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决定玉米籽粒有色(C)和无色(c)、淀粉质(Wx)和蜡质(wx)的基因位于9号染色体上,结构异常的9号染色体一端有染色体结节,另一端有来自8号染色体的片段(见图1).科学家利用玉米染色体的特殊性进行了图所示的研究.请回答问题:

              (1)8号染色体片段转移到9号染色体上的变异现象称为 ______
              (2)图2中的母本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这两对基因所在的染色体 ______ (填“能”或“不能”)发生联会.
              (3)图2中的亲本杂交时,F1出现了四种表现型,其中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出现,说明亲代 ______ 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了 ______ ,产生了基因型为 ______ 的重组型配子.
              (4)由于异常的9号染色体上有 ______ 作为C和wx的细胞学标记,所以可在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染色体来研究两对基因的重组现象.将F1表现型为无色蜡质个体的组织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观察,观察到 ______ 的染色体,可作为基因重组的细胞学证据.
            • 2.

              果蝇是遗传学常用的实验材料,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的问题:

                          图1                         图2

              (1)摩尔根用果蝇做实验材料,运用_______________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2)图1表示对果蝇眼形的遗传研究结果,果蝇眼形由正常眼转变为棒状眼是因为发生了_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eBXb,其细胞中的一条X染色体上携带隐性致死基因e,且该基因与棒状眼基因B始终连锁在一起,如图2所示。e在纯合(XeBXeB、XeBY)时能使胚胎致死。

              ①若该棒眼雌果蝇(XeBXb)与野生正常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果蝇的表现型有__________种,其中雄果蝇占_______________。

              ②将野生正常眼雄果蝇用X射线处理后,性状没有发生改变。为检验其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用棒眼雌果蝇(XeBXb)与之杂交,从F1代中选取棒眼雌果蝇和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2代。

              若经X射线处理后,发生了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________;

              若经X射线处理后,未发生新的隐性致死突变,则F2代中雌果蝇应占________。

            • 3.

              回答下列有关遗传学的问题:

              (1)摩尔根用果蝇作为实验材料,运用              方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若唾液腺细胞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会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              发生改变,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2)控制果蝇展翅的基因(D)位于3号染色体上,该基因纯合致死。若利用基因型为Dd的果蝇逐代随机交配来保存D基因,该方法           (填“可行”或“不可行”),理由是                                                                                         

              (3)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有一只待测公鸡不知是否发生了性逆转,现给你若干未发生性逆转的生理状况正常的母鸡和公鸡,请选择杂交亲本用一次杂交实验加以证明。

              杂交亲本:♂                     ×♀                    

              实验现象及结论:

              ①若子代性别表现为♂:♀=                    ,则待测公鸡没有发生性逆转;

              ②若子代性别表现为♂:♀=                    ,则待测公鸡是母鸡发生性逆转形成的。

              ③若待测公鸡是发生性逆转形成的,写出杂交实验的遗传系谱图并注明性别比例。

            • 4.

              某二倍体植物的花色受相关基因控制的原理如图甲所示(其中A、a,B、b和D、d三对基因分别位于5、9、10号染色体上),研究发现体细胞中的d基因数多于D基因数时,D基因不能表达,且A基因对B基因的表达有抑制作用。某突变体的基因型及其可能的染色体组成如图乙所示(其他染色体与基因均正常,假定产生的各种配子均能正常存活)。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突变体③的变异类型属于                         

              (2)分析图甲可知,正常情况下,开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有           种。从图甲还可以得出,基因可以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的性状。

              (3)基因型为AAbbdd的白花植株和纯合黄花植株杂交获得F1,F1白交产生的F2植株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             ,F2白花中纯合子的比例为            

              (4)为了确定aaBbDdd植株属于图乙中的哪一种突变体,有人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请补充完整结果预测。

                实验步骤:让该突变体与基因型为aaBBdd的植株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结果预测:

                 I.若子代中黄色:橙红色=3:1,则其为突变体①;

                 Ⅱ.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②;

                 Ⅲ.若子代中                    ,则其为突变体③。

            • 5. 某科研小组利用植物染色体杂交技术,将携带R(抗倒伏基因)和A(抗虫基因)的豌豆染色质片段直接导入玉米体细胞,两种染色质片段可随机与玉米染色质融合形成杂交细胞,将杂交细胞筛选分化培育成既抗虫又抗倒伏性状的可育植株(F1),过程如图.据图回答.

              (1)杂交细胞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是 ______
              (2)杂交细胞在第一次有丝分裂中期时含有 ______ 个A基因(不考虑变异),A基因复制的模板是 ______
              (3)若杂交植物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则杂交植物在 ______ 代首次出现性状分离,其中既抗虫又抗倒伏个体所占比例为 ______
              (4)植物染色体杂交育种的优是 ______ .(要求写两点)
            • 6. 家蚕是二倍体生物,雄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蚕的性染色体为ZW.研究发现,雄蚕比雌蚕食桑量低,产丝率高.为了达到只养雄蚕的目的,科研人员利用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卵色的一对基因(A、a)采用如图所示方法培育出限性黑卵雌蚕.

