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斯氏鼠种类众多,是遗传学研究的常用材料。下图是某种斯氏鼠(2n=44)的一些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排列情况。该种成年鼠的尾长受三对等位基因A—a、D—d、F—f控制(独立遗传),这三对基因的遗传效应相同,且具有累加效应(AADDFF的成鼠尾最长,aaddff的成鼠尾最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鼠的种群中,与尾长有关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分别有______种。用图中亲本杂交获得F1,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则F2中成鼠尾长与亲本不相同的个体占______。 

              (2)将斯氏鼠生发层细胞染色体上的DNA用3H标记后(即第一代细胞)转移到无放射性的培养液中培养,在第二代细胞进行分裂的后期细胞中,含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是____条。 

              (3)斯氏鼠的野生型与无毛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等位基因E、e控制,位于1、2号染色体上。经多次实验,结果表明,上述亲本杂交得到F1后,让F1的雌雄鼠自由交配,所得F2中野生型所占比例是2/5,请推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斯氏鼠的体色由两对基因控制,Y代表黄色,y代表鼠色,B决定有色素,b决定无色素(白色)。已知Y与y位于1、2号染色体上,以纯合黄色鼠作母本,隐性纯合白色鼠作父本设计实验探究另一对等位基因(B、b)是否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只考虑体色,不考虑其他性状和交叉互换)。

              第一步,父本和母本杂交得到F1;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及结论: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不位于1、2号染色体上;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另一对等位基因也位于1、2号染色体上。 

            • 2.

              如图为一对雌雄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其中红眼(A)对白眼(a)为显性,长翅(D)对残翅(d)为显性。下表为果蝇性染色体组成与其性别的关系,雌果蝇(XXY)产生的可育配子中性染色体有1条或2条,请分析图和表回答以下问题:

              性染色体组成

              XY

              XX

              XXX

              XXY

              XO

              XYY

              YY

              性别

              雄性

              雌性

              超雌性(死亡)

              雌性

              雄性

              雄性

              超雄性(死亡)

              (1)正常雄果蝇的一个染色体组中包含____条染色体。

              (2)若这一对雌雄果蝇交配,则F1中的白眼残翅果蝇的基因型是____;表现为红眼长翅的雌果蝇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

              (3)某一次的杂交实验中,产生了一只残翅白眼雌果蝇,原因有以下三种可能性:①环境因素改变了果蝇的表现型,遗传物质未变;②亲本减数分裂发生基因突变;③亲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现象。请设计简单的杂交实验,探究该白眼雌果蝇产生的原因。

              实验步骤:

              ①选择____个体与该雌果蝇进行杂交;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雌果蝇均表现为红眼,雄果蝇全为红眼或红眼∶白眼为1∶1,则为第一种原因造成的;

              ②若________,则为第二种原因造成的;

              ③若________,则为第三种原因造成的,且可进一步推知,减数分裂异常发生于____(填“父本”或“母本”)减数第____次分裂过程中。

            • 3.

              番茄的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为获得纯合高秆抗病番茄植株,研究人员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

               

              (1)若过程①的F1自交两代,产生的后代中纯合抗病植株占__________。

              (2)过程②若只考虑F1中分别位于n对同源染色体上的n对等位基因,则利用其花药离体培育成的单倍体幼苗的基因型,在理论上应有__________种;若单倍体幼苗通过加倍后获得M株番茄,通过筛选得到的高秆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约有__________株。

              (3)过程③由导入抗病基因的叶肉细胞培养成转基因植株需要利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

              (4)过程④“航天育种”方法的原理是____________。卫星搭载的种子应当选用萌发的而非休眠的种子,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

              玉米是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2n=20)植物,其顶部开雄花,下部开雌花,玉米籽粒的颜色与细胞中的色素有关,当细胞中含有甲物质时呈紫色,含有乙物质时呈红色,无甲和乙时呈白色。与这些色素合成有关的部分酶和基因情况如下表所示(注:各对等位基因中的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为完全显性,隐性基因不能控制相应酶的合成,并且在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发生交叉互换),请回答问题:

              色素

              丁→丙→乙→甲

              酶1 酶2 酶3

              控制酶合成的基因

              A

              B

              D

              相应的等位基因

              a

              b

              d

              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9号

              10号

              10号





              (1)现有纯合红色玉米粒,请在图中画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可能的位置关系。(注:方框内只要画出与上述基因相关的染色体,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的位点,并标上相应的基因符号)。

              (2)若红色的籽粒长成的某一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分离比为紫∶红∶白=0∶3∶1,则该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并用遗传图解解释。

              (3)若某一基因型为AaBbDd的玉米植株自交,所结籽粒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_。

              (4)四倍体玉米中玉米色素含量通常高于野生型玉米,低温处理野生型玉米正在有丝分裂的细胞会导致染色体不分离,从而获得四倍体细胞并发育成植株。推测低温处理导致细胞染色体不分离的原因是________。四倍体玉米与野生型玉米是否属于同一物种?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

            • 5.

