状之间的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AaBbDd
              性状灰身黑身全翅残翅红眼白眼
              (1)A和B是非等位基因,其本质是    不同,如果要通过观察颜色验证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可以选用的与该个体杂交的个体的基因型为        
              (2)野生型果蝇中,眼色的红色由常染色体上D基因决定,dd的个体不能产生色素表现为白眼.但另一对独立的基因E-e中,E使红眼色的变为紫色,e则无作用.现有两纯种杂交,F1自交得F2,结果如图2:为确定F2代中某紫眼雄蝇的基因型,将其进行测交.
              若后代表现型为    两种,则其基因型为    
              若后代中出现    种表现型,则其基因型为    
            • 9. 普通油菜种子所含的芥酸会在动物心肌细胞处贮集造成组织损伤,因此培育低芥酸油菜是研究人员的重要目标.现已知菜籽的芥酸含量由两对等位基因(H和h,G和g)控制.研究人员以如图所示路线获得低芥酸油菜新品种,F1自交所得F2表现为1:4:6:4:1的性状分离比,其中低芥酸油菜仅占
              1
              16


              (1)F1减数分裂时,H基因所在染色体会与G基因所在染色体    (填“会”或“不会”)发生联会.F2中占
              6
              16
              的中芥酸油菜可能的基因型为    .为了更高效地获得低芥酸油菜,还可采用    育种技术.
              (2)油菜的大规模种植中偶然发现了一株无花瓣突变体,为确定这一新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杂交试验:
              第一步:无花瓣突变体与正常花瓣油菜杂交,F1全为正常花瓣油菜.
              第二步:将F1正常花瓣油菜与无花瓣油菜杂交,子代除正常花瓣油菜、无花瓣油菜外,还出现了花瓣退化不彻底的中间型油菜,且正常花瓣:中间型:无花瓣=1:2:1.
              据此分析:
              ①无花瓣为    性状,受    对等位基因控制.
              ②若部分中间型油菜花瓣退化不彻底是因相关基因中一个碱基对发生替换,导致了调节花瓣正常发育的多肽链中第13位氨基酸由苏氨酸(遗传密码有ACU、ACC、ACA、ACG)变成丝氨酸(遗传密码有AGU、AGC),则该基因的模板链上碱基对替换情况是    
              ③请用遗传图解表示F1与无花瓣油菜的杂交过程.(说明:若该相对性状受n对等位基因控制,显性基因分别用A、B、C、D、…表示.)
              ④无花瓣油菜个体减耗节能、光能利用率高,较普通油菜可增产15%以上,现欲获得大量的无花瓣油菜种子,可采取的措施为    
            • 10. 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

              (1)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
              杂交组合F1F2
              第一组甲×乙黑颖黑颖
              第二组乙×丙黑颖黑颖:黄颖=3:1
              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    ,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②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
              (2)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    
              (3)燕麦的5号染色体上还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    ,基因P转录时以    链为模板合成mRNA,基因P在燕麦某个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    个.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