              (1)控制卵色的基因A与a的根本区别是 ______
              (2)图中变异家蚕的变异类型为 ______ ,变异家蚕产生的卵细胞中黑卵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3)为了更早地进行雌雄筛选,应该用图中的限性黑卵雌蚕与基因型为 ______ 的雄蚕交配,筛选 ______ 卵发育的后代即为雄蚕.
            • 7. 某农场种植的H品种玉米自交后代中,发现了叶片颜色为黄绿色的变异植株.此变异植株因光合作用不足,在开花前死亡.请分析回答:

              (1)有研究者提出:玉米叶片为黄绿色的原因是叶绿素含量减少.取等质量的黄绿色叶片和正常的绿色叶片,分别加入 ______ 作为提取液,研磨、过滤得到滤液;再用纸层析法分离滤液中的色素.若黄绿色叶片色素分离的实验结果如图1中的 ______ (甲,乙)所示,则说明上述假设成立.
              (2)研究者对上述变异有两种假设:
              假设1:与叶绿素合成相关的酶的基因(M基因)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2:叶片黄绿色是由于“含M基因”的染色体片段丢失所致.
              研究者让H品种玉米进行单株自交,其中某株玉米所结种子再种植,子一代中叶片黄绿色有123株,叶片绿色有363株.
              ①上述性状分离结果可用假设 ______ (填1、2或1和2)解释.
              ②若假设1成立,则叶片黄绿色变异为 ______ (显性,隐性)突变.检测该变异是否由单基因突变引起不能用测交实验,理由是.
              ③假设2所述的变异属于 ______ 变异.若在上述H品种玉米植株的幼嫩花药中观察到如图2染色体图象,此时细胞处于 ______ 期.则证明假设2可能成立.
              (3)若绿色玉米种植在缺乏镁元素的土壤中,也会出现黄绿色玉米植株,此现象 ______ (属于/不属于)变异.
            • 8. 旱金莲是一种原产于南美的观赏花卉.其花柄长度由三对等位基因(分别用A、 a,B、 b,D、 d表示)控制,这三对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且三对基因作用相等并具有叠加效应.已知每个显性基因控制花柄长度为5 mm,每个隐性基因控制花柄长度为2 mm
              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早金莲花柄长度的三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______对同源染色体上,该植物花柄长度的遗传说明基因与性状具有___________的数量关系.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在根本上是______在一定时间和空间上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2)将花柄长度最长的早金莲与花柄长度最短的早金莲杂交,F1的基因型为______:F1相互受粉,F2表现型有______种,花柄长度最短的植株在F2中的比例是______.
              (3)将花柄长度为12 mm的植株相互受粉,后代中偶然出现一株花柄长度为10 mm的植株,若该性状的产生是染色体变异导致,则出现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果蝇的灰体(E)对黑檀体(e)为显性;短刚毛和长刚 毛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独立遗传.用甲、乙、丙三只果蝇进行杂交实验,杂交组合、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1)根据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杂交结果,推断乙果蝇的基因型可能为 ______ ______ .若实验一的杂交结果能验证两对基因E,e和B,b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则丙果蝇的基因型应为 ______
              (2)实验二的F1中与亲本果蝇基因型不同的个体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3)灰体纯合果蝇与黑檀体果蝇杂交,在后代群体中出现了一只黑檀体果蝇.出现该黑檀体果蝇的原因可能是亲本果蝇在产生配子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片段缺失.现有基因型为EE,Ee和ee的果蝇可供选择,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预测,以探究其原因.(注:一对同源染色体都缺失相同片段时胚胎致死;各型配子活力相同)实验步骤:
              ①用该黑檀体果蝇与基因型为EE的果蝇杂交,获得F1
              ②F1自由交配,观察、统计F2表现型及比例.结果预测:Ⅰ.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则为基因突变;Ⅱ.如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 ,则为染色体片段缺失.
              如图为某家族甲、乙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甲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乙遗传病由另.
            • 10. 番茄的紫株和绿株由6号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E,e)控制,正常情况下紫株与绿株杂交,子代均为紫株.育种工作者将纯合紫株A用X射线照射后再与绿株杂交,发现子代有2株绿株(绿株B),其它均为紫株.绿株B出现的原因有两种假设:
              假设一: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发生了基因突变.
              假设二:X射线照射紫株A导致其6号染色体断裂,含有基因正在内的片段丢失(注:一条染色体片段缺失不影响个体生存,两条染色体缺失相同的片段个体死亡).
              现欲确定哪个假设正确,进行如下实验:
              将绿株B与正常纯合的紫株C杂交,F1再严格自交得F2,观察F2的表现型及比例,并做相关结果分析:
              (1)若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则假设一正确;若F2中紫株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则假设二正确.
              (2)假设 ______ (填“一”或“二”)还可以利用细胞学方法加以验证.操作时最好选择上述哪株植株? ______ .可在显微镜下对其有丝分裂中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也可对其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细胞的染色体进行观察和比较,原因是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