              小麦的高秆和矮秆为一对相对性状(用D、d表示),抗锈病和不抗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用T、t表示)。为了提高小麦的产量,有人做了如下实验:让高秆抗锈病与矮秆不抗锈病的两个纯合品种杂交,F1全为高秆抗锈病,F1自交得F419株,其中高秆抗锈病为236株、高秆不抗锈病为78株、矮秆抗锈病79株、矮秆不抗锈病为26株。

              试分析回答:    

              (1)通过后代表现型的数量关系可知,此遗传遵循_________规律。

              (2)其中                  为显性性状。    

              (3)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___,F1的基因型为_________。     

              (4)F2中新出现的类型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新类型的比例为_________。      

            • 6.

              玉米的宽叶(A)对窄叶(a)为显性,宽叶杂交种(Aa)玉米表现为高产,比纯合显性和隐性品种的产量分别高12%和20%;有茸毛(D)对无茸毛(d)为显性,有茸毛玉,米植株表面密生茸毛,具有显著的抗病能力,但该显性基因纯合时植株在幼苗期就不能存活。上述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其性状在幼苗期便能识别。请回答:


              (1)玉米的授粉方式如图所示。要保证玉米进行杂交,在授粉前必须对母本进行________处理。

              (2)若将宽叶有茸毛玉米和窄叶有茸毛玉米进行杂交,子代只出现两种表现型,则亲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

              (3)现有一批产量不高、植株表面有茸毛的玉米品种,如果希望次年得到高产、抗病玉米用于生产,次年选取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

              (4)请设计实验验证有茸毛基因显性纯合致死。(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及预期实验结果)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分析回答下列I、Ⅱ两个小题:

              I.番茄植株有无茸毛(A、a)和果实的颜色(B、b)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控制。已知在茸毛遗传中,某种纯合基因型的合子具有致死效应,不能完成胚的发育。有人做了如下四个番茄杂交实验:

              实验1: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2:1

              实验2:有茸毛红果×无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3:1:3:1

              实验3:甲番茄植株×乙番茄植株→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2:2:1:1

              实验4: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红果:有茸毛黄果:无茸毛红果:无茸毛黄果

              (1)致死合子的基因型是________

              (2)实验1子代中的有茸毛红果番茄的基因型有______种,欲进一步确认,最简便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3中两亲本的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

              (4)实验4产生的子代有4种表现型,理论上其比例应为______,共有_____种基因型。

              (5)在生长环境适宜的情况下,让实验2子代中的有茸红果番茄植株全部自交,所得后代个体中出现有茸毛黄果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Ⅱ.青蒿素是治疗疟疾的重要药物。利用雌雄同株的野生型青蒿(二倍体),通过传统育种和现代生物技术可培育高青蒿素含量的植株。假设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____种基因型;若F1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 

            • 8.

              某农科所在培育某种观赏植物时发现,该植物花色由多对基因控制。研究者用两株开红花的植株杂交,子代出现了开黄花的植株,且比例为红花植株∶黄花植株=13∶3。团队成员对此现象的分析出现了明显分歧:一些人认为该植物花色受两对基因控制(观点一);另一些人认为该植物的花色有受三对基因控制的可能性,但需要再做一些实验加以验证(观点二)。现请你用所学遗传学知识帮助他们解决争论(所用到的基因可依次用 A、a、B、b、D、d等表示)。

              (1)站在持观点一的研究者的角度看,两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                。该植物的花色遗传遵循的遗传定律有                       。 

              (2)持观点二的研究者以为黄花是三对基因均含显性基因时的表现型,其中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可能为AaBbdd,根据这一思路,请你推断另一亲本的基因型应为                ,子代黄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 

              (3)仅就现有材料来验证观点二时,最简便的方法是将上述子代中的         (填“黄花”或“红花”)植株进行自交,如果后代出现红花植株∶黄花植株=            ,则观点二成立。 

            • 9.

              玉米的抗病和不抗病(基因为A、a)、高秆和矮秆(基因为B、b)是两对独立遗传的相对性状.现有不抗病矮秆玉米种子(甲),研究人员欲培育抗病高秆玉米,进行以下实验:

              取适量的甲,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后种植,在后代中观察到白化苗4株、抗病矮秆1株(乙)和不抗病高秆1株(丙).将乙与丙杂交,F1中出现抗病高秆、抗病矮秆、不抗病高秆和不抗病矮秆.选取F1中抗病高秆植株上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选出纯合二倍体的抗病高秆植株(丁).另一实验表明,以甲和丁为亲本进行杂交,子一代均为抗病高秆.请回答:

              (1)对上述1株白化苗的研究发现,控制其叶绿素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碱基序列,因此该基因不能正常__________,功能丧失,无法合成叶绿素,表明该白化苗的变异具有___________的特点,该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_.

              (2)上述培育抗病高秆玉米的实验运用了______________、单倍体育种和杂交育种技术,其中杂交育种技术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基因组成看,乙与丙植株杂交的F1中抗病高秆植株能产生___________种配子.

            • 10.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______ 和纯合正常小鼠;杂交方法: ______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 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______ ,这种突变 ______ (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______ 。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______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______ 。
              (3)有学者认为,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由于适应早期人类食物缺乏而得以保留并遗传到现代,表明 ______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这些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___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