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如图是人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请回答:

              (1)过程②称为 ______ ,是以 ______ 为模板在细胞的 ______ 上进行的.
              (2)过程③在细胞的 ______ 中进行,因为这一过程中一个碱基对发生了改变,最终导致合成的血红蛋白异常,这一改变称为 ______
              (3)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共有 ______ 种.
            • 2. 回答下列有关人类遗传病的问题.
              腓骨肌萎缩症(CMT)是一组神经遗传病,病情严重者可见小腿和大腿下肌萎缩,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障碍.CMT的遗传方式有多种类型,现对甲、乙两个家系的CMT遗传进行了诊断.
              (1)甲家系中,共有12名成员有症状且均为男性,该家系无男传男现象,女性携带者没有症状,则初步考虑甲家系的CMT遗传方式最可能是 ______
              (2)对甲家系的致病基因分析得知,由于基因突变导致患者CX32蛋白中第205位的氨基酸由天冬酰胺变为丝氨酸,由此造成蛋白功能异常.则造成这种异常的基因突变类型最可能是 ______
              A.基因中插入一个碱基          B.基因中替换了一个碱基
              C.基因中缺失一个碱基             D.基因中替换了一个密码子
              如图是乙家系的CMT(G/g)遗传图谱,其中Ⅱ-3是纯合子.

              (3)分析甲、乙两个家系遗传特点,乙家系遗传特点与甲家系遗传特点的不同之处是 ______
              A.男女均有发病                      B.女性患者多于男性
              C.儿子的致病基因只来自母亲           D.男女患病机会均等
              (4)Ⅱ-5的基因型是 ______ .Ⅱ-5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 ______ 个致病基因.
              (5)Ⅱ-10和Ⅱ-11欲再生育一个孩子,可先进行 ______ ,从而估计CMT的再发风险率并提出预防措施.
            • 3. 1993年,生物学家利用太空搭载的常规水稻种子做“太空条件下植物突变类型”的课题研究.当年,科学家将这些遨游太空后的种子播种后长出2000多株禾苗,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在此后15年的种植培养过程中,这株水稻的后代发生了变异,有糯化早熟型、长粒型、高粗秆大穗型、小粒型、大粒型等十多个品种,有的植株高达1.8米左右.
              (1)实验结果表明该变异最有可能是 ______ ,发生在 ______ 时候.
              (2)通过太空搭载获得新的水稻品种,这种育种方法是 ______ ,其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与之相比,传统杂交育种的时间较长,其依据的原理是 ______ ,发生的时期是 ______
              (3)2000多株禾苗中,只有其中1株出现与众不同的特性,而其后代发生变异形成了十多个品种,说明突变具有 ______ ______ 的特点.
            • 4. 如图甲表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图乙是一个家族该病的遗传系谱图(控制基因为B与b),请据图回答:(已知谷氨酸的密码子是GAA、GAG)

              (1)图中①②表示的遗传信息流动过程分别是:① ______ ;② ______
              (2)α链碱基组成为 ______ ,β链碱基组成为 ______
              (3)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 染色体上,属于 ______ 性遗传病.
              (4)Ⅱ6基因型是 ______ ,Ⅱ6和Ⅱ7婚配后生一患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要保证Ⅱ9婚配后子代不患此病,从理论上说其配偶的基因型必须为 ______
              (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 ______ 产生的一种遗传病,从变异的种类来看,这种变异属于 ______ .该病十分少见,严重缺氧时会导致个体死亡,这表明基因突变的特点是 ______ ______
            • 5. 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这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已知Ⅲ-4携带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但不携带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回答问题:

              (1)甲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 (填“X”“Y”或“常”)染色体上,乙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______ (填“X”“Y”或“常)染色体上.
              (2)Ⅲ-3的基因型为 ______
              (3)若Ⅲ-3和Ⅲ-4再生一个孩子,则这个孩子为同时患甲、乙两种遗传病男孩的概率是 ______
              (4)若A基因中编码第105位精氨酸的GCT突变成ACT,翻译就此终止,由此推断,mRNA上的 ______ 为终止密码子.
              (5)已知含有b基因的DNA上有腺嘌呤脱氧核苷酸100个,则该DNA复制3次一共需要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______ 个.
              (6)若a、b基因均由基因突变产生,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可为 ______ 提供原材料.
            • 6. 果蝇的野生型和突变型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某研究小组利用一对野生型果蝇进行多次杂交实验,F1中野生型和突变型果蝇比值总是接近3:1,现利用F1中一对突变型果蝇杂交,F2中出现了一只野生型雄果蝇,研究发现,该野生型的出现是另一对常染色体上某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产生了抑制基因,使突变性状恢复为野生型,这种突变称为假回复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①遗传学研究常以果蝇为研究材料,原因是 ______
              ②F1中突变型的出现不可能是基因突变引起的,理由是 ______
              ③在发生假回复突变前,野生型和突变型这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的规律是 ______
              ④要判断抑制基因的显隐性,可利用该雄果蝇与多只 ______ 雌果蝇杂交,若子代 ______ ,则抑制基因是显性基因;若子代 ______ ,则抑制基因是隐性基因.
              ⑤若在假回复突变个体中仍能检测到突变型基因控制合成的mRNA,则抑制基因是通过抑制基因表达的 ______ 过程来使突变型恢复为野生型的.
            • 7. 请回答下列有关遗传问题:
              Ⅰ.研究发现,某果蝇中,与正常酶1比较,失去活性的酶1氨基酸序列有两个突变位点,如图:

