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用D-d、R-r表示)控制.研究发现,体细胞中r基因数多于R时,R基因的表达减弱而形成粉红花突变体.基因控制花色色素合成的途径、粉红花突变体体细胞中基因与染色体的组成(其它基因数量与染色体均正常)如下图所示.

              (1)正常情况下,甲图中红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某正常红花植株自交后代出现了两种表现型,子代中表现型的比例为红花:白花=        
              (2)突变体①、②、③的花色相同,这说明花色素的合成量与体细胞内    有关.对R与r基因的mRNA进行研究,发现其末端序列(如上图所示)存在差异.二者编码的氨基酸在数量上相差    个(起始密码子位置相同,UAA、UAG与UGA为终止密码子),其直接原因是    
              (3)基因型为DdRr的花芽中,出现基因型为Ddr的一部分细胞,其发育形成的花呈    色,该变异属于        变异.
              (4)现利用已知基因组成为DDrr的正常植株,进行杂交实验,以确定DdRrr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假设实验过程中不存在突变与染色体互换,各类型配子活力都相同).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
              I.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①;
              II.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III.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 2.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及所在的团队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青蒿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中实线方框内所示),并且发现酵母细胞也能够产生合成青蒿酸的中间产物FPP(如图中虚线方框内所示).

              (1)在FPP合成酶基因表达过程中,mRNA通过    进入细胞质,完成过程②需要的物质有            等物质或结构的参与.
              (2)根据图示代谢过程,科学家在培育能产生青蒿素的酵母细胞过程中,需要向酵母细胞中导入            基因.
              (3)实验发现,酵母细胞导入相关基因后,这些基因能正常表达,但酵母菌合成的青蒿素仍很少,根据图解分析原因可能是    
              (4)野生型青蒿白青秆(A)对紫红秆(a)为显性,稀裂叶(B)对分裂叶(b)为显性,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则野生型青蒿最多有    种基因型;若F1代中白青秆、稀裂叶植株所占比例为3/8,则其杂交亲本的基因型组合为    ,该F1代中紫红秆、分裂叶植株占所比例为    
            • 3. 某种牵牛花的花瓣中含有红、黄、蓝三种色素,这些色素由A/a、B/b、G/g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合成,各种色索的合成与有关基因的关系如图1.花瓣的颜色除了红色、黄色和蓝色外,还会出现蓝色物质与红色物质混合的紫色、蓝色物质与黄色物质混合的绿色,缺乏上述三种色素时花瓣呈白色.

              (1)基因型为AaBbGg的牵牛花植株花瓣颜色为    ;含A但不含B基因的牵牛花植株t花瓣颜色表现为    
              (2)任意选取两株蓝色牵牛花杂交,子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    ,子代中纯合蓝花植株的基因型为    
              (3)已知AA基因型受精卵不能发育成种子,A、B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有三种情况,如图2.
              ①如果基因A/a、B/b的位置关系如图I,用两株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    
              ②如果两株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于代的性状及其分离比为红花:白花=2:1,则基因A/a、B/b的位置关系应该如图2中的    所币.
              ③如果基因A/a、B/h的位置关系如图Ⅲ,在仅考虑遗传因素的情况下,两株基因型为AaBb的红花植株杂交,子代出现黄花植株可能是由于亲本产生配于时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等情况引起的.若该黄花植株是由于l条染色体片段缺失引起的,将该植株根尖分生区细胞固定后,利用荧光染剂对B.b基因进行标记,则在分裂中期的细胞中能观察到    个荧光点.
            • 4. (2016•宜宾模拟)果蝇是遗传研究的常用材料.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上的卷翅型基因A有纯合致死性,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请分析回答:
              (1)果蝇的体细胞内有    个染色体组,有    对同源染色体.
              (2)若图示果蝇经减数分裂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XB的生殖细胞,该情况发生的最可能时期是    
              (3)研究者还发现果蝇Ⅱ号染色体上的基因E也有纯合致死性,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图中所示果蝇与相同基因型的异性果蝇自由交配(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    ;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E基因的频率    (上升/下降/不变).
              (4)利用“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翅型的隐性突变基因f,用“平衡致死系”雄果蝇AaEeFF(其基因位置如图所示)和待检野生型雌果蝇aaeeF_进行杂交,在F1中选出卷翅的雌雄果蝇,使其随机交配(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Ⅱ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 5. 玉米是遗传学实验的好材料.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紫色玉米籽粒中两种相关色素的合成途径,

              ①决定红色籽粒的基因型有    种.
              ②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籽粒中紫色籽粒占    
              ③玉米的白化苗是其控制叶绿索合成的基因缺失了一段DNA,导致该基因不能正常表达.此事实表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之一为    
              (2)玉米宽叶基因T和窄叶基因t是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已知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Tl的宽叶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

