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图1是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过程,他们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图2是某一年生自花传粉植物(2n=10)的某些基因在亲本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    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杂交细胞能够培育成F1
              株的原理是    
              (3)该植物控制红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控制白色花色的基因分别是b、f、g.各显性基因的表现效果相同,且显性基因越多,红颜色越深(如深红、红、浅红…等表现型),隐性类型为白色.让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得F1,F1自交得F2,则F2花色的表现型有    种,其中白色花色的几率是    
              (4)若E基因存在纯合致死现象,则让F1自交得到的F2中杂合子Ee所占比例为    
              (5)该植物叶片无香味D对有香味d为显性,如图所示亲本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叶片具有香味性状.可能的原因是(只需写一点):    
            • 2. 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由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A、a和R、r两对基因共同作用而决定.A、a控制玉米基本色泽的有无,A对a为显性;R、r分别控制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R对r为显性,分别控制紫色和红色;当A基因存在时,R和r基因的作用都可表现,分别使玉米胚乳蛋白质层出现紫色和红色,当只有a基因存在时(无A基因),不允许其它色泽基因起作用,蛋白质层呈现白色.
              (1)玉米胚乳蛋白质层颜色的遗传表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    关系.
              (2)现有红色蛋白质层植株与白色蛋白质层植株杂交,后代全为紫色蛋白质层个体,则显性性状为    ,若亲代都为纯合子,则基因型为    ;若将其F1自交,则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若F2中的红色蛋白质层个体自由交配,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 3. 蓝铃花(2n=72)是一种观赏植物,进行自花传粉,其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等位基因(A、a,B、b,E、e)控制,图1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已知,基因A的表达产物对基因B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所以有A基因存在时,花色为    
              (2)现让一株纯合的白花与纯合的蓝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蓝花、白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3:4:9.可知图中有色物质Ⅰ呈    色,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3)现有一基因型为AaBbee的植株(如图2甲),进行自交,理论上其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但实际情况与理论值差异较大.经显微观察发现植株发生了变异,由图2甲变成了图2乙或图2丙,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    .让这株变异植株与基因型为aabbee的白花植株进行测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这株植株的基因组成应为图乙;若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则这株植株的基因组成应为图2丙.(注:均不考虑交叉互换,各种配子和个体均能成活)
            • 4. (2016•四川模拟)小鼠的毛色由-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尾巴形状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研究人员将一只黑色弯曲尾雄鼠与一只黑毛正常雌鼠进行多次杂交,其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统计如下表,请回答:
              父本母本F1代雄性(♂)F1代雌性(♀)
              黑毛
              弯曲尾
              黑毛
              正常尾
              黑毛正常尾白毛正常尾黑毛弯曲尾白毛弯曲尾
              45144415
              (1)小鼠控制毛色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正常尾相对于弯曲尾为
                  性,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    
              (2)上表中母本的基因型是    .F1代黑毛弯曲尾雌鼠的基因型有    种,这些个体中杂合子所占的比例为    
              (3)科学家将一个DNA片段导人到F1代弯毛雌鼠的体细胞中,通过克隆技术获得一只转基因正常尾小鼠.该DNA片段本身不控制具体的性状,但在小鼠体内要抑制B基因的表达,而对b基因的表达无影响.为确定该DNA片段的插入点是如图所示甲、乙、丙、丁中的哪个位置,可让该基因正常尾小鼠与非转基因正常尾雄鼠杂交,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注:若小鼠的受精卵无控制尾形的基因,将导致胚胎致死;不考虑交叉互换).
              ①若子代正常尾:弯曲尾=    ,且雌雄比例为1:1,则该DNA片段的插入点在甲位置.
              ②若子代    ,且雌雄比例为1:1,则该DNA片段的插入点在乙位置.
              ③若子代    ,则该DNA片段的插入点在丙位置.
              ④若子代    ,则该DNA片段的插入点在丁位置.
            • 5. (2016•金华模拟)玉米为雌、雄同株异花植物,已知子叶颜色基因在1号染色体上(BB表现深绿色;Bb表现浅绿色,bb呈黄色,在幼苗期全部死亡);抗花叶病基因R与非抗病基因R在Ⅱ号染色体上.
              (1)B基因表达后子叶会呈现绿色,可以推测该基因的表达产物是    .“在基因转录过程,RNA聚合酶催化    键的形成,同时模板链能与    形成新的碱基配对区域.
              (2)将一批子叶浅绿非抗病与纯合的子叶深绿抗病玉米进行如图所示的杂交(箭头表示授粉方式).
              ①用遗传图解预测平、甲类植株产生的子代情况    
              ②将甲类植株收获的玉米播种后自交,则子代幼苗中将出现    种表现型,其中深绿抗病幼苗中纯合体占    .若拔除全部浅绿色幼苗,则剩余植株中抗病幼苗与非抗病幼苗的比例为    
              ③将乙类植株上的玉米播种,发现长成的幼苗中有较多个体表现为非抗病,原因最可能是    
            • 6. 一种鸟类的羽毛颜色有绿色、蓝色、黄色和白色四种,由两对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只有显性基因R时羽毛为蓝色,只有显性基因Y时羽毛为黄色,当显性基因R和Y同时存在时羽毛为绿色,当显性基因R和Y都不存在时,羽毛为白色.现有甲、乙、丙、丁四只鸟,甲、乙、丙均为绿色,丁为黄色,其中甲、乙为雄性,丙、丁为雌性.现将雌雄鸟进行多次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并回答:
              杂交组合PF1表现型及个体数量
              绿色蓝色黄色白色
              组合一乙×丙30000
              组合二甲×丙21070
              组合三乙×丁17600
              组合四甲×丁227207
              (1)控制上述鸟羽毛颜色的基因遗传符合    定律.
