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玉米的籽粒饱满对皱缩为显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籽粒甜对非甜为显性,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两对性状均为完全显性。现有纯合籽粒饱满非甜玉米和纯合籽粒皱缩甜玉米杂交,所得F1测交,多次重复实验,统计的测交后代籽粒的表现型及比例都近似为饱满甜:饱满非甜:皱缩甜:皱缩非甜=1:4:4:1。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控制籽粒饱满与皱缩的基因A与a的遗传遵循__________定律;控制上述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的遗传___________(填“遵循”或“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籽粒饱满甜玉米,最好进行______________育种。

              (3)若用纯合甜玉米作母本与非甜玉米进行杂交,在F1中偶尔发现某一植株的籽粒为非甜性状。请对此现象给出合理解释:①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

            • 2. 烟草是雌雄同株植物,有系列品种,只有不同品种间行种植才能产生种子,这与由S基因控制的遗传机制有关。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发现,烟草的S基因分为S 1、S 2、S 3……等15种,它们互为等位基因,等位基因的产生是由于______的结果。
              (2)S基因在雌蕊中表达合成S核酸酶,在花粉管中表达合成S因子。传粉后,雌蕊产生的S核酸酶进入花粉管中,只能与同型S基因表达合成的S因子特异性结合,进而将花粉管细胞中的rRNA降解,使花粉管不能伸长。据此分析烟草花粉管不能伸长的直接原因是______。
              (3)将基因型为S 12和S 13的烟草间行种植,全部子代的基因型为______。
              (4)自然界中许多植物具有与烟草一样的遗传机制,这更有利于提高生物遗传性状的______,对生物进化的意义是______。
            • 3.

              据“新华社青岛2017年9月28日电”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领衔的技术团队培育出了最新一批“海水稻”,这种水稻可以用含盐的咸水直接灌溉并且产量大幅提高。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培育“海水稻”可以采用抗盐碱性野生稻和髙产正常水稻不断杂交,不断择优的方法。则该方法利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在育种过程中,水稻种群__________(填“发生”、“不发生”)进化,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用诱变育种获得“海水稻”。育种时需用X射线处理大量的水稻种子并进行筛选,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诱变后筛选获得“海水稻”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 4.

              阿尔茨海默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科研人员为了探究发病机理和治疗方案,进行了如下研究。

              (1)研究发现,患者脑部的神经元数量及神经元之间的____________(结构)明显减少。进一步研究证实这是由于神经元________(填“胞体”、“树突”或“轴突”)内的_____上合成的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积累而引发细胞损伤导致。科研人员推断这种异常积累可能与____________Aβ的酶C表达量下降有关。

              (2)科研人员提取正常人和患者的神经元DNA,对酶C基因进行测序,测序结果完全一致,说明酶C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不是____________导致。

            • 5.

              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控制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果如下:

              ①两对基因(A/a和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果如下: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3种不同颜色的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6. 肥胖与遗传密切相关,是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1)某肥胖基因发现于一突变系肥胖小鼠,人们对该基因进行了相关研究.

              ①为确定其遗传方式,进行了杂交实验,根据实验结果与结论完成以下内容.

              实验材料: ___ 小鼠;杂交方法: ___ .

              实验结果:子一代表现型均正常;结论: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②正常小鼠能合成一种蛋白类激素,小鼠肥胖是由于正常基因的编码链(模板链的互补链部分序列“CTCCGA”中的一个C被T替换,突变为决定终止密码(UAA或UGA或UAG)的序列,导致该激素不能正常合成,突变后的序列是 ___ ,这种突变 ___(填“能”或“不能”)使基因的转录终止.

              ③在人类肥胖症研究中发现,许多人能正常分泌该类激素却仍患肥胖症,其原因是靶细胞缺乏相应的 ___ .

              (2)目前认为,人的体重主要受多基因遗传的控制.假如一对夫妇的基因型均为AaBb(A、B基因使体重增加的作用相同且具累加效应,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遗传角度分析,其子女体重超过父母的概率是 ___ ,体重低于父母的基因型为 ___ .

              (3)人类进化中,在利于脂肪积累的基因的频率未明显改变的情况下,随着营养条件改善,肥胖发生率明显增高,说明肥胖是 ___ 共同作用的结果.

            • 7.

