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野生猕猴桃是一种多年生富含Vc的二倍体小野果。下图为某科研小组以基因型为aa的野生猕猴桃种子为实验材料,培育抗虫无籽猕猴桃新品种的过程。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过程①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过程④⑦可能都用到秋水仙素

              C.过程⑤的两个亲本存在生殖隔离

              D.过程⑥得到的个体没有同源染色体
            • 2.
              在前人进行的下列研究中,采用的核心技术相同(或相似)的一组是(  )
              ①证明光合作用所释放的氧气来自于水
              ②用紫外线等处理青霉菌选育高产青霉素菌株
              ③用T2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④用甲基绿和吡罗红对细胞染色,观察核酸的分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3.

              玉米的花药离体培养得到的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这种育种方式属于(  )

              A.诱变育种
              B.杂交育种
              C.单倍体育种
              D.多倍体育种
            • 4.
              由豌豆白粉菌引起的豌豆白粉病是豌豆生产上的重要病害,防治豌豆白粉病最经济、有效的环境友好的方法是利用抗病品种.遗传分析已确定豌豆白粉病抗性由隐性基因控制.请回答相关问题:
              (1)研究发现,一个未知大小的DNA片段插入到感病基因序列,导致严重变异的转录子产生,从而使一种野生型豌豆获得对白粉病的抗性.此种变异称为 ______ .研究人员用合适剂量的γ射线照射豌豆种子,经选育也得到一种抗白粉病的豌豆品种,此育种方法称为 ______ .
              (2)以抗白粉病豌豆为母本、感病碗豆为父本进行杂交,F1植株为感病,F1自交得F2的抗病与感病植株比例为1:3.用孟德尔的遗传研究,对F2出现此性状分离比的原因解释是:F1形成配子的过程中 ______ ,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且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3)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有基因B存在时,抗病豌豆失去抗病性.若豌豆白粉病感病与抗病性分别由基因E、e控制,现用eeBB和EEbb杂交,F1自交得F2,则F2中感病植株的基因型共有 ______ 种,其中纯合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若F2中感病植株全部自交,收获植株上的种子发现所结种子种植后表现抗病性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______ .
              (4)研究人员用低温--高温激变的方法处理豌豆的 ______ ,获得了抗病食荚豌豆同源多倍体,用同种方法处理现蕾期豌豆,获得2n花粉,再用 ______ 的操作方法,可获得三倍体抗病食荚豌豆.
            • 5.
              研究人员用X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
              A.杂交育种
              B.单倍体育种
              C.诱变育种
              D.多倍体育种
            • 6.

              下列有关生物育种原理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
              B.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是获得多倍体的唯一方法
              C.在单倍体育种中,经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幼苗可能会发生性状分离
              D.诱变育种的优点是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 7.
              如图表示培育高品质小麦的几种方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过程可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快速获得纯合子
              B.b过程需要进行不断自交来提高纯合子的比例
              C.YYyyRRrr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植株为二倍体
              D.图中的育种方法有单倍体育种、杂交育种和多倍体育种
            • 8. 对正常绿叶的小麦纯系种子进行辐射处理,处理后将种子单独隔离种植,发现其中有两株(甲、乙)的后代分离出黄化斑叶的突变株。请回答:
              (1)应用实验法判断该突变株属于可遗传变异,还是不可遗传变异,实验的基本思路一般是______;
              (2)现要研究甲、乙两株的该突变是发生在一对基因上,还是分别发生在独立遗传的两对基因上,可选甲、乙后代的该突变株进行单株杂交,统计F1的表现型及比例.若F1全为正常叶植株,请用遗传图解说明实验结果。(基因符号用A/a或B/b表示,要求写出配子)
              ______
              (3)如图是正常叶有关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其编码的蛋白质中部分氨基酸序列为“缬氨酸-半胱氨酸-酪氨酸-赖氨酸-天冬氨酸-甘氨酸…”,有关密码子如表。
              氨基酸密码子
              缬氨酸GUU、GUC、GUA、GUG
              甘氨酸GGU、GGC、GGA、GGG
              终止密码子UAA、UAG、UGA
              若该突变株的形成是基因突变造成的,原因是由于该基因中的部分碱基序列片段______处(填“1”或“2”)的C∥G替换成了A∥T,结果导致基因表达因______。
              (4)该辐射处理过程需要用到大量的种子,原因是基因突变具有______性和低频性特点.若甲和乙的后代均出现3:1的分离比,该辐射处理最可能导致甲、乙中各有______(1、2或多)个基因发生突变。
              (5)若将甲株的后代种植在一起,让其随机传粉,只收获正常株上所结的种子,若每株的授粉率和结籽率相同,则其中该突变类型的比例为______。
            • 9.

              下图表示四种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图中A、D方向所示的途径表示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种,这是因为________,从F2以后一般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获得可稳定遗传的新品种。

              (2)为了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新品种,最好采用________育种方法。请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说明该育种过程________

              (3) E和F都是在萌发种子或幼苗期进行处理,这两种育种方法的原理分别是________

              (4)按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利用上述育种方法选择培育符合生产要求的新品种,都能定向改变该种群的________,导致该种群按一定方向发展进化。

            • 10.

              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A.用γ射线处理籼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
              B.将抗虫基因转人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莓
              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0/40

            进入组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