              ①该宽叶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    
              ②为了确定宽叶植株甲的T基因位于正常染色体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F1,如果Fi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说明T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③以宽叶植株甲为父本,正常的窄叶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F1中,发现了一株宽叶植株乙,其染色体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分析该宽叶植株乙出现的原因是由于    .(填“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未分离.
              ⑧若③中得到的宽叶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3条9号染色体会随机的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1条和2条9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宽叶植株乙为父本进行测交,后代个体中染色体异常植株占    
            • 6. (2016•绵阳校级模拟)在自然状态下,基因突变的频率很低,一般只有等位基因中的一个发生突变.但在射线辐射下,突变率大大提高,甚至可使等位基因同时发生突变.某育种机构用射线辐射处理一批纯合的白色小花瓣花的种子,相同环境下种植,不同植株分别开白色小花瓣花、红色小花瓣花和白色大花瓣花.已知花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花瓣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A(a)和B(b)分别位于不同的DNA上.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育种方法为    .控制花色、花瓣的基因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    性.
              (2)育种员甲选取一株诱变产生的开红花的植株进行自交,获得的105株子代均开红花,甲由此判断控制红花的基因为隐性基因a.甲的结论    (填“正确”或“不正确”),原因是    花色的遗传为完全显性,从105株子代中任取一株与纯合开白花植株杂交,子代的表现型为    
              (3)经研究发现,红花为隐性性状.育种员乙选取一株开白色大花瓣花的植株自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白色大花瓣花:白色小花瓣花:无花瓣花=2:1:1,则乙选取的植株的基因型为    .从白色大花瓣花植株自交所得子代中取出部分植株,随机交配若干代,Fn的花瓣表现型及数量关系如右图所示,则Fn-1中B的基因频率为    
            • 7. 某植物的花有白色、蓝色和紫色三种类型,已知花色形成的过程如图1所示:

              回答相关问题:
              (1)该植物的花色形成过程说明基因控制性状的方式是    
              (2)基因A、a与B、b存在如图2所示三种情况:
              现在有多个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让其自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如果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    ,则符合第一种情况;    ,则符合第二种情况;    ,则符合第三种情况.
              (3)如果控制花色的基因符合图中所示的第三种情况(不考虑交叉互换),该植物的高茎(显性)与矮茎受另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并且位于另一对染色体上,则基因型为AaBbEe的植株产生的配子有    种,基因型AaBbEe植株进行自交,后代高茎紫花所占的比例为    
            • 8. 小麦穗有大、小之分,植株有抗虫、不抗虫之别.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大穗不抗虫植株甲、乙分别与小穗不抗虫植株和小穗抗虫植株进行杂交,结果如下表(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控制穗形大小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请回答:
              杂交组合子代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小穗
              不抗虫
              小穗
              抗虫
              大穗
              不抗虫
              大穗
              抗虫
              1大穗不抗虫(甲)×
              小穗不抗虫
              753251762248
              2大穗不抗虫(乙)×
              小穗抗虫
              001 5081 529
              (1)上述两对性状中,    是显性性状.
              (2)杂交组合1的子代中,出现小穗抗虫和大穗抗虫植株的原因是    ,大穗不抗虫植株的基因型是    
              (3)现有杂合的大穗不抗虫品种,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大穗抗虫小麦品种,最佳育种方法是    ,该过程涉及的原理有        .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        和有害性等特点.
            • 9. 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表示用基因型为RrHh的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育种实验的过程.植株X为    倍体,其基因型种类及比例为    
              (2)图乙表示用红果高茎番茄植株A连续测交两代的结果.A的基因型是    ,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    定律.
              (3)番茄的正常叶(T)对马铃薯叶(t)为显性.科学家发现一株正常叶但6号染色体为三体(6号染色体有3条)的植株B(纯合子,植株能正常发育并繁殖后代).
              ①植株B所发生的变异属于    .用B作母本,马铃薯叶二倍体作父本进行杂交,理论上说F1中三体植株(C)和二倍体植株的比例为    
              ②为探究T、t基因是否位于6号染色体上,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两组实验,请根据假设预测各组的实验结果:
              第一组:假设T、t基因不在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自交,子代正常叶植株和马铃薯叶植株的比例为    
              第二组:假设T、t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则用植株C与马铃薯叶二倍体植株杂交,子代的基因型有    种,其中正常叶植株所占比例为    
            • 10. 二倍体观赏植物蓝铃花的花色(紫色、蓝色、白色)由三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E、e,F、f)控制,如图1为基因控制物质合成的途径.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纯合的白花与紫花植株进行杂交,F1全为紫花,F2中白花、蓝花、紫花植株的比例为4:3:9,请推断图1中有色物质Ⅱ代表    (填“蓝色”或“紫色”)物质,亲本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    ,将F2中的紫花植株自交,F3中蓝花植株所占的比例是    
              (2)已知体细胞中f基因数多于F基因时,F基因不能表达.如图2是基因型aaEEFf的突变体aaEEFff,请用遗传图2解表示其与亲本白色植株杂交的过程与结果(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产生的各种配子正常).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