              注:字母代表氨基酸,数字表示氨基酸位置,箭头表示突变的位点
              (1)据图推测,酶1氨基酸序列a、b两处的突变都是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a处和b处分别是发生碱基对的 ______ 导致的.进一步研究发现,失活酶1的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正常酶1,出现此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突变导致翻译过程 ______
              Ⅱ.果蝇的眼色遗传中,要产生色素必须含有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且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分别会使眼色呈紫色和红色(紫色对红色为显性).果蝇不能产生色素时眼色为白色.现将纯合白眼雄果蝇和纯合红眼雌果蝇杂交,后代中有紫色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及雄果蝇的表现型分别为 ______ .让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得到F2,F2中紫眼:红眼:白眼比例为 ______ .F2代中红眼个体的基因型有 ______ 种.
              ②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从亲本或F1中选用个体以探究F2中白眼雌蝇的基因型:
              第一步:让白眼雌蝇与基因型为 ______ 的雄蝇交配;
              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后代的表现型.
              预期结果和结论之一是如果子代的性状及比例是 ______ ,则F2中白眼雌蝇的基因 型为aaXBXb
            • 8. 以一个具有正常叶舌的水稻纯系的种子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试验.将辐射后的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甲、乙两株的后代各分离出无叶舌突变株,且正常株与无叶舌突变株的分离比例均为3:1.经观察,这些叶舌突变都能真实遗传.请回答:
              (1)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表明辐射诱变处理均导致甲、乙中各有 ______ (一、二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2)甲株后代中,无叶舌突变基因的频率为 ______ .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一代,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结实率相同,则其中无叶舌突变类型的基因型频率为 ______
              (3)现要研究甲、乙两株叶舌突变是发生在同一对基因上,还是发生在两对基因上,请以上述实验中的甲、乙后代分离出的正常株和无叶舌突变株为实验材料,设计杂交实验予以判断.
              ①实验设计思路:选取甲、乙后代的 ______ 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
              ②预测实验结果及结论: ______
            • 9. 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 ______ .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对濒危物种等进行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其中生物多样性包括 ______ 三个层次的内容.
              (2)大熊猫种群中有很多变异类型,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______ 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它和 ______ ______ 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3)如图a表示使用诱变剂前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b、c、d表示使用诱变剂后青霉菌菌株数和产量之间的关系.据图分析:
              ①由a变为b、c、d体现了 ______ .②最符合人们生产要求的变异类型是曲线 ______
            • 10.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Ⅰ: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学研究的试验材料,据资料显示,果蝇约有104对基因,现有一果蝇种群,约有107个个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统称为种群的 ______
              (2)随机从该种群中抽出100只果蝇,测知基因型AA(灰身)35只,Aa(灰身)60只,aa (黑身)5只,则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 ______
              (3)假定该种群中每个基因的突变率都是10-5,那么在该种群中每一代可能出现的基因突变数是 ______
              Ⅱ:英国某地的桦尺蛾多为灰色,生活在长满灰色地衣的树干,但也有个别突变型为黑色蛾.19世纪中叶后,工业污染导致该地区的树干变黑,黑色尺蛾的数量迅速增加.请回答下列问题:
              (1)黑色尺蛾和灰色尺蛾 ______ (是、不是)同一物种,因为他们彼此间不存在 ______ 隔离.
              (2)在不同环境下,两种尺蛾的数量差异是 ______ 的结果.
              (3)尺蛾的体色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决定的,当环境逐渐受到保护,树干上的地衣恢复生长后, ______ 色尺蛾的生存机会逐渐减少,这将导致控制该颜色的基因频率 ______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