              (2)杂交组合二中亲本甲和丙的基因型分别是        .该组合中F1代绿色鸟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不同于亲本基因型的比例为    
              (3)杂交组合四中F1代能稳定遗传的占    ,该组合中F1代绿色鸟的基因型为    
              (4)若通过一次杂交实验就能判断出杂交组合二的F1代黄色鸟的基因型,则应选择组合四中F1代白色鸟与该黄色鸟交配,若后代    ,则该黄色鸟为纯合子;若后代    ,则该黄色鸟为杂合子.
            • 7. 在一批野生正常翅(h)果蝇中,出现少数毛翅(H)的显性突变个体,这些突变个体在培养过程中可能因某种原因而恢复正常翅,这种突变成毛翅后又恢复为正常翅的个体称为回复体.回复体出现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是因为基因H又突变为h;二是由于体内另一对基因RR突变为rr,从而抑制H基因的表达(R、r基因本身并没有控制具体性状,其中RR、Rr基因组合不影响H、h基因的表达,只有出现rr基因组合对才会抑制H基因的表达).因第一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称为“真回复体”,因第二种原因出现的回复体为“假回复体”.请分析回答:
              (1)表现正常翅果蝇的基因型有    种.
              (2)现获得一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欲判断其基因型是HHrr还是hhRR,请完成以下简单的实验方案.
              实验思路:让这批纯合的果蝇回复体与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杂交,观察子代果蝇的性状表现.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结论:①若子代果蝇    ,则为HHrr;②若子代果蝇    ,则为hhRR.
              (3)若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这批果蝇属于假回复体(HHrr),请利用这些果蝇及纯合野生正常翅果蝇进行杂交实验,以判断这两对基因是位于同一对染色体上还是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
              ①实验步骤:    
              ②预测实验结果并得出结论:    
            • 8. (2016•杭州模拟)雌雄同株作物水稻宽叶和窄叶是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窄叶对宽叶呈完全显性(用A,a表示),窄叶水稻能增强光能利用率,故生产上常需要获得窄叶水稻.早熟与晚熟是另一对基因控制的相对性状,且晚熟对早熟呈完全显性(用B,b表示),两对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
              (1)欲处理宽叶水稻杂交后代的种子使之成为窄叶水稻,需采取的育种方式是    ,该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和稀有性.
              (2)将这两对性状纯合的窄叶晚熟水稻和宽叶早熟水稻杂交获得F1,F1均为窄叶晚熟水稻,F1随机交配得到F2,则F2中宽叶晚熟水稻内纯合子所占比例为    (仅考虑这两对性状).
              (3)研究发现,F2性状不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控制上述某性状的染色体上还存在白化致死基因(用C,c表示),若F1中c基因的频率为
              1
              3
              ,则亲本基因型为    ,若F2中窄叶:宽叶=2710:902,则白化致死基因应与控制    的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
              (4)若F1某水稻自交,后代窄叶晚熟:窄叶早熟:宽叶晚熟:宽叶早熟=6:3:2:1,请在图中画出B,b,C,c所在的位置,并用遗传图解写出该水稻与宽叶早熟亲本杂交的遗传图解(仅考虑B、C基因).        
            • 9. (2016•天津模拟)某二倍体雌雄异花同株的高等植物有三对较为明显的相对性状,基因控制情况见表(三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现有一种群,其中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M若干株,基因型为aabbcc的植株N若干株以及其他基因型的植株若干株.不考虑基因突变、交换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回答下列问题:
              显性纯合杂合隐形纯和
              A-a宽叶窄叶
              B-b高茎矮茎
              C-c红花粉红花白花
              (1)该植物种群内,共有    种基因型,其中宽叶植株有    种基因型,C、c基因控制的花色遗传属于    现象.
              (2)M×N,F1中宽叶、矮茎、粉红植株占    .M自交后代中,宽叶、矮茎、白花植株占    .若M与N数量相等,则M与N自由交配后代中,红花:粉红花:白花=    
              (3)已知基因A、a所在染色体会发生部分缺失成为异常染色体(如图所示)
              A-和a_表示该基因所在染色体发生部分缺失(缺失区段不包括A或a基因),不影响减数分裂过程,但可导致含异常染色体的花粉不育.现有基因型分别为AA、aa、AA-、A-a、aa-5种基因型个体.
              若通过杂交方法验证“染色体缺失的花粉不育”,则可选择基因型为    作亲本.请用遗传图解表示验证过程.    
            • 10.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二倍体,18条染色体)中提取的,假设黄花蒿的茎秆颜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红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应相同),基因B为修饰基因,BB使红色素完全消失,Bb使红色素颜色淡化.现用两组纯合亲本进行杂交,实验结果如下:
              第一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1:2:1
              第二组:P白秆×红秆→F1粉秆→F2红秆:粉秆:白秆=3:6:7
              请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二组F1中粉秆的基因型分别是    ,若第二组F1粉秆进行测交,则F2中红杆:粉秆:白杆=    
              (2)让第二组F2中粉秆个体自交,后代仍为粉秆的个体比例占    
              (3)若BB和Bb的修饰作用相同,且都会使红色素完全消失,第一组F1全为白秆,F2中红秆:白秆=1:3,第二组中若白秆亲本与第一组中不同,F1也全部表现为白秆,那么F1自交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4)四倍体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黄花蒿,低温处理野生型黄花蒿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    .四倍体黄花蒿与野生型黄花蒿杂交后代体细胞的染色体数为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