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已知某植株的高产与低产这对相对性状受一对等位基因M、m控制,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用300对亲本均分为3组进行了如表所示的实验一:
              组别杂交方案杂交结果
              甲组高产×高产高产:低产=14:1
              乙组高产×低产高产:低产=5:1
              丙组低产×低产全为低产
              该植株的花色遗传可能由一对或多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次用字母A、a;B、b;C、c…表示).为探究花色遗传,生物兴趣小组做了实验二:将甲、乙两个白花品系杂交得F1,F1都开紫花,F1白花授粉产生F2代,收获的F2中紫花162株,白花126株.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回答问题:
              (1)由实验一的结果可知,甲组的结果不符合3:1,其原因是    ,乙组的高产亲本中纯合子与杂合子的比例为    
              (2)分析实验二可知,紫花和白花这对相对性状至少受    对等位基因的控制,其遗传遵循    定律.若只考虑最少对等位基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可能,则F1的基因型为    
              (3)现用两紫花高产植株杂交,子代Fl中有紫花高产:紫花低产:白花高产:白花低产=9:3:3:1,淘汰白花植株,让其余植株自由交配,子代中M基因的频率是    
            • 2. 某种植物雄株(只开雄花)的性染色体XY;雌株(只开雌花)的性染色体XX.等位基因B和b是伴X遗传的,分别控制阔叶(B)和细叶(b),且带Xb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婚后使受精卵致死.用阔叶雄株和杂合阔叶雄株进行杂交得到子一代,再让子一代相互杂交得到子二代.回答下列问题:
              (1)理论上,子二代中,雄株数:雌株数为    
              (2)理论上,子二代雌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    ;子二代雄株中,B基因频率:b基因频率为    
              (3)理论上,子二代雌株的叶型表现为    ;子二代雌株中,阔叶:细叶为    
            • 3. 甲、乙、丙三种植物的花色遗传均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每对等位基因中,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表现为完全显性).白色前体物质在相关酶的催化下形成不同色素,花瓣中含有哪种颜色的色素就变现为相应的颜色,不含色素的花瓣表现为白色.色素的代谢途径如下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基因控制生物性状的途径来看,基因通过    ,进而控制上述三种植物花色性状遗传的.
              (2)乙种植物中,基因型为cc的个体不能合成催化前体物质转化为蓝色素的酶,则基因型为ccDD的植株中,D基因    (能、不能)正常表达.丙种植株中,E酶的形成离不开f酶的催化,则基因型为EEFF的个体中,E基因    (能、不能)正常表达.
              (3)基因型为AaBb的甲植株开    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基因型为CcDd的乙植株开    色花,自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5)基因型为EeFf的丙植株开    色花,测交产生的子一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4. 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见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基因组合   A_Bb  A_bbA_BB或aa_
                植物颜色粉色红色白色
              若不知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某课题小组选用了AaBb粉色植株自交进行研究.
              Ⅰ实验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下面的图示方框中补充其他两种类型(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
                  
              ②实验方法:粉色植株自交
              ③实验步骤:
              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二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④实验可能的结果(不考虑交叉互换)及相应的结论:
              a.    ,两对基因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一种类型);
              b.    ,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二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粉色:红色:白色=2:1:1,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符合上图第三种类型).
              Ⅱ若上述两对基因的遗传符合自由组合定律,则粉色植株自交后代中:
              ①子代白色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白花植株中a的基因频率是    (用分数表示).
              ②子代红花植株中杂合子出现的几率是    ,若对杂合子的红花植株幼苗用秋水仙素处理,那么形成的植株为    倍体.
            • 5. 为研究玉米(2n=20)的甜质性状的遗传,进行如下实验(基因用A/a;B/b…表示).
              P:甲品种(甜)X 乙品种(甜)→F1(非甜)自交→F2:非甜:甜:超甜=9:6:1
              请根据杂交实验分析回答:
              (1)玉米甜质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    定律,F2中甜玉米的基因型有    种,甜玉米中基因型与亲本相同的占    
              (2)超甜的基因型是    ,F2出现超甜的原理是    
              (3)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染色体杂交技术,将小麦中的抗病基因R和高产基因H的染色体片段导入多种玉米体细胞,再培育成可育植株,其中一种植株的基因型如图:

              ①若该植株自交,减数分裂中A与a所在的染色体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联会,而其它染色体能正常联会,可观察到细胞中有    个四分体;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最多有    条染色体;减数分裂完成后,可产生    种基因型的配子.
              ②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概率及活性相等,产生的子代均正常发育,则该植株自交,子代表现为抗病、高产、超甜的概率为    
            • 6. 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1)细胞中花青素存在的场所是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    .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3)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花色分别为    
              (4)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一个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该突变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常染色体上.杂交组合:选择    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结果预测与结论:
              ①若杂交后代    ,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    ,则突变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 7. 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II、III、IV、X、Y表示染色体,基因D、d分别控制长翅、残翅.请据图回答:

              (1)由图可知,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可表示为    
              (2)图中雄果蝇的基因型可写成    ,该果蝇经减数分裂至少可以产生    种配子.
              (3)多对如图雌雄果蝇交配产生的F1中的长翅与残翅之比接近2:1,其原因可能是    
              (4)研究发现果蝇的IV染色体单体(缺失1条IV染色体)能够存活下来,产生单体果蝇的变异类型为    .据不完全统计,迄今未发现其它染色体缺失一条的果蝇,从基因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    
              (5)已知果蝇III号染色体上有控制黑檀体和灰体的基因,将黑檀体无眼果蝇与灰体有眼果蝇杂交,获得的F1代均为灰体有眼果蝇.将F1代雌雄果蝇自由交配,F1代表现型为灰体有眼、灰体无眼、黑檀体有眼、黑檀体无眼,且其比例接近于9:3:3:1,说明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不在    号染色体上.将有眼无眼基因与位于II号染色体上的基因重复上述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上述实验结果类似,则说明控制有眼无眼的基因可能位于    染色体上.
            • 8. 孟德尔利用豌豆的黄色圆粒(YYRR)与绿色皱粒(yyrr)两个纯合亲本进行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发现了遗传的第二定律.请回答下列问题:
              (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都是纯种,其原因是    
              (2)与圆粒豌豆的DNA相比,皱粒豌豆的DNA中插入了一段外来DNA序列,使其不能合成淀粉分支酶,导致蔗糖不能合成淀粉.从变异角度看,皱粒豌豆的形成是    的结果;圆粒与皱粒豌豆比,味道更甜美的是    ;豌豆圆粒的形成可以体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    
              (3)市场上人们对绿色圆粒豌豆更青睐.孟德尔杂交实验中,单株收获F2的绿色圆粒豌豆植株所结的种子(F3),进行统计,结的种子既有圆粒又有皱粒的植株所占的几率是    ,且圆粒与皱粒的比例为    .要从上述植株中选育绿色圆粒豌豆纯合品种,应选择    的植株上收获的种子即可.
            • 9. 在作物育种中,矮生性状一直是农作物性状改良的方向.某实验室利用一定的方法从野生型水稻(株高正常)中获得甲、乙两种矮生突变体,并对其展开了以下研究,结果如下.(注: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引起植株增高)
              结果1:检测发现,甲植株中仅赤霉素含量显著低于野生型植株,喷施赤霉素后株高恢复正常;乙株各激素含量与野生型大致相等,喷施各种激素后株高都不能恢复正常.
              结果2:将甲植株与野生型纯合子杂交,F1全为正常,F1自交,F2表现型和比例为正常﹕矮生=3﹕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人提出甲、乙的突变可能是染色体变异所致,请简述从细胞水平对此进行初步判断的思路.    
              (2)若证实甲、乙为基因突变所致,在实验室常用    方法获得突变体,假设甲植株突变基因为a(A控制赤霉素的产生),乙植株突变基因为B(b基因控制植物激素受体的合成或合成途径).两对等位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只考虑甲、乙为纯合子情况下,将甲、乙植株杂交后得F1,F1自交得到F2,则:
              ①根据结果2判断,甲植株是由原来的    (显性/隐性)基因突变而来的.
              ②甲植株的基因型是    ,乙植株的基因型是    ,F1表现为    
              ③F2中表现型矮生﹕正常=    ,理论上F2矮生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    
            • 10. 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数字所表示的物质和所代表的过程分别是:①    ;b表示    过程.
              (2)若将从A细胞中提取的核酸,通过某种方法,转移到另一种细胞B中,当转入    时,其遗传信息在B细胞中得到表达并能复制传给下一代;当转入    时,在B细胞中虽能合成相应的蛋白质,但性状不会遗传.
              (3)已知某基因片段碱基排列如图4.由它控制合成的多肽中含有“-脯氨酸-谷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的氨基酸序列.(脯氨酸的密码子是CCU、CCC、CCA、CCG;谷氨酸的是GAA、GAG;赖氨酸的是AAA、AAG; 甘氨酸的是GGU、GGC、GGA、GGG.)
              翻译上述多肽的mRNA是由该基因的    链转录的(以图4中的①或②表示).
              (4)藏报春花的花色表现为白色(只含白色素)和黄色(含黄色锦葵色素)一对相对性状,由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共同控制,生化机制如图2所示.为探究藏报春花色的遗传规律,进行了杂交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①F2黄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根据F2中表现型及比例判断,藏报春花色遗传遵循    规律.
               ②图3中F2白花藏报春中,部分个体无论自交多少代,其后代表现型仍为白花,这样的个体在F2代白花藏报春中的比例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