              已知果蝇的长翅(A)对残翅(a)为显性,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三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各不相同。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A和a基因位于_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B和b基因位于________(填“常”或“X”)染色体上。

              (2)长翅果蝇与残翅果蝇单对交配,子代中长翅与残翅的比值为1:1或1:0,而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单对交配,子代中灰身果蝇与黑身果蝇的比值均为1:1,分析体色只出现l:1的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上述分析,让A和a、B和b两对基因均杂合的雌雄果蝇杂交,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

              (3)从真实遗传的白眼雌果蝇与红眼雄果蝇的单对交配中,获得的子代巾有670只红眼雌果蝇.658只白眼雄果蝇,1只白眼雌果蝇。已知亲本的染色体均正常,子代果蝇中出现白眼雌果蝇的可能原因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基因突变,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染色体数目变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染色体结构变异,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

              某自花且闭花受粉植物,抗病性和茎的高度是独立遗传的性状。抗病和感病由基因R和r控制,抗病为显性;茎的高度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D、d,E、e)控制,同时含有D和E表现为矮茎,只含有D或E表现为中茎,其他表现为高茎。现有感病矮茎和抗病高茎两品种的纯合种子,欲培育纯合的抗病矮茎品种。请回答:

              (1)自然状态下该植物一般都是________合子。

              (2)若采用诱变育种,在γ射线处理时,需要处理大量种子,其原因主要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和多害少利性等特点。

              (3)若采用杂交育种,可通过将上述两个亲本杂交,在F2等分离世代中选择________个体,再通过________等纯合化手段,最后得到稳定遗传的抗病矮茎品种。据此推测,一般情况下,控制性状的基因数越多,其育种过程所需的年限________。若只考虑茎的高度,亲本杂交所得的F1在自然状态下繁殖,则理论上F2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

              (4)若采用单倍体育种,涉及到的原理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育种方法的主要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A型着色性干皮病是一种少见的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病人因缺乏DNA修复过程所需的一种重要蛋白质XPA(由XPAC基因控制合成)而在出生后不久即出现皮肤日晒伤,继而陆续出现步态不稳、语言障碍、耳聋、视觉异常等神经系统病症。图1为一个该病家族的系谱图,图2为对患者及其父母的XPAC基因测序的结果。请回答以下问题:

              注:图2测序结果中第一行和第二行是分别对2个基因的单链进行测序的结果,第2行仅显示不同位点
              (1)从图1可以判断出此病的致病基因是位于______染色体上的______性基因。图2的测序结果也支持上述判断,因为______。
              (2)已知正常的XPA蛋白含有273个氨基酸。图2所示的突变发生在XPAC基因第631位碱基对(C∥G→T∥A),使得相应位点由精氨酸密码变为终止密码子UGA,图2是显示的序列是______(“信息链”或“模板链”),从分子水平上解释该病的致病机理是______,导致病人出现多种病症。
              (3)用PCR扩增包含该突变位点的一个长度为322bp的DNA片段,突变序列的扩增片段可用一种限制酶(DdeI)切为长度分别为197bp和125bp的两个片段,但正常序列的扩增片段不能被该酶酶切。目前患儿母亲再次怀孕,并接受了产前基因诊断,家庭成员及胎儿的PCR扩增产物酶切电泳带型示意图如图3所示。

              据图分析,胎儿的基因型是______(基因用A、a表示)。用上述方法分别检测患者的爷爷和奶奶,结果分别与II-6、胎儿相同,则II5与II6的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______。若人群中患者比例约,人群中检测结果与II-6相同的比例约为______(以分数式表示)。

              (4)研究者从另一个家庭中找到了一种蛋白质XPA蛋白功能缺陷患者,并对该患者和正常人进行基因测序,部分测序结果如图4所示。据图分析,该患者DNA序列上的碱基对变化是______,不同类型XPA蛋白功能缺陷患者在人群中出现,反映了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的特点。
            • 10. 野生型果蝇的群体中发现了体色为黑色的单基因突变体,建立了黑条体品系。野生型果蝇与黑体色果蝇相比,体内黑色素合成较少,表现为灰体色。
              (1)已知控制黄体的黄体色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黑檀体的黑体色基因是位于Ⅲ号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现用黄体、黑檀体、黑条体三个品系的纯合果蝇进行单对杂交(不考虑X、Y染色体上有等位基因的情况)。

              ①杂交一中F1均为灰体色,可以推断,黑条体的黑体色相对于野生型灰体色是______性状;杂交二中F1体色均为______色,说明黑条体与黑檀体中控制黑体色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
              ②黑条体和黄体的体色遗传符合基因______定律。若以黑条体果蝇为父本,黄体果蝇为母本进行杂交实验,则F1的表现型为______。
              (2)杂交二中F1雌雄果蝇交配,F2绝大多数为黑体色,少部分为灰体色。
              ①同一个基因内部的相同或不同位点发生突变均可产生等位基因。F1的雌雄果蝇产生______的过程中,交叉互换可能发生在基因内部。
              ②F2的体色结果说明,黑条体与黑檀体控制黑体色的基因突变的位点______(相同/不同)。F2中出现少数灰体色果蝇的原因是______。
              (3)将黑条体中控制黑体色的基因与野生型的相应基因及二者cDNA进行扩增,结果如下。

              ①扩增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应基因相比,黑条体中控制黑体色的基因长度______,但其cDNA长度______。
              ②结合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相关知识,解释上述结果出现的原因是______。
              ③mRNA的结构决定其______,以上变化导致黑条体果蝇细胞中未出现野生型体内的相应蛋白质。由此可知,野生型体内的蛋白质对黑色素的形成有______作用。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