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优班--学霸训练营 > 知识点挑题
全部资源
          排序:
          最新 浏览

          50条信息

            • 1. 鲤鱼和鲫鱼体内的葡萄糖磷酸异构酶(GPI)是同功酶(结构不同、功能相同的酶),由两条肽链构成.编码肽链的等位基因在鲤鱼中是a1和a2,在鲫鱼中是a3和a4,这四个基因编码的肽链P1、P2、P3、P4可两两组合成GPI.以杂合体鲫鱼(a1a2)为例,其GPI基因、多肽链、GPI的电泳(蛋白分离方法)图谱如下.

              请问答相关问题:
              (1)若一尾鲫鱼为纯合二倍体,则其体内GPI类型是    
              (2)若鲤鱼与鲫鱼均为杂合二倍体,则鲤鲫杂交的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2a4个体的比例为    .在其杂交子一代中取一尾鱼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图谱中会出现    条带.
              (3)鲤鲫杂交育种过程中获得了四倍体鱼.四倍体鱼与二倍体鲤鱼杂交,对产生的三倍体子代的组织进行GPI电泳分析,每尾鱼的图谱均一致,如下所示.

              据图分析,三倍体的基因型为    ,二倍体鲤鱼亲本为纯合体的概率是    
            • 2. 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的    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    (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    区的细胞,处于分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    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A/a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R/r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    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    基因存在时会抑制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丙的基因型为    ,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某一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R/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中两条含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    ,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比例为    
            • 3. 蜜蜂是具有社会性行为的昆虫.一个蜂群包括一只蜂王、几只雄蜂和众多工蜂.下图为蜜蜂性別决定示意图:

              (1)由图可知,蜜蜂的性别由    决定,雄蜂为    倍体.
              (2)通过镜检发现一只雄蜂的体细胞有15条染色体,那么与发育为该雄果蝇的卵细胞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的染色体数分別为    .该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中的    
              (3)研究人员在非富蜜型蜜蜂种群中,偶然发现了少数几只富蜜型雄蜂,为了获得富蜜型的工蜂,开展了相关育种活动.
              组合亲本子代
              母本父本
              1非富蜜型富蜜型全为非富蜜型
              2组合1中的子代雌蜂富蜜型雌蜂中非富蜜型:富蜜型=3:1
              a.由组合1可知,父本的基因型为    .子代中雄蜂的基因型为    
              b.由组合2可知,该性状由    对等位基因控制.
              c.请用遗传图解表示组合2获得富蜜型工蜂的过程.    (基因用A/a,B/b…表示,配子不做要求,子代雄蜂基因型不做要求.
            • 4. 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她研制的抗疟药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研究人员已经弄清了野生青蒿(二倍体,体细胞染色体数为18)细胞中青蒿素的合成途径如图所示:

              (1)据图分析,过程①是    阶段,mRNA从    进入细胞质,完成②过程的场所    
              (2)野生青蒿生长受地域性限制,体内生成的青蒿素极少,科学家考虑采用    (育种方法),利用酵母细胞大量获得青蒿素.该育种方法的原理是    
              (3)与二倍体相比,多倍体植物通常茎秆粗壮,叶片较大,推测青蒿素的含量也高,故尝试用        方法处理二倍体青蒿,该过程的原理是    ,从而得到四倍体青蒿.
              (4)四倍体青蒿与野生型青蒿    (“是”或“不是”)同一物种,其原因是两者杂交后,染色体数是    ,该子代是    (“可育”或“不可育”)的.
            • 5. 生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l).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在黑腹果绳(2n=8)中,IV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它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正常果姆群体中存在短肢及正常肢个体,将两只正常肢个体果蝇相互交配得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
                F1   短肢    正常肢
              39(雌)、41(雄)119(雌)、121(雄)
              控制肢型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理由是    
              (2)Ⅳ号单体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无Ⅳ号染色体的次级精母细胞与非单体果蝇的次级精母细胞染色体数目相比    (答出多或少及具体数目).
              (3)现有Ⅳ号单体正常肢、Ⅳ号单体短肢、非单体正常肢、非单体短肢果绳雌雄若干,欲探究控制肢形的基因是否位于Ⅳ号染色体上,设计思路是:可随机选取一只    雄果蝇与一只雌果蝇交配,观察子代    果蝇中是否出现     果蝇来判断(后代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单体可通过显微镜观察).
            • 6. 正常的水稻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24.现有一种三体水稻,细胞中7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即染色体数为2n+1=25.如图为该水稻细胞及其产生的配子类型示意图(6、7为染色体标号;A为抗病基因,a为非抗病基因;①-④为四种配子类型).已知染色体数异常的配子(①、③)中雄配子不能参与受精作用,其他配子均能参与受精作用.请回答:

              (1)若减数分裂过程没有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交叉互换,且产生的配子均有正常活性,配子④的7号染色体上的基因为    ,四种类型配子的比例为①:②:③:④=    
              (2)某同学取该三体的幼嫩花药观察减数分裂过程,若某次级精母细胞形成配子①,该次级精母细胞中染色体数为    
              (3)现用非抗病水稻(aa)和该三体抗病水稻(AAa)杂交,已测得正交实验的F1抗病水稻:非抗病=2:1.请预测反交实验的F1中,非抗病水稻所占比例为    ,抗病水稻中三体所占比例为    
            • 7. (2016•商丘三模)动物中缺失一条染色体的个体叫单体(2n-1).大多数动物的单体不能存活,但黑腹果蝇(2n=8)中,点状染色体(4号染色体)缺失一条也可以存活,而且能够繁殖后代,可以用来进行遗传学研究.
              (1)某果蝇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如图,则该果蝇的性别是    ,从变异类型看,单体属于    
              (2)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所产生的配子中染色体数目为    
              (3)果蝇群体中存在短肢个体,短肢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将短肢果蝇个体与纯合正常肢个体交配得F1,F1自由交配得F2,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表.据表判断:显性性状为    ,理由是    
              短肢正常肢
              F1085
              F279245
              (4)根据(3)中判断结果,可利用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且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交配,探究短肢基因是否位于4号染色体上.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实验步骤:
              ①让非单体的短肢果蝇与正常肢(纯合)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交配,获得子代.②统计子代的性状表现,并记录.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若    ,则说明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
              ②若    ,则说明短肢基因不位于4号染色体上.
              (5)若通过(4)确定了短肢基因位于4号染色体上,则将非单体的正常肢(纯合)果蝇与短肢4号染色体单体果蝇交配,后代出现正常肢4号染色体单体的果蝇的概率为    
              (6)图示果蝇与另一果蝇杂交,若出现该果蝇的某条染色体上的所有隐性基因都在后代中表达,可能的原因是    (不考虑突变,和环境因素);若果蝇的某一性状的遗传特点是:子代的表现总与亲代中雌果蝇一致,请尝试解释最可能的原因:    
            • 8. 蕹菜(二倍体)披针叶(Ce)基因与心形叶(C)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自交亲和(Es)基因与自交不亲和(E)基因是一对等位基因.Ce基因比C基因多了T5转座子,T5转座子是可以从染色体所在位置转移到染色体其它位置的DNA片段.相关基因与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及Ce基因部分结构,如图所示.

              (1)将纯合披针叶、自交亲和植株与纯合心形叶、自交不亲和植株杂交得F1
              ①F1花型为心形叶,表明    基因为隐性基因.在基因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F1植株叶型的基因型为    
              ②采用DNA分子杂交技术对F1中的Ce基因进行分子水平的检测,结果发现F1中有一半左右的植株中Ce基因发生改变,此变异较一般情况下发生的自然突变频率    ,推测可能是    的结果.
              (2)从F1中选出基因型为EsE且Ce基因未发生改变的植株进行异花传粉得F2
              ①若不考虑基因发生改变的情况,则F2中披针叶植株所占比例应为    
              ②从F2的150株披针叶植株中检测出5个植株含E基因,推测F1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发生了    
            • 9. 燕麦的颖色有黑颖、黄颖、白颖三种,其性状的遗传受两对等位基因(A和a,B和b)控制,如图1所示:

              (1)现有三个基因型不同的纯合品系甲(黑颖)、乙(黑颖)、丙(黄颖),品系间的杂交结果如表(F2为相应组别的F1自交所得):
              杂交组合F1F2
              第一组甲×乙黑颖黑颖
              第二组乙×丙黑颖黑颖:黄颖=3:1
              ①品系甲的基因型为    ,第二组得到的F2黑颖个体间进行随机授粉,则所得F3的表现型及比例分别为    
              ②某实验小组欲研究某株黑颖燕麦的基因型,他们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测交实验确定其基因型.
              (2)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基因所在片段与B基因所在片段发生互换,该变异类型为    
              (3)燕麦的5号染色体上还有P基因和Q基因,它们编码各自蛋白质的前3个氨基酸的DNA序列如图2,起始密码子均为AUG.若箭头处的碱基突变为T,则对应密码子变为    ,基因P转录时以    链为模板合成mRNA,基因P在燕麦某个细胞中数目最多时可有    个.
            • 10. (2016•泰安一模)果蝇是常用的遗传实验材料.研究发现果蝇棒眼性状是由于 X 染色体上16A 区段重复导致的,雌果蝇16A区段与眼形的关系见表,请分析回答:
              16A区段小眼数眼形基因组成
              779正常眼XBXB
              356棒眼XBBXB
              68棒眼(更明显)XBBBXB
              注:1.表示16A区段.2.果蝇眼睛为复眼,由许多小眼组成.
              (1)从表中给出的信息可以看出,果蝇的眼形变异属于    .雌果蝇X 染色体上16A区段    ,棒眼越明显.
              (2)雄性棒眼果蝇的基因组成为    .若想根据果蝇眼形就能判断出子代性别,应选用    的亲本(写表现型)进行杂交.
              (3)如图表示研究人员构建的一个棒眼雌果蝇品系XdBBXB,已知d在纯合(XdBBXdBB;XdBBY)时能使胚胎死亡,无其他性状效应,且该基因与棒眼基因B连锁.
              为检测经X射线辐射后的正常眼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是否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雄果蝇A与该品系雌果蝇交配,得F1,F1的性别及眼型的表现型及其比例是    
              ②在F1中选取大量棒状眼雌果蝇,与多个正常眼雄果蝇进行杂交,统计得到的F2的雌雄数量比.
              预期结果和结论: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    ,则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未发生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如果F2中雌雄比例为    ,则雄果蝇A的精子中X染色体上发生了其他隐性致死突变.
            0/40

